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IFLEX 一些型號差異,如果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
容易常見的各款差異
3.5A
鏡頭採用的是Zeiss jane/opton Tessar (有些有T*) 75/3.5 Schneider是Xenar 75/3.5

快門鈕是用扣的 背帶是扣環式的 自拍器為圓型撥鈕
(自拍器使用方式為過片後,將撥鈕向右撥,擊發快門即開始倒數10秒,其他的型號也類似)
背帶(3.5A-B 2.8A-D皆為扣環式)

3.5B
鏡頭採用的是Zeiss Tessar (開始沒有T*) 75/3.5 Schneider是Xenar

快門鎖改為撥鈕式 閃燈插孔也改撥鈕式
光圈鈕也有設計為可連動模式
對焦軸改成可以記錄是用哪種底片的
3.5E
鏡頭改採用的 Zeiss 是Planar 75/3.5,Schneider是 Xenotar
又分為有測光版本跟無測光板
有測光板的就是把對焦軸頭改為追針式測光頭
銘牌下多加了有測光元件

無測光板 對焦軸頭不變 銘牌下多加了快黑色擋板

測光使用方式為先將光圈與快門指針與測光表針做疊合後,記住框內的數字
(前者為室外值,後者為室內值,

再將調整快門至測光頭指示的數字,即可完成測光

背帶卡榫改為剪刀腳式


3.5E2 為E型小改版 ,產量為5011台
也分為有測光版本跟無測光板
並且將序號標註在下方鏡頭下面
將原本下蓋式腰平改成 壓左右就可折疊起來 並在機頂加上公司LOGO
要更換對焦屏也方便許多只要搬下腰屏左右的鈕就可以 滑出腰平 更換對焦屏

3.5E3 也是E型小改版,產量為5035台
只有無測光板本,在機頂有標註3.5E3
自拍器改為鏡頭左側
3.5 F
採用鏡頭不變



將原本下蓋式腰平改成 壓左右就可折疊起來 並在機頂加上公司LOGO
要更換對焦屏也方便許多只要搬下腰屏左右的鈕就可以 滑出腰平 更換對焦屏
還有 將原本追針式測光改為 將調整快門 將紅色指針重疊黑色指針位子就可以正確曝光
對焦軸後面圓盤則是為設定iso及調整曝光值
Type2後則新增了可使用220底片的 12/24切換鈕,並將光圈葉片改為6片

2.8A為Zeiss Jena Tessar ,OptonTessar 80/2.8

(快門為type1:1/400sec type2:1/500sec)
光圈葉片為10片
背帶為扣環式(A-D皆為此款)
圖片 http://ppt.cc/ln06
2.8B為ROLLEIFLEX 家族中最稀少的約350台
Zeiss Biometar 2,8/80mm 快門為1/500sec


2.8C 為Zeiss 是Planar 80 /2.8,Schneider是 Xenotar 80 /2.8


光圈葉片為10片

右邊撥鈕為自拍器撥鈕 左邊撥鈕為M X設定鈕
對焦軸為較大的版本,上面可以記錄你的底片資料
對焦軸後面有預設裝上135套件 可使用的36張計數器(C-E型皆一樣有此配置)
光圈快門鈕 為金屬邊防勿觸鈕 要壓下才可以調整
無光圈快門連動模式
快門鎖跟閃燈插槽為塑膠制 有壞掉不能修的風險

還有鏡頭與底片室連接採布幕設計 可能有破損漏光的風險 不過台灣師傅可以處理
2.8D 為Zeiss 是Planar 80 /2.8,Schneider是 Xenotar 80 /2.8

光圈葉片改成5片
光圈快門鈕 改回無誤觸式 有光圈快門連動模式
快門鎖與閃燈插槽改為撥鈕式
鏡頭與底片室連改回金屬設計
MX設定鈕改為在右邊自拍器撥鈕那
2.8E 鏡頭改採用的 Zeiss 是Planar 80/2.8,Schneider是 Xenotar80/2.8
又分為有測光版本跟無測光板(請參考3.5E)
有測光板的就是把對焦軸頭改為追針式測光頭
銘牌下多加了有測光元件
無測光板 對焦軸頭不變 銘牌下多加了快黑色擋板
測光使用方式為先將光圈與快門指針與測光表針做疊合後,記住框內的數字
(前者為室外值,後者為室內值)
背帶卡榫改為剪刀腳式
2.8E2 為E型小改版 ,產量為7000台

也分為有測光版本跟無測光版
並且將序號標註在下方鏡頭下面
將原本下蓋式腰平改成 壓左右就可折疊起來 並在機頂加上公司LOGO
要更換對焦屏也方便許多只要搬下腰屏左右的鈕就可以 滑出腰平 更換對焦屏

從E2開始36計數器不再是標準配備
2.8E3 也是E型小改版,產量為2000台
只有無測光版本,在機頂有標註2.8E3
自拍器改為鏡頭左側


2.8F 採用鏡頭不變 一樣有分測光及無測光版本
將光圈葉片改為6片,機身序號及型號刻住在機頂



還有 將原本追針式測光改為 將調整快門 將紅色指針重疊黑色指針位子就可以正確曝光
對焦軸後面圓盤則是為設定ISO及調整曝光值
Type2後則新增了可使用220底片的 12/24
白臉系列
Rollei公司並沒有'白臉(Whiteface)'機種,WhiteFace其實是Rolleiflex玩家自創的一個名詞,泛指Rollei公司於1971年以後改用新式前面板(face plate)的Rolleiflex相機。如下圖所示,1971以前的面板有三線條,刻字為“FRANKE & HEIDECKE”, 1971年後改為全白,刻字則改為“Rollei WERKE FRANKE & HEIDECKE”。白臉的機身序號均改刻在前面板



白臉的辨認分法
第一、 絕對都會有12/24切換裝置
(檢查上片轉把上方,是否有凸起部位或是12/24的開關(此規則適用2.8F,3.5F型白臉)。
如果沒有凸起部位或是12/24的開關,表示這型ROLLEIFLEX沒有12/24機構,然而2.8F/3.5F WhiteFace內部一定具備12/24機構)
第二、 有需吻合鏡頭編號

3.5T 我沒放在3.5區 是因為他算是跟3.5F 2.8F一樣後期產品 只是因為他定位為平價版ROLLEIFLEX
鏡頭採用的是Zeiss 是Tessar 75/3.5 Schneider是Xenar
有黑機及灰機兩種顏色(另外也有白臉及16張版本)


腰平也是使用新型腰平(只是取消了眼平系統,腰平無內置反光鏡)
光圈快門預設為連動式 如果要單獨調整光圈要將右邊撥鈕向上提起才可以單獨調整
自拍器為左邊撥鈕向上撥就可以上弦
快門鎖改為扣式 向下扣就變成鎖上模式
測光表使用方式與2.8 3.5E相同
還有些使用3.5F 2.8 F T的朋友 會問什麼沒有B快門
因為只要將轉1秒之後的快門會出現綠色的數字 就可以當B快門用了
-----------------------------------------------------------------------------
配件區
如果有些朋友已經有了 rolleiflex 想買配備又不知道型號 跟卡口
請看銘牌上面有個數字 rolleiflex T 2.8E2 E3 3.5E2 都是看拍攝鏡頭下面的數字來查
上面都有可以查 http://www.rolleiclub.com/cameras/tlr/info/serial_numbers.shtml
卡口分類
BAY I
Rolleicord
Rolleiflex 3,5
Rolleiflex 3,5 A
Rolleiflex 3,5 B
Rolleiflex T type 1
Rolleiflex T type 2
Rolleiflex 4 x 4
一般日系機種 (MAMIAYA 除外 )
BAYII
Rolleiflex 3.5 C/E
Rolleiflex 3.5 F I型
Rolleiflex 3.5 F II型
Rolleiflex 3.5 F III型
Rolleiflex 3.5 E2
Rolleiflex 3.5 E3
Rolleiflex 2.8A
BAYIII
Rolleiflex 2.8( B,C,D,E,F,GX,FX)
如果有預算的建議買近攝片
型號 對焦距離(公尺)
Rolleinar I 100cm~45cm
Rolleinar II 50cm~31cm
Rolleinar III 32cm~24cm
BAY1,II,III 都有出
一般會建議買1號 因為拍人半身好用!
BAY III Rolleinar I 號也有類似的 Rolleinar 0.35 是採掀蓋式 還可以當保護鏡用

老鏡怕耀光 也建議買一個遮光罩
ROLLEIFLEX 也有出 不過略貴一點
如果想省錢也有出副廠的
我想差異是在爽度那邊 如果不缺錢 就買原廠的 爽度有差!
和尚頭 眼平
方便快速對焦 但是不輕!!
也很容易撞凹

還有槍形把手可以單手持及擊發,搭配和尚頭使用效果更佳(但是我覺得需要一定的臂力)

拍立得套件(合體~~~!!!!)

潛水套件

水平儀

如果有錯誤的地方,再請指正 謝謝
謝謝各位捧油的推薦
另外介紹一些國外愛用ROLLEIFLEX 的攝影師
日本 川內倫子
拍攝手法為低彩度低對比,紀錄生活中一些小細節,使人反醒原來生活即是風景。


官網
http://www.foiltokyo.com/rinko/rinkodiary.html
美國 Vivian Maier
這位在紐約出生但是在法國長大,而後又回到美國的女子;在芝加哥擔任保母的40年間拍攝了近10萬張照片,
但一生從沒作過公開展示,直到一場拍賣會後才有人發現了這些美麗的藝術品


官網
http://www.vivianmai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