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正確底片特性, 測光&曝光知識

小弟在拍了一段時間負片後,開始想嘗試正片攝影,我在網路上看了一些文章和資料,有幾個地方不太明白,希望大大們指教。

這張是我在富士官網找到的Proiva 100f 特性曲線



1.縱向的粒子密度是什麼意思呢?粒子密度大小在照片上呈現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2.我在一些部落格的文章裡看到相機測光的點是在 Density粒子密度=1 的地方,請問這是正確的嗎?

if true, 3.那以這張圖來說, Provia 100f的寬容度是否為8EV, -5~+2.5/3EV
2012-12-06 0:55 發佈
對於底片特性曲線的瞭解,有2個主要參數:
1.X軸的單位是光線亮度單位,以lux/sec(每秒的lux光量值),並取對數log.
2.Y軸的單位是濃度值logD,如果設定純白到純黑有1至10000階,取對數log就變成從0-4.

會使用對數單位主要原因是為了讓數值能簡單地在有限的圖表空間中,可以簡明的看出來.

另外,判讀特性曲線的重點在於中央線性區域,超過該區域就會發現曝光量與濃度呈現斜率變低,此時即呈現了[倒易律失效或相反則不軌]現象.

現在判斷線性區域大約分佈在D=0.4到3.0位置,光量為2格的log(lux/sec)值,轉換為ev單位,大約每0.3個相當於1ev,因此此線性區域分布於6.6EV間.

而,中間灰(18%灰或zoneV)的濃度值大概在1.1logD位置,此時也就可推算出,如果以中間灰為曝光基準的話,正片上可容許的最亮到最暗間為上下各3格光圈左右.

詳細參考資料,請參閱:
http://www.largeformatphotography.info/articles/conrad-meter-cal.pdf

http://motion.kodak.com/motion/uploadedFiles/US_plugins_acrobat_en_motion_newsletters_filmEss_06_Characteristics_of_Film.pdf

風之和子 wrote:
對於底片特性曲線的瞭...(恕刪)


1. 我在wiki上找到 Luminance -> EV 和 Illuminance->EV的公式, 都是for ISO=100用的
EV -> Luminance


EV->Illuminance


WIKI上查的到,
Luminance 的定義是有算投影面積跟立體角的積分


Illuminance 的定義只是d(能量)/d(面積)
所以兩者是不同的,那對相機對外物測光時到底是使用Luminance 還是Illuminance 來算呢?

兩條公式我都有算過,
Luminance= -0.6 -> EV=1 , Luminance=-2 -> EV=-3.64 , 差值=4.64 EV
Illuminance= -0.6 -> EV=-3.33 , Illuminance= -2 -> EV=-8 , 差值=4.67 EV

以18%反射灰值測光為log(D)=1.1的地方(大大所提出),即log(lux)=-1.1能算出測光時EV值的所在位置
Luminance= -0.65EV -> 寬容度= -3~+1.65
Illuminance= -5EV -> 寬容度= -3~+1.67

這兩個答案都差不多可是跟大大的不一樣, 那請問哪一個才是正確呢?

參考網址: http://en.wikipedia.org/wiki/Exposure_value#EV_as_a_measure_of_luminance_and_illuminanc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5%A7%E5%BA%A6
謝謝你這麼仔細的思考問題:

1.你使用的EV換算方式,需要考慮時間,lux是亮度單位,但lux/sec是[光量]單位,如同電壓單位(V)跟電量單位(A)的差異.


2.我在上一篇提出討論的計算基礎如設定正片的logD=1.1(Zone V)是依據參考資料所得到的大致估算的數值,計算的結果則是:

以logD=1.1來看,每格ev大概是0.3logE(Lux/sec),所以範圍從Dmin=0.2logD起算(灰霧背景值),但我做一個更保守的估計:以logD=0.4起算,所以會稍稍減少寬容度的判斷範圍,不過這在實際照片上差異不大,因為極端暗部的細節通常無法立刻辨別出來.

這樣以上下3ev的計算想法就變成logE1.1+0.9=2.0對應logD約為3.1此時變為Dmax.
logE1.1-0.9=0.2對應logD=0.2(Dmin)

你不需要刻意計算出lux/sec對應的真實EV,而只要使用相對的EV差值即可.

請參考.
abcd9159 wrote:
1. 我在wiki上...(恕刪)


你的公式是對的,計算也是對的,不過要用流明那一條,測光表基本上也是用流明再換算成ev。
不過18%灰在不是那樣子算的。
另外這邊的流明,是把已經計算投影在底片上的結果。
所以可以不用管角度直接換算。
最後,底片倒異律在特性取線上看不出來,當時間夠久,流明度還是一樣的。
但是底片的化學反應跟光照強度有關係,所以才會有倒異律出現,
一般底片說明書都會另外說明需要多少的曝光補償。

然後,再提一個觀念,底片的特性曲線一般有三條。
三條的斜率,可能會有差異性。
這會造成正片曝光不足的時候的色差。
如果會看正片的特性曲線,就會知道正片曝光不足的時候,會容易偏什麼顏色了。
話說回來,某k牌的某支底片也就是因為這樣子才有價值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