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Zenza Bronica – 碧浪之系譜






Zenza Bonica / 勃朗尼卡(中譯) / 碧浪之家(港譯)

作為日本一家曾經最知名的中幅相機公司,她生產過很多價廉質優,而且富有特色的中幅相機。雖然時至今日認識這個品牌的人已經十分之少,但她絕不是那種三流相機生產商。這公司最為人所認識的是她最初生產的一種6×6模組化SLR – Bronica Z ,過去日本相機生產商一般都會避開與當時的6X6 SLR 皇者 – Hasselblad的正面衝突,如Pentax生產Pentax67,645一些更大或更小的片幅。Bronica Z作為第一臺仿哈蘇的日本SLR,有相當的象徵意義。也就只有這間公司一直生產這種6×6模組化SLR,所以令她有了”日本的哈蘇”的美譽。從這方面可以看出當時創辦人Zenzaburo Yoshino的堅持和野心。雖然說是仿哈蘇,但在核心技術中有本質上的不同,例如一般SLR都是採用上翻式的反光板,而Bronica Z則使上一種複雜的下潛式反光板,令鏡頭能以更短的法蘭距設計,從而使廣角和大光圈鏡頭更容易制造。



Bronica的相機主要分作兩類:

焦平面快門系列:

Bronica Z,Bronica D

這二種為Bronica 始祖型號,由於造型獨特,產量少,二手市場比哈蘇的500C/M套機還要貴。

Bronica C,Bronica C2

此二種為不可換背的機型,造型以S系為基礎。

Bronica S,Bronica S2,Bronica S2A

S系為Bronica最後生產的機械快門系列,S2A是出了名的堅固耐用。

Bronica EC,Bronica EC-TL,Bronica EC-TL II

EC系列採用了精確的電子快門而EC-TL更有TTL測光和A檔。

鏡間快門系列:


Bronica ETR,Bronica ETR-s,Bronica ETR-c,Bronica ETRsi

Bronica電子化後的645主打機型,擁有極大量配件和鏡頭,後期的ETRsi可以配上一種功能強大的測光頂AE-III,加上機身是以金屬製造,手感極佳。

Bronica SQ,Broica SQ-a,Bronica SQ-am,Bronica SQ-ai

這則是ETRsi的66版,使用另一種專用的66鏡頭,與ETRsi擁有同樣豐富的鏡頭群和配件。

Bronica GS-1

GS系列是67片幅,但在鏡頭選擇上少很多,顯然這不是Bronica一個主力發展的系統。

Bronica 645RF

一般人說起中幅旁軸相機都會想起Mamiya6,Mamiya7,但其實BRONICA的645RF也是電子中幅旁軸的傑作之一,全機使用極佳人體工學設計,如果鏡頭群再全一點,是可以成為傳世的中幅系統。

整體來說Bronica品牌下的相機都十分之值得擁有,而且光學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優異,當中以Bronica S系所用的Nikkor頭,Bronica ETR 的PE頭和Bronica SQ的 PS頭為最佳。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小弟的BLOG看看,有其他中幅相機分享,不定時更新:

http://www.dcfever.com/column/read.php?id=2188

http://jacksontlc.wordpress.com/


我的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92880493@N05/




以下分享一些用BRONICA S2A 拍的相片:





























另外,還有Bronica ETRsi的:






2013-11-16 0:11 發佈
留位.

BRONICA S系列

BRONICA S系統的"標準頭們"

Bronica 的S系列應該是鏡頭最為豐富的中幅系列,單單是標準鏡就八顆,你可曾聽過一個牌子有這麼多的標頭?這些標頭由日本以至德國生產,分別有東德蔡斯和Kilftt,日本尼康的Nikkor,富岡光學.

Nikon生產有四支標準頭,都是些狠角色,當年BRONICA打響名堂,實有賴這支準頭的優秀光學表現.Nikkor的P. P.C 都是同一個結構,NIKON專門為BRONICA所設計的標準頭,在最大程度下利用了BRONICA S 的特殊反光板設計,特色是極高的分柝力,在ec反光板預昇下可以發揮此鏡頭的實力,S2用則要一支足夠沉的架.
Nikkor的H.C是最新銳的鏡頭設計,最新銳的鍍膜,為當時Bronica的最貴標準頭,他與Makina 67所用80MM F2.8為同宗.



1.Nikkor-P 7.5cm F2.8
不特別但異常罕見,為BRONICA Z和D的標準頭."初代之Nikkor"
罕見度為3.5 畫質為3.5



2.Nikkor-P 75mm F2.8
最常見的套頭."奠定之基石"
罕見度為1 畫質為3.5



3.Nikkor-P.C 75mm F2.8
使用了新的多重鍍膜,抗耀光佳,正常情況下可以買到最平的好鏡."實用好鏡"
罕見度為3 畫質為4



4.Nikkor-H.C 75mm F2.8
六片四群,原本BRONICA NIKKOR系列的標準鏡(NIKKOR-P,NIKKOR-PC都是五枚玉,唯獨這顆是六枚玉,是當年BRONICA 系列中最貴標準鏡.(當時的價錢比ZEISS代工的80.2.8還要貴.Makina 67 用的NIKKOR 80mm F2.8 與這枚同樣是六枚玉,前者不可換鏡也是萬五元之間,此鏡質素可想而知.鏡頭的前玉比一般的NIKKOR-P 75mm F2.8 大上一倍,令此鏡有更加柔和的散景,而四角入光平均,加上當時NIKKOR 最新的多重鍍膜,仗使此鏡在大逆光時,能夠拍出多暗部細節.每年EBAY也只有極少量出現(也不見得一定有),一般用家甚至不知道這鏡頭的存在.

"六枚碧玉"
罕見度4.5 畫質4+ 散景5(不解釋 自爽度5


留位

BRONICA S系統 的傳奇廣角




留位

BRONICA S系統的特殊配件

最近剛好也迷上Bronica C/S/EC系, 貢獻兩個很不錯的網站:

Zenza Bronica, 瘋狂!

寫得很詳細的Zenza Bronica日文網站(內有開發秘辛)

其實C/S系的法蘭距沒有比較短(101.7mm還算有點長), 關鍵是反光鏡的特殊設計理念=深喉嚨架構, 可以讓鏡頭內部盡量深入機身->縮小整體體積+重心貼近使用者. EC之前的反光鏡採用下潛式, 從EC開始更換成一大一小兩片式, 不但繼續維持深喉嚨的傳統, 打板聲音也減少了.
好棒~感恩能有這樣的好文

我有一台645可惜買來到現在,還找不到教我用的人....ORZ

rhinocero_tw wrote:
最近剛好也迷上Bro...(恕刪)


這即是鏡後距短了@_@


更新鏡頭資料,未完待續.


JacksonTLChan wrote:
這即是鏡後距短了@_...(恕刪)


法蘭距是從機身接環到焦平面, 與鏡後距不一樣喔! 請參考:

各廠接環法蘭距
Nikkor-P.C 75mm F2.8 vs. Nikkor-H.C 75mm F2.8 DX

可惜是黑白負片的benchmark, 沒法對比鍍膜/耀光. 另外Nikkor-P 7.5cm F2.8不算罕見, 對比一下鏡頭焦距單位改變的年代<->那時的Bronica機種, 日雅拍上三不五時會看到. 找Bronica建議可以先找日雅拍再ebay, 後者的量比前者少很多.

Bronica C/S系的鏡頭, 好玩的除了廣角外, 還有Zenzanon那幾隻餅乾鏡了: BRONICA EC的遺產-ZENZANON MC 50mm f2.8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