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關於 M42 轉接 PK 老機身的測光問題 請教底片版眾高手們
我用 Canon EOS5 轉接 M42 鏡頭拍了一段時間
這機身的模式轉盤卡榫故障 常常拍了幾張才發現模式從 A 飄到 S
結果當然就悽慘無比 此外,總覺得自動機身的對焦屏不適合手動對焦
上個月底意外發現一台外觀不錯 可測光但 ASA 轉盤故障的 Ricoh XR500
買來送修 修好了 ASA 轉盤後,用原有的 PK Mount 50mm f/2 測光正常。
但我手上大都是 Pentax Takumar 系列的 M42 鏡頭,用 M42-PK 轉接之後
鏡頭切換到 M 縮光圈測光。測得的讀數卻似乎不太正確。
Q1.
我觀察,轉接還會將 PK Mount 的光圈連動桿撥到最下方的某個固定位置
請問此時測光機制的運作原理為何 ?
Q2.
此時是否不論用哪一家的鏡頭,只要設定好 ASA/ISO,鏡頭控制在實際要拍攝的光圈
就應該要能準確藉測光指針 讓我選定適合的快門速度 ?
我在這個 (接上轉接環之後的) 檔位得到的測光果很怪。再送回全泰檢查,
老闆測了一下告訴我若拍 ISO100 的底片,就把相機轉盤修正為 ISO50 才能得到正確的測光結果。
這麼說,我得自己再測一遍 ISO 200, 400 的測光分別需要修正多少,以及各光圈範圍讀數是否一致嗎 ?
這算是先前 ASA/ISO 轉盤的維修沒有處理完整嗎 ?
變態大澀魔 wrote:
我認為這是機身本身的...(恕刪)
謝謝 :)
相機買來即跟著 50mm f/2 標準鏡。相機修好後,用這標準鏡測光的確是準的
但轉接幾顆 M42 鏡頭確都不太對勁
據我 (用簽字筆做記號) 觀察,拿 P/K 卡口鏡頭比對
轉接環似乎會把光圈連動桿的檔位撥到 f/1.0
也就是忽略連桿對測光讀數的影響 ?
但實際上使用,發現測光的準確性似乎會受到連桿擋位的影響
用原生的鏡頭撥動連桿 旋轉光圈環
此時實際進光量不變 固定在最大光圈 改變連桿擋位 f/2 ~ f/16
可以正確得到完整的量測範圍 (7EV)
但接上卡口轉接環以後 用 M42 鏡頭 同樣旋轉光圈環
此時連桿擋位不變 實際進光量改變
測光指針卻只在某個 +- 2EV 的區間移動
相機的測光似乎只有在連桿位於一定的區間內是準確的
除此之外,有一些捉摸不定的狀況
面對較強的點光源 (電燈泡) 在裂相對焦屏左右兩側的量度讀數最高
若把中央正對燈泡 讀數反而降低
真好奇這相機的測光是如何設計與實作的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