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長期連載] 一、一切都是由軟片盒開始

寫在連載之前

會想要寫這個連載,應該是說這是個人的攝影歷程及經驗分享,想要把這些東西,轉化成一篇篇的文字,至少讓我在攝影的這塊領域,留下的不只是照片,這些連載,會寫多少篇,連載會多久,目前沒有個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我有新的歷程,以及新的經驗,就會繼續的一直寫下去。

胖的攝影起源

[長期連載] 一、一切都是由軟片盒開始

在小學的時候 (大約 1980 年代),當時輕便的傻瓜相機,已經走入了一般家庭,加上快速沖印店的據點大量設立,相機不再是專業人士吃飯的傢伙,一般家庭也可以自己買相機底片,出遊時拍拍紀念照,我在小學高年級時,出門遠足就帶著家裡的傻瓜相機,遠足不只要帶乖乖,還要帶一台相機。

還記得當年在永康街那邊,有一家柯達的沖印店,採用大面積的玻璃落地窗,所有的照片沖印過程,你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當然你的照片被沖印機送出來的那一刻,也可以看的到,當時家裡的照片送去這家柯達沖印,我就會在玻璃窗外,興奮的看著機器的運作,但其實是在等自己的照片沖印出來。

如果我的回憶沒有錯的話,這是我開始使用相機的年紀,就這樣一直到了專科學校,一樣會有班級旅遊,只是這時拿的是家裡的單眼相機,那是一台 Minolta 的機械式相機,鏡頭是 50mm 或是 55mm 的標準定焦鏡頭,機身及鏡頭型號已經不可考,每次只要有班級或科系上的活動,我大概都會拿著相機到出拍吧,雖然拍的都是以紀念性質的照片為主,但是我攝影的源起,就是從這裡開始。

我的專科是念機械,會選這個科系主要就是對於機械有點興趣,家裡的單眼相機也成為我的玩具,只是當年的時空背景,網路不像現在發達,也沒聽說過什麼數位相機,我所擁有的就只有一台機械式的單眼相機,以及一顆標準鏡頭,對於攝影的概念,只知道怎麼裝底片,按下快門,然後回片後送沖印店。

在開始拍攝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底片的花費,但這還不是最打緊的,重點在於拍起來的照片,測光方面都不是很正確,一卷底片能被沖洗出來照片的大概只有 10來張,原因是什麼,完全不知道,因為我除了會上面的這些動作外,什麼快門速度、光圈、ISO 等,完全不曉得這是什麼東西,而讓我知道這些攝影名詞間的相互關係,不是來自於攝影書籍,也不是來自於前輩的經驗傳授,更不可能來自於網路,而是一個小小的軟片盒。

這是我最近找到的一個軟片盒所拍下來的照片,上面標示著,這個 ISO 值的軟片,在什麼樣的環境下,要用那一級的光圈,印象中機械式相機的年代,還會標上快門速度,告訴你一些基本的相機設定,即時現在去買底片,還是會有印刷上這些資訊。
[長期連載] 一、一切都是由軟片盒開始

要問我說這些資訊有沒有用,我一定說,非常有用,在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攝影課程,沒有閱讀過攝影教學的書籍,我攝影的起源,就來自於這不起眼的軟片盒,在大略知道了光圈、快門速度及 ISO 之間的關係後,拍攝一卷底片,能夠沖洗出來的照片,成功率提高很多。

雖然照片能夠沖洗出來的成功率提高了很多,但是這個成功率,並不代表照片拍攝的成功率,這裡指的成功率,是只沖印店能夠將照片沖洗的出來 (曝光過度或不足的照片,如果差太多的話,沖印店是會跳過不放相的,以免放出來的相片上看不到任何東西,還要跟消費者收取費用,避免這樣的糾紛),但是照片拍攝的成功率,並不是只有能夠沖洗出來就好,還包含著很多因素,但是在當下,當我拍攝的底片,從一卷只能洗出 10來張照片,到了幾乎可以整卷都洗的出來,現在看似好像沒什麼,可是這對我以後的幫助是很大的。

從在拍攝時,沒什麼自信心,到了現在,終於有那麼一點自信,只要這台機械式相機,在對焦時正確,相片差不多都洗的出來,從這開始,算是正式踏入攝影的起點,而當下我知道,攝影會是我一輩子的興趣,因為攝影帶來的樂趣,以及看似無止境的攝影學問,都有待一一的去發掘。

下一篇連載,我會介紹一下踏入單眼相機的第一本書 "EOS 學園" 。
2007-10-12 9:2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一切 軟片盒
底片真的可以讓拍照的過程留下很多很多的回憶!
可惜我文筆太差寫不出來,呵!
加油喔!期待你的連載!
數位VS底片 之間的差距不只是技術或畫質,而是文化與思考方式的不同
相信板上有很多人都是從底片文化長大的
一張照片,管他曝光或構圖對不對,留住當下是最重要的
期待胖大寫出大多數人的回憶!!!
我有一部外接式 3.5 吋硬碟, 用 1394 接在我的 iMac 上. 裏頭是所有 iPhoto 的備份.
結果....今天無預警掛點, 必須重新 format.... 正在努力想救救看....
雖說所有照片在 iMac 主機內仍有一份, 沒有損失.....但已經讓我嚇出一身冷汗.
一旦失去寶寶從出生起的照片, 那種遺憾, 沒當過爸媽的大概沒法體會.....

只想說, 很慶幸我也有用底片機在拍照, 經過今天, 老婆也愈來愈支持~
希望胖大人多寫些底片人的心聲~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就是因為數位有其不確定性,所以遇到真正想要的照片,我還是會洗出來,這樣比較可靠
http://www.flickr.com/photos/coolmaxmaxmax/sets/
哇!!底片盒後面的光圈建議我小時候也背過耶
不過我是背科達的,還有小圖示呢
因為我那時是拿一台測光表壞掉的Olympus OM1在亂拍
小時候真是不懂事
不過好懷念呀~~
~抓住感動的瞬間,按下心中的快門~Nikon~
carlitos wrote:
底片真的可以讓拍照的...(恕刪)


guguwang wrote:
數位VS底片 之間的...(恕刪)


數位相機及底片相機,讓我感覺到新世代攝影的演變,在數位相機剛興起之時,數位相機是專業攝影中才看的到的設備,是少數人的專利,我這等窮小子只能拍拍底片,看著這些高價的數位相機流口水。

現在數位相機普及了之後,感覺好像一夕之間,底片相機變的如同當年高價數位相機一般,最近幾年,底片越拍越少,底片相機,似乎也成了少數人的專利。



lin8810 wrote:
我有一部外接式 3....(恕刪)


coolmax wrote:
就是因為數位有其不確...(恕刪)


數位照片,我也一定儲存兩份,只不過我是 DVD + HDD 各存放一份,這樣其實還是會有風險存在。
要分擔風險,只有多存機份了,現在 HDD 越來越便宜,在不同的 HDD 各存放一份,DVD 再一份,總共三份備份的話,照片消失的風險就會降低一些。


走過風雨路 嘉義到阿里山 鐵道一氣通 http://blog.xuite.net/sujaushi
抗議!!
雖然是連載~但內容太少!
吊足胃口~

年初開始也改拍底片了~
guguwang兄說的沒錯~
我也認同底片跟數位是文化與思考方式的差異,
因為自己改拍底片以後,發現自己的整個視野不太一樣了!!~
以前沒背個5公斤以上的裝備出去玩,就會覺得心裡很不踏實!!
現在~eos 5 +50mm 1.8 是我最常帶小孩家人去玩的輕裝備!
要再慎重一些~最多再帶個24-105就算很多了!

最近打算更偷懶,決定落實~快樂玩輕鬆拍~的宗旨
但是,那秋 ( Natura Black F1.9 )........................................你在哪裡





期待胖胖的連載
胖老大..

原來我們會喜歡攝影..

都是從軟片盒開始的啊..
(遠目~~)
創造…
胖胖 wrote:
寫在連載之前會想要寫...(恕刪)



拿F100當攝影的起源好像太新了一點吧?

不過我知道,很多小時候我們拿的相機,很多都沒有保存下來,不然就搬出來秀了! 70年代(民國60年)我在讀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用110的傻瓜,然後後來進化到要調距離的135傻瓜,也有變焦只能35mm - 70mm 兩段變焦(非連續)的傻瓜, 直到我國中開始用Pentax ME Super才算真正入了SLR的門. 可惜那時候的相機現在一台也沒存下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