台灣有出過台灣攝影史嗎?
就是有介紹台灣早期的攝影師脈絡等...像是純藝術.紀實攝影.商業攝影等等.....我在大學的攝影課發現老師好像不注重這些很少介紹到侯聰慧.潘小俠.葉清芳.高重黎.宋隆泉等等攝影師,我覺得很可惜,若真的沒有會建議如何找相關著作.管道.資源來看早期台灣攝影的脈絡和發展?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侯聰慧.潘小俠.葉清芳.高重黎.宋隆泉...(恕刪)
又不是在寫 台灣媒體史, 提這些人幹嘛?
又沒有發表 什麼比較原創性的攝影術, 讓大家覺得很受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1%84%E5%BD%B1
發帖樓主問的史料應該都有人或在學的學生在整理
這幾位應該都還算是攝影界中生代(很多來至於「人間雜誌」)
要找人田野調查都還不算難
南藝大退休的張照堂、關曉榮老師
視丘的吳嘉寶老師、實踐的游本寬老師、
政大的郭力昕老師、世新的蔣載榮老師、東方的邱奕堅
還有莊靈、阮義忠、全會華、裱框界一把手的呂良遠...等人身上可以挖到不少寶
新一代攝影從業人員更多的是青出於藍、族繁不及備載!!
比較難找的老一輩攝影人
從郎靜山和台灣攝影三劍客之後也不太敢有人自稱大師了
要找到人和史料有難度(有些家族後人或民間、官方單位應該有著手整理)
第三代的鄭桑溪(已逝)、柯錫杰、謝明順
還有不能忽略的中國攝影學會、台灣攝影學會、台北攝影學會
這三大攝影學會的一些老前輩算是當時台灣早期攝影界的支柱
只是台灣的攝影圈眼界跟台灣一樣小
每個人手頭有的東西幾乎很難分享出去整合
加上公部門大多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看看台灣的大學院校多年來沒有像樣的攝影系(所)就可略知一二
所以有沒有台灣攝影史?或有存在必要?
這問題可能一時還找不到答案!
不過
台灣的攝影發展算是蠻奇特的
政府越不管事的,在民間越蓬勃發展
學校越不重視的,學生越是渴望學習
所以回到發帖樓主問的問題
約莫七、八年前我也同樣問過我的老師
老師充滿智慧又禪意的回答:拿起相機去創造自己的歷史!
呵呵!
希望應該可以稍稍抒緩樓主想求得解答的渴望!
也是只介紹外國阿豆仔攝影師和歷史脈絡
幾乎不談台灣的
哈!
誰叫我們的攝影教育不被政府重視或只看重「洋學歷」
也難怪大學院校只能請這些留美、留日、留德、留法的碩博士來教攝影
其實攤開世界的攝影發展史和台灣的來比較
我們同樣地可以感覺到似乎那麼有跡可尋
某個流行發展到極致時
就有另一個流行起而代之
攝影畫面的「求真」多了
就有郎大師的集錦攝影出現
攝影學會的沙龍、風花雪月、花花鳥鳥多了
就有紀實、報導攝影的興起...
而懂得這些脈絡
那整理起攝影史料來就容易多了!
題外話
人間雜誌的陳映真先生算是文人不是攝影師
但他創辦的雜誌號稱台灣版的國家地理雜誌
對報導攝影甚至台灣整個攝影圈帶來的實質影響至今未消
檯面上4、5年級中生代到野百合6年級前段班的攝影師們
很多人以前都奉「人間」為聖經
元智的阮慶岳老師對陳映真、張照堂影響台灣攝影圈就略有一番見解!
可惜陳映真先生他中風後病留北京
無緣一窺雜誌當初的創辦理念及全貌
有興趣的人倒是可以從人間雜誌出來的攝影師們著手
唯一缺點是
這些中年大叔幾乎都愛喝酒又不顧身體
「人間喝酒版」關曉榮、蔡明德、潘小俠、侯聰慧、許村旭、鍾俊陞、李文吉(已逝)、何經泰 ...
「人間正常版」郭力昕、林柏樑、高重黎、蕭嘉慶、陳品君、何叔娟...
「人間好兄弟版」黃子明、林俊安...
「人間顧問團大老」張照堂、吳嘉寶、阮義忠、王信
以上參考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台灣有出過台灣攝影...(恕刪)
從 John Thamson、森丑之助 的開始就有人做了
包括我自己最精華歲月中的幾年也是在做和台灣攝影史有關的研究
但是這個很難
牽涉的問題也很廣
光台灣主體性就可以到現在都爭論不休了
台灣攝影的主體性更是有一堆人在爭
就算有完美的田調和所謂的攝影博物館
個人覺得短時間內這樣紛亂的攝影脈絡也很難有個大家都滿意的攝影史觀
台灣好的攝影人也不少,上面朋友提到的之外,還有更多曇花一現的攝影人都有過不錯的作品
除了上述朋友提到的類別之外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的是
台灣的早期(1990年以前)攝影知識多是外來的二手資訊為主
包括從日本來的二手資訊,甚至612前的盜版翻譯書加一加
其實也沒有太多完整又觀念正確理論文獻出現
更多的是以訛傳訛的攝影觀念
當今學校老師大概能介紹一些如上面朋友所提的人物和作品都算不錯了
至於國外為什麼有比較多的可以介紹
我想倒不見得是跟喝洋墨水有直接關係
我自己是沒喝過洋墨水啦
就形式和內容的發展來說,以一個誕生於國外又只有約200年的媒材,的確也比較適合用"世界攝影史"的脈絡去解釋
或許大家都期待用更完滿的資料和態度來介紹台灣攝影史
而不是介紹完然後..因為無法自圓其說..最後變成自己人打槍自己人
個人的觀點是台灣攝影史.....還需要更多時間也需要更多人努力
不管是創作或是論述都需要
持續關注攝影也是
謝謝!
小弟個人喜好是喜歡紀實攝影這部分,所以對於台灣早期政治.冥婚.禁忌.人權.批判.荒唐.溫暖等等都很有感覺,所以我找到早期的攝影師趙傳安.侯聰慧.潘小俠.葉清芳.高重黎.宋隆泉等等...幾乎都是報社或個人和早期表達前衛的攝影師等...像是我們說到拍攝龍發堂的攝影師大部份人會講到張乾琦(馬格蘭會員),但在早期一點侯聰慧拍的龍發堂系列也不錯或開端,而他把底片放到發黴洗出來的底片成為特色或前衛,說不定還有更早期的人物我們不曉的,但也覺得有些獨立的攝影師拍的作品很棒或特別但或許我們不知道,也覺得好東西應該要被發現而不是沒落,但講到純藝術.商業攝影台灣早期拍攝的前輩我就不曉得了...
回到學校這層次,我念的大學覺得老師.學校.同學墮落.像是行政法說的尊重學術自由,但我發現學校.老師都忙著評鑑.升等居多所以也不重視這些,連攝影老師提的都很少,大部分資訊都是買書.藝廊.同好分享才知道這些養份,當然不是所有大學學校都很糟,也有可能是運氣不好巴哈...但我還是想繼續蒐集這些資料,也很感謝以上的前輩分享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台灣有出過台灣攝影...(恕刪)
約十年前尚在大學讀影像相關科系時
同輩同學一看到「黑白影像」就說是「紀實攝影」時
我也著實吃驚不已
這就是不了解影像脈絡及發展的冏境啊!
台灣到底有沒有「紀實攝影」?
或應該說
新聞攝影、報導攝影算是「紀實攝影」嗎?
我粗淺的認為它們都算是
只是各自解釋角度不同
早期的攝影人因為要養家餬口(現在也是)
自己又不是攝影學會的有錢有閒公子哥兒
所以不得不隱身在平面報社、週刊畫報、雜誌
諸如鄭桑溪(但鄭爸爸有留給他一艘捕魚船)、秦凱..等
但你要說他們算「紀實攝影」嗎?他們自己也不太認為
在台南求學時期的攝影老師趙傳安在課堂上教過我們「新聞攝影」!
他也說在平常工作之餘(中華日報)才能依自己喜好去創作
所以每次上課我都期待著老師講跑新聞的趣聞而不是談攝影!!
當然「紀實攝影」在台灣比較有規模的發展
應該還是算在「人間雜誌」時期的那幾位攝影師,如:蔡明德、李文吉、蕭嘉慶、侯聰慧...
而張照堂、關曉榮、阮義忠則是自己成名後跟「人間雜誌」又有往來的特例
我相信在吳嘉寶老師的視丘攝影學院和阮義忠的圖騰教室裡有一批學生也算是當時生力軍
以及1980~90年代之間「人間雜誌」自己辦的營隊都是推手
又
政大的郭力昕老師(也算是人間創刊老戰友)出過的幾本書籍裡
可以找到對台灣紀實攝影比較概括性介紹與批判反省
或上去視丘攝影學院的網站
吳嘉寶老師的許多文章應該也有相關說明
哈!只是吳老師的文章應該會徹底地把我們的既有知識沖洗一遍
回到脈絡
當時「人間雜誌」的流行風潮有歷史的必然也有偶然
人間那短暫幾年大約培養出台灣這近十多年來的攝影界徒子徒孫
可惜這批攝影師在人間雜誌解散後各自發展
有的回報社、有的教書去、有的飲酒澆愁...
加上2000年後數位浪潮興起、壹週刊蘋果日報登台
已經變中年大叔的他們
有持續創作的像李文吉、何經泰...等
有人不拿相機了、也有人開始學電腦把自己以前的影像數位化
像視丘的陳敏佳老師也算是幫侯聰慧數位化影像的幫手
他也許有八卦說為什麼侯聰慧的底片發霉之趣事
紀實攝影算年輕一點的一群
大多被壹傳媒挖角去工作,如:林俊安、羅綺文...
或曾經和現在待過報社雜誌的,如:林國彰、黃子明...
有出過書、辦過展的,如:張金日、沈昭良、陳建仲...等等
至今個個也都算是攝影界翹楚
呵呵!
小弟有幸曾經幫幾位中年大叔倒過酒、伺候過
上述大約都聽過幾位當事人口述並透過自己意思整理
有疏漏或不足之處尚請見諒
當然想完整瞭解紀實攝影發展的話
據我所知
中年大叔們有些人還沒把自己的底片數位化
大多是放著發霉
或沈沒在幽暗的倉庫之中
或和酒瓶煙灰缸擺在一起
也許透過幫忙整理大叔的作品及自己的耙梳
年輕一輩的人可以接觸歷史
也可以從中釐清歷史的脈絡
人間雜誌停刊不在多年了
有人忘記、有人緬懷
有人說想找回「人間雜誌」的精神
有金主說想出錢重辦本人間雜誌
待狗仔隊拍過XY檔案的許村旭說得好:我們把人間精神在壹週刊發揚光大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