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從同事那借到一台6x6的中片幅底片機,拍了幾捲後不小心沉迷上正方形片幅的構圖方式,因此就開始在網路上想為自己找一台價位適中的回來用。爬文的過程中,碰巧看到有人分享一款特別的24x24mm底片機,海灣價格也不貴,正在心動中,卻又看到有前輩在部落格中特別挑明,24mm這種片幅多數沖印店都不掃。剎那間敗意全消,畢竟我是生活在數位時代的人,不能數位化可是很麻煩的。
但有些慾望一但被挑起,要澆熄也不是那麼容易。某天我去沖底片時,順口問了店家,「你們能不能掃24x24mm片幅的135底片?」店員當場無法確定,隔天才回電告知我可以掃但會有黑邊。再隔幾天,我就從海灣空運了一台24x24mm的相機回來。
關於這相機的有趣之處,以後若有機會可以再跟大家分享。重點是,我終於拍完第一捲送去給店家沖加底掃。送件的隔天,我又接到店家的電話。店員說那片幅太特殊,機器沒辦法掃,問我願不願意改用平台掃。說實在的,我這後後進對底掃毫無概念,店員也回答不清楚,只好轉給他們的師傅為我解答。毫無頭緒的我講了半天後,同意師傅用平台掃成一個圖檔給我後我就掛電話了。
晚上拿了底片跟光碟後回家一看,我欲哭無淚。對,師傅沒有耍我,只有一個600k的jpg,內有七條底片。當catelog的話是可以用,可是...隔天早上,我難掩內心的落寞,親自去了一趟總店。我必須為我的相機找到生路才行。

資深店員很仔細的看過這600k的jpg後,同意我若不能接受這樣的掃法,可以全額退我掃描的錢。錢雖重要但此時更重要的是這片幅到底能不能處裡啊。答案是可以,但店家要針對此規格做片匣來掃,故要以單張掃描的費用計價。每張收費30元。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我,決定再問店員最後一個問題,「既然你們的機器不能掃,那還能洗出相片來嗎?」店員搖搖頭,「不能掃就沒辦法洗。」

果然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前輩的話不聽,給自己找了大麻煩回來。可是,我隔著燈望著沖出來的底片,小小的方格好可愛喔,為何這片幅流行不起來呢?方形構圖不該是中片幅底片機的專利啊。於是我去借了一台平台來,自己幾張幾張地的把它掃出來。雖然解析度沒有店家好,雖然還要自己後製調一堆東西,雖然費時又費力,但我終於可以繼續享受方形構圖的樂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