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底片新手發問

最近開始嘗試用底片拍照,一個禮拜前拍完了第一捲底片,拿去給店家沖洗掃.

自己看了結果之後覺得相當的失望:我一向都是用Nikon拍照,所以對色澤的要求本來就沒有很高,但是看到底片照出來的結果是讓我訝異的"清淡".因為生活周遭沒有認識用底片機的朋友,所以只能上來請教各位先進,希望能夠了解這樣的結果是否是底片拍攝的常態,還是有哪些部分發生了問題導致照片的色澤如此平淡.

以下貼上三張自認為已經是三十六張裡面最好的照片:







這幾張照片都是在下午三四點有點陰天的情況下拍攝的室外照片,地點是紐約市的High Line高架公園以及肉品包裝區(Meat Packing).

底片:Kodak Portra 400
機身:Leica M7
鏡頭:Leica 35 Summicron ASPH

我一開始認為是底掃的問題,但是自己用Plustek 7600i SE簡單的掃描了一下,發現在電腦上面看,顏色的層次並沒有比店家給我的JPG好很多.雖然還是底掃的超級新手,還有很多SliverFast的操作細節需要學習,但是感覺自己掃好像並沒有改善很多,所以初步就先排除是店家底掃出了大錯的可能.

希望各位給我一些建議:顏色的表現感覺灰濛濛的,好像隔了一層紗布一樣.畫面中物件的主體銳利度好像也不好,雖然400度的底片顆粒感會重一些(這也是當初我會挑這捲的原因之一),可是跟其他先進用Portra 400照出來的感覺差別好大(好好看的照片).這是因為店家沖洗的過程出了問題嗎?拍攝技巧(過曝?)?還是底掃?

謝謝指教.
2012-07-17 23: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底片新手

barista wrote:
最近開始嘗試用底片拍...(恕刪)


這幾張的曝光我個人認為是正常的

色彩也ok我也不覺得平淡

大大口味可能重了點

相對於大大po的連結

我個人認為是光線造成對比比較大

和大大所拍攝的光線時間不同

所以大大就盡情的拍吧

沒問題啦
這幾張看起來不錯啊...那邊不好? 色彩不夠亮不夠濃嗎? 進PS拉高色彩飽和度...
portrait的色彩本來就平淡,我是滿喜歡的..那你就試看看RVP 50 or Kodak E100VS..
記得找物體高彩亮明的顏色拍...
很漂亮啊!是你重口味吃慣了,換濃豔的底片吧
還有,轉數位必定會有影響
稍後我會發表一篇不同店家的掃描色彩

即使是同一家,同樣的底片分批掃兩次都可以給我兩種色彩....
建議你寬心接受,底片,有一半的影響力在於沖掃的店家
所以建議別太糾結,會很痛苦的

不然就要學學前輩自己沖洗放相了...
成敗自己擔

不然乾脆走回數位,比較好自己掌控
有自用底掃練習掃描. 掃描負片是最刺激的
樓主以窗戶椅子一幅作為練習應該不錯!

練習用.解析度不一定要高. 2000DPI夠
暫時關掉掃描的曝光色階等自動程式. 自動對焦開啟
除刮痕. 粒子柔化等視狀況選用(心情)
多重取樣2.4.8...等依暗部需求選擇. 一般2.4. 再高掃描時間會加長很多
重要. 像素位元16BIT 讚! 掃描像素資訊最扎實~
啟動掃描.....後~
我的想法. 結果多數朋友有經驗都知道初步效果不會好到哪裡去!
都矇矇的.不跳. 如果拍攝環境反差不夠大曝光不足. 顏色還不太能接受
別急~ 您已經取得很好的負片掃描資訊

調整 (個人操作)
軟體功能- 色彩平衡
各別調整暗部.亮部的色彩平衡 (怪怪?! 個人中間調不常做調整)
要點-不一定黑就要黑. 白就要白-(要這麼要求. 軟體功能"曲線"點兩下OK)
色彩平衡-調好. 大致上對影像色彩表現會有50%以上的信心. 尤其樓主朋友注重的層次表現
再-曲線-曝光-...等調整就有好像片可觀賞了
掃描負片. 多重掃描取樣應該也不用選
一般負片暗部層次保留多還不錯
link.mac wrote:
掃描負片. 多重掃描...(恕刪)


有點HDR的意味?原始底片是一種另類的RAW記錄?
說來說去,其實又回到數位後製了

只差在多了一道沖洗、底掃手續
底片發色啥的,數位時代早就輕易後製了

原檔


稍微後製


自購底掃的好處是可以自我掌控很多環節

但是店家一般都用很昂貴的大傢伙在掃
家用掃描器要怎麼拼贏業務用的器材?

不過店家一般都沒做好色彩管理
色彩隨店家高興動手腳
為了時效,也許也不會用最高品質的方式幫你去掃

這時候,家用掃描器還是有機會力拼一下的

期望前輩們也能多分享自掃的照片
我也正在猶豫要不要買高階EPSON底掃

店家目前幫我掃的大致上是不錯
畢竟業務用機台還是有它的品質

但是偶爾會有暴起暴落的品直落差
更要命的是動手幫我偷調色彩與亮度....

這問題主要還是在於人為,不過....這好像是業界通病了
謝謝大家的回文指教和鼓勵.

我想有很大一部分是我自己的期望太高:以為用了底片之後可以達成比數位有更真實的顏色還原.不過就跟很多位大大回文提到的,很多其實都可以靠數位化之後調整.

當初會想要嘗試底片的主要因素是覺得底片才是終極的儲存媒介:色彩的寬容度比較大以及類比儲存的資訊比數位資訊來得接近人的感官.真的踏進來之後(雖然才開始兩個禮拜),才發現真的沒有什麼事情是簡單或是絕對的.用底片反而增加了很多可以改變的因素:用的底片特性不同,沖洗的影響,底掃的處理等等.某一個層面來說,是增加了攝影的樂趣(?).似乎我也是掉入了所謂"底片味"的迷思中?不是要筆戰,只是稍微紓發一下這兩個禮拜來的心得.

我想在這個摸索階段我會多試試看用不同的底片,多嘗試幾家不同的沖掃店家(小弟人在紐約市,有興趣互相切磋的大大請私訊給我).

我有幾個額外的問題:
- 有人用過ColorNeg搭配PS嗎?我沒有這兩套軟體,但是在其他Plustek的討論串看到有人提議儲存iHDR的底掃結果之後再用ColorNeg轉換.能否請有經驗的大大多給我一些資訊?
- 我只有大概使用了一下Plustek所附的SilverFast:是否有更多網路上的教學資訊呢?感覺還沒有用到很多比較進階的功能像是多重取樣等
- 洗好之後底片的保養:是否只需要儲存在乾燥的環境下即可?是否有其他的保存條件?
- 拍攝正片是否會減低一些照片處理的變數?感覺起來至少顏色在沖洗之後就決定了,底掃所需要調整的部分就比較少一點?

謝謝.
要是整張照片都灰濛濛的,很有可能是曝光不足所導致
可以用修圖軟體拉高對比度改善,但部分細節會流失。

同一捲底片讓不同店家掃描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我認為最保險的方法是請店家掃描時不要修改顏色
拿到圖檔後直接進PS後製比較快。

私心的推薦 AGFA VISTA 400
這捲底片顏色鮮豔飽滿,也許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每個牌子的底片拍出來的調調都不太相同,既然都買了底片機就多嘗試些不同的底片吧!!
我為人正直,從不嘴砲。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有點HDR的意味?原...(恕刪)

應該不同! 早年數位相機較傷腦筋多在暗部(瞬間感光取樣)
掃描器亦同. 不過有掃瞄器這種笨機器可以傻傻的在原處
多次的取樣記錄.能不影響相片原有曲線下
想當然原廠設計不會想辜負它~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原始底片是一種另類的RAW記錄?...(恕刪)

妙! 感覺也對~
底片是不懂RAW檔的. 他是物理.化學而且存在數十年(乾溼版不算)
另類是數位對底片的稱呼!? 哈~有趣!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原始底片是一種另類的RAW記錄?...(恕刪)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自購底掃的好處是可以自我掌控很多環節

但是店家一般都用很昂貴的大傢伙在掃
家用掃描器要怎麼拼贏業務用的器材?

不過店家一般都沒做好色彩管理
色彩隨店家高興動手腳
為了時效,也許也不會用最高品質的方式幫你去掃

這時候,家用掃描器還是有機會力拼一下的

期望前輩們也能多分享自掃的照片
我也正在猶豫要不要買高階EPSON底掃(恕刪)


說的是~
加油!~ 不過店家部份可了解
比如您投資了數百萬器材. 色彩管理部份原廠並不負責?!
不會的. 覺對會在色彩與效能產能的平衡中找到最佳化
不然投資店家那善罷甘休. 可惜多數店家不敢再生財工具做更細部的調整
一不小心. 系統亂了.顏色跑掉了...就算花錢事小
短時間交不出急件也是很麻煩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