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 被遺忘的非主流- KONICA Autoreflex T2




KONICA Autoreflex 是一系列相當冷門的 SLR ,與當今最熱門的機械底片單眼 NIKON FM/FM2 相比,能見度大概不到 1/100。


大部份攝影的前輩都知道,在他不起眼的機身背後,擁有一系列優質的鏡頭。掛上 Hexanon 之名的AR鏡頭,普遍以 發色清新,成像銳利著稱。 雖然我僅有一顆 Konica Hexanon AR 40mm F1.8 ,但我十分確定,我一定會再擁有第二、三顆的 AR 鏡頭。



這次的主角 Autoreflex T2 ,擁有一身有稜有角的外型。第一眼給我一種古典的機械印象。即使機身具有740 g 的重量,實際上手卻沒有給人沉重的感受。反而是一份扎實、極具質感的信賴。



簡易的機頂配置,快門附有快門鎖定兼測光開關的旋鈕,雖然僅有最高 1/1000 秒的快門,日常生活其實已足夠使用。並且有快門先決曝光的功能(鏡頭光圈環上的 AE 檔即是)

Autoreflex T2擁有響亮的快門聲,相對於 NIKON FM2 的 "啪噠" 兩聲,個人比較喜歡 T2 的。


測光的部分, Autoreflex T2 具有兩顆 CDS 測光元件,快門先決可變 TTL 測光會隨使用焦段改變範圍。這系列相機測光系統有個通病,就是十分容易斷與電池是相連的那條電線。我手上這台的測光十分幸運的完好,而且準確。使用的兩顆 1.35V 電池雖已停產,但據上一手說,他當初送去整理的時候店家有針對電壓差的問題調整過了。



機頂配有一個可拆卸式的冷靴座,塑料的目鏡上還配有一片保護觀景窗的鏡片。左上角則是捲片器,捲片器以頗具質感的金屬製成,刻有迴片方向,但是不帶有開起機背的功能。但是捲片器內部的底片轉軸跟上面一樣是金屬製成的,這點十分不錯!!



鑑部造型不同於大部分的平頭造型, Autoreflex T2 是比較尖銳的樣子,老實說我比較偏好這樣的造型。(見下圖)





機身左下角有自拍器的撥桿(4~10秒,反光鏡會預升),鏡頭接環旁邊則是景深預覽鍵。我覺得景深預覽鍵的手感有點太硬,不甚好按;而且位置比較下方,對我這種肥短手指的人來說是一大困擾。



機底部份大概是我手邊這台機身品相最差的地方了。由左至手分別是:腳架孔、電池蓋(有被粗魯開啟過得痕跡)、電量檢測鈕(按下之後觀景窗的測光指針會升起)以及底片是卡榫(其實要有一定的力量才能開啟,不容易誤觸)。

上排接近卡口的是鏡頭拆卸鈕,金屬鍍鉻的材質,小細節都有顧到!!旁邊兩個洞是閃燈同步孔。





底片室以40多年的標準來看,乾淨到有點不可思議,快門簾是縱走式的金屬焦平面快門。
(右邊沒拍清楚的過片捲軸印象中也是金屬的)

機背內部有一張櫻花牌(好像是KONICA前身?)的貼紙,壓板上有避免真空效應的蜂窩狀沖印。



鏡頭部分,Konica Hexanon AR 40mm F1.8 應該是光圈最大的餅乾鏡,厚度僅不到30 mm 。鏡片為六片五組的雙高斯結構,成象相當銳利,但是光圈在 2.8~5.6 區間,葉片形狀有一點尖型的缺陷(有空再補)。不過我倒是不覺得散景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這顆鏡頭因為後來的無反相機興起,價錢被炒得有點高,但也是因為無反相機,才讓 AR 系列的短鏡後距有解決的辦法。

另外很多前輩說 KONICA(或是 櫻花牌 )的底片是他們用過最喜歡的底片,但是我無緣於他。踏入底片時早已停產。實在有點可惜!
---------------------------------分隔線 以下為實拍--------------------------------
底片: KODAK ColorPlus 200











這張介紹一下,這不是用來烤肉的。這是台灣三大炮之一的"北港犁炮"用來點鞭炮的,鞭炮一束一束的往上刷,然後丟向神轎下方的地上。場面十分震撼!!(小弟我土生土長北港人)









上面這張是媽祖的傳令兵-報馬仔(也是第一個女生扮的)





這張沒有對好焦(對到後面的房子了),但是我自己頗喜歡


底片: FUJICOLOR 200 增感一格



























以上是所有的實拍照片,都是這次北港大拜拜回去拍的。技術不好還請見諒。但總體來說,我覺得40mm/1.8的夜間表現也不錯,只是使用 Autoreflex T2 夜間對焦有點吃力,因為他的觀景窗可是名的不亮...

謝謝各位耐心看完 :)

有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教,也歡迎回復交流
2014-04-24 20:5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konica 主流

無敵蒜頭 wrote:
KONICA Aut...(恕刪)


介紹文中的照片以及實拍的都很棒
我也喜歡Konica
雖然我只有一台Hexar AF
但我想我會一直用它拍到沒底片那天

stevenliu68 wrote:
介紹文中的照片以及實...(恕刪)


謝謝您喜歡 :)

Konica HEXAR AF 也是很棒的機器呢!!輕巧方便。

不過我倒是希望,千萬不要沒有底片的那一天

從數位跨過來底片才知道,底片有些東西是數位無法取代的 :)
寫的很用心好文章+1

很多不錯的底片機都卡在小電池買不到問題。
T?T2?我家的是T2?
還沒維修前的autoreflex T

修完拍起來覺得測光還OK



歐美系統受害者

riklin wrote:
寫的很用心好文章+1...(恕刪)


謝謝您 :)

大部分的電池應該都有替代方案可以使用的 :)

我比較不敢碰硒電池測光的機種,因為年久退化之後很難修復。

雖然說大部分是機械快門,少了測光其實沒有關系。

但是少了一個功能總會覺得機身有什麼缺陷@@

mingchao_liu wrote:
T?T2?我家的是T...(恕刪)


您的也是 T2 唷 :)

T2 跟 T 在機身上的蝕刻標示都是一樣的,外觀最明顯的差異在測光開關, T 在機背, T2 則在快門鈕下方。

另外 AR 57mm/1.4 是很棒的一顆鏡頭唷,我有機會一定會入手一顆來用!!
推一下同好~

不過我是用T3跟TC

目前鏡頭
Sigma 28mm f2.8
50mm f1.4
135mm f3.5

Lind wrote:
推一下同好~不過我是...(恕刪)


謝謝 :)

有閒錢的話我想進一顆 AR 28mm/3.5 & AR 57mm/1.4 呢!!

另外請問您的 TC 觀景窗會很容易卡灰塵嗎??

謝謝 :)
並不會,我在使用相機都是直接丟包包的
但是裡面海綿老化容易掉形成黑點
不影響成像 所以也沒有理會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