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的好奇心, 再遇上熱心積極的業代, 造成了這個數位機背的提早到來.


會選擇 P65+ 這個機型, 主要是看上CCD 53.9 x 40.4mm 的這個尺寸, 而不是 60.5 Megapixels 這個解析度 (對我而言, 40M 就很夠用啦!). 雖然原廠宣稱P65+ 是 “full frame medium format” 的數位機背, 不過比起645底片 56 x 41.5mm 還是小了4%左右, 但這已是目前支援 H系統中能找到的最大尺寸的 CCD sensor了, 這樣子用廣角鏡頭來拍攝時, 才可以維持較大的視角!
不過因為照片檔案實在是很大, 所以即使是用機背拍數位, 還是要以拍底片的態度謹慎地按快門, 否則回家整理照片時, 肯定會抓狂.
為了不辜負機背的高畫質, 這次還特別添購了Gitzo 3號腳架和Manfrotto 405齒輪雲台.

等這一陣子的拍鳥旺季過後, 再開始好好來試用這個新機絲.

===============================================================================
曾經有攝影前輩對小弟如此預言, “快速發燒之後, 也會很快走到拍底片, 然後畫幅越拍越大“.
自從用F6和M6拍底片後, 我就深深著迷於透過燈箱和Loupe看正片時, 所呈現出來的色彩飽和度和立體感, 再加上01諸位魔王的勸敗, 對中片幅底片機的怨念也就有增無減. 既然決定要上中片幅系統, 那麼哈蘇當然就是首選, 只是要在不同的哈蘇系統和機身間做選擇, 可還真的需要做相當的功課!
雖然我是因為底片的魅力而進入中片幅世界, 但也務實地考慮到”後底片時代”的可能到來, 所以H系統便是我理性下的選擇. 由於H系統的用家似乎仍不多, 對於各別鏡頭的實測評價並沒有太一致的看法, 因此我在鏡頭的選擇上也就先以焦段來考量. 但V系統的Zeiss魅力實在難以抵擋, 所以也搭配了一款代表性的903SWC.

為了能享受645/6x6正片帶來的震撼, 當然也必須有合適的Loupe.

“曾經滄海難為水”, 自從真正體驗過MF的魔力後, 現在去拍重要的風景和拍微距時, 一定不會忘了帶著我的哈蘇 (咦, 好像聽過某個魔王講過類似的話). 雖然中片幅機絲體積龐大又不輕(兩機七鏡就已重達十公斤!), 但付出的體力是值得的, 希望在我還有力氣背著她們上山下海時, 底片還能持續供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