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rvp50被宣稱有等同五千萬畫素細膩? 為何實際只有五六百萬?

攝影有人當事業,有人當個人修行
對攝影期望各有不同,請相互尊重,請勿再來離題對戰,謝謝!
我也不過是拍拍照自爽,離攝影有十萬八千里!
也請mobile01不要立刻變唯讀,請保留我們知的權利!

===============
接續被唯讀的標題討論
劍論山華 wrote:
velvia 50的解析度是160 lines/mm
這數字大家都享用不到其五分之一的能力,有何意義?
文包寫道
這問題我也曾想過
想得到的其中一個理由是一般135鏡頭沒有達到那程度的解析力
或是該標稱數值只是實驗室中理想條件下取得的
但應該還有別的原因

忘記ASAHIcamera還是日本camera雜誌上也曾提到這問題
就是底片解析力如果照線對/mm算. 135底片應該不會比現行高像素DSLR差
但實際所得的結果是那樣
他們也說其中原因尚未明瞭
連他們如此專業老口碑的攝影雜誌. 目前都還找不到答案. 或許還需要時間等待吧
---------------------------
感謝文包兄的指教
原來日本早有反思此問題的報導

我認為鏡頭分辨一兩千萬畫素是很簡易的,底片宣稱3600萬畫素或官方宣稱等值5000萬畫素
但實際看起來只有五百萬畫素,只有十分之一的能力發揮

我則較傾向velvia 50的解析度是160 lines/mm這數據的實用性不大

是否是在"極強光"下所作出的數據
就我的經驗,底片的解析度大小與光線強度成正相關的程度遠比數位機大
在極強的白光下,去照細微的黑線條所得出,但這與實施拍照環境(光現沒這麼強)差很多
同時測試的拍照距離也可能有關,遠方景物的線條分辨率就遠不如近距!

再來我大膽假設,velvia 50的解析度是160 lines/mm是否是直接估計底片感光前的乳劑分子團大小
來推估
但感光後,分子團又會進行再聚合的過程,導致顆粒大了十幾倍!
所以五千萬畫素的分子團大小,經過分子團再聚合過程,變成細緻度少了十倍!

希望各位提供意見,共同找到可能原因!
真的認為,只要135底片等同解析度能發展到千萬畫素以上,憑著底片迷人的發色,135底片市場一定可以起死回生
2012-09-04 16:51 發佈
http://goo.gl/p7MKE

• Film 35 mm: Nikkormat FT3 , Nikkor lens 50mm F/1.4, film Fujichrome Velvia 50 50 ASA, Heidelberg Tango drum scanner

• Film 6x6 cm: Hasselblad 503CW, Carl Zeiss Planar CF F/2.8 80mm, film Fujichrome Velvia 50 50 ASA, Heidelberg Tango drum scanner

• Canon EOS 5D, full size sensor 24x36mm, 12.8 MPixel, Canon EF 50mm F/1.8 II lens, 100 ISO

135,120底片,Canon EOS 5D一代

單就解像力而言,底片早就輸了
找個測試的chart拍一張
然後用掃描器掃出來後
用低倍率的顯微鏡比較看看也許有梗
最好再同一個狀況下用數位相機也拍一張
把數位相機也放到一樣大小用肉眼比較顯微鏡中的影像與數位相機的異同

因為數位相機檔已經有影像處理過所算出來的RGB,所以若是從光學上看起來看和D800梢差
那大概就有些收獲了
因為底掃只能吃這麼多資料量,如果你用傳統方式來放大檢視的話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完畢
flickr.com/photos/henrie/
又要歪了。趁歪到倒之前,先來說句話。
富士宣稱160/mm for RVP
但是看他自己發表的底片MTF圖表,RVP在40/mm還有50%的分辨率,再下去就很慘了。
更何況這條線還可能是Blue那條線。
簡單的說,其實每一邊只有四分之一他宣稱的解像力。
5400 萬畫像數/16 = 350 萬畫像數
所以rvp 正片掃一千兩百萬畫像素差不多,假設如果給黑線和白線各兩個PIXELS去模擬的話。
不過12bit or 14 bit for 9 ev vs. 3.5 dmax for 4-5ev
色深上,正片還是狂勝。

X-Taiwan5566 wrote:
如果RVP真的有數位...(恕刪)


樓主都說了,他要研究為什麼

如果有人覺得他掃出來的檔案和他在放大鏡前看到的東西接近一模一樣,你才可以這樣比
如果你沒有看過,跟你說再多也沒用

我看最後還是
不用比了
畢竟不一樣的東西很難放在同一個天枰上去比

硬要用雞腿的規格去比較XX
只會讓比較的人發瘋而已
petroleum1234 wrote:
樓主都說了,他要研究為什麼


個人傾向「DC上面的Leica、T*」那樣,笑笑就好

Super CCD,Leica DC,菜絲鏡頭、底片解像力……
還相信這種廣告?別傻了

Feveon X3那一類的產品,才算真的實力

X-Taiwan5566 wrote:
個人傾向「DC上面的...(恕刪)


你以為網路上這些還在拍底片的人都沒有5D或是1D或是D3/D700嗎?
他們和我一樣不會只拍底片的,至少90%以上的人有90%以上的照片也都是數位相機拍的
如果是這樣的情形,你不會好奇嗎?

會,你會,所以您去網路上找比較資料了
我覺得你很有求知欲
sense也不錯

但你不會覺得更奇怪嗎?
喵的咧,這東西這麼爛,這些禁衛軍是在屌個二五八萬啊? (PS:沒有禁衛軍啦,那些人數位相機也是買很大啦)

我想...
你一定沒有看過哈蘇拍的正片,至少沒有認真看認真比過
找一個有哈蘇又會拍照的朋友
帶著5D或是1D隨便
一起去拍些照片,多用類似的曝光一人拍一張
然後用寬容的心,一起看正片也一起看數位檔

這樣的活動出去個幾次
看個幾次
再客觀的說說你的看法
比起你拿網路上5D的照片和哈蘇掃描的照片比來比去要來得更有實驗精神

我很期待您親眼看過後的心得...
真心的...



X-Taiwan5566 wrote:
個人傾向「DC上面的...(恕刪)


講到FOVEN X3
我就想到,為什麼沒有人用這塊CCD做底片掃瞄器啊!
明明就是他才是最佳底掃解啊。
bearsheep wrote:
講到FOVEN X3...(恕刪)


foveon x3 專利被SIGMA買下了
所以目前只有他們可以用
我記得是這樣
當時DP1上市
很多人都有講這問題
新的SIGMA DP merrill 也改善了之前開機後自動對焦伸縮鏡頭造成斷排線問題
新的是內對焦 因此鏡頭不會伸縮了

我目前唯一的數位就剩下DP1和唉風
DP1一個月可能開機不到30分鐘
但135底片一個禮拜可以拍2-4捲一個月最少10隻
120最少3隻


FOVEN X3的畫質這麼好
如果他能出全幅無反光鏡機身 還可轉接M鏡
一定馬上打趴其他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veon X3是一種給數位相機使用的CMOS[1]感光元件 ,由Foveon. Inc開發(目前屬於Sigma)並由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2] 和 Dongbu Electronics.[3] 負責生產,並將其使用在Sigma旗下的的數位相機上。此種感光元件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他不同於現在市面上其他廠牌所使用的CCD/CMOS一個像素只能感測紅、藍、綠三種光波其中一種光波的強度,最後再與鄰近的幾個不同的像素統整資訊得到近似的顏色。Foveon X3利用可見光不同的波長擁有不同的穿透力的原理[4] ,在每個像素具有三層感光元件所以可以同時偵測紅、藍、綠三種波長的強度,有比傳統感光元件擁有更加銳利以及真實的顏色。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