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 大頭照



杜鵑科

別名:滿山紅、映山紅、躑躅

有毒部位:全株都有毒,花及葉的毒性較強

中毒症狀:誤食會造成噁心、嘔吐、血壓下降、腹瀉及昏迷等現象產生。

杜鵑花為常綠灌木或少數落葉灌木,原產地為喜馬拉雅山的不丹、錫金一帶。有原種和雜交種,品系繁多,高50-500公分,枝條平滑。葉常綠,單葉互生,葉形很多種,有橢圓形、卵形、披針形、倒卵形等,大多在3至5月間開花,春天開滿五顏六色杜鵑花海十分美麗,花形有單瓣、重瓣等。花色更富變化,有白、紅、粉紅、紫、黃、白底紅邊等。由於花長在枝頭上,所以盛開期彷彿是一株花樹,花開的茂密幾乎看不見葉子。所以遊客春天到陽明山 賞花時即可見杜鵑花海,在台北街道也隨處可見,難怪會被選為台北市的市花。

拍攝地點:住家北面一樓外門廳

Shneider Macro-Symmar HM 180mm、f32、0.5s、三閃燈、Ratio 1:1

原圖大小(7988 x 6446)
2012-03-09 23:0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杜鵑花 頭照
點了大圖才知道,握的麻麻咪阿~



請問F32是因為景深嗎?

fishbal3011 wrote:
請問F32是因為景深嗎?...(恕刪)

大片幅加上 1:1 ,不是 F/32 加閃燈恐怕只能看到花蕊的尖端...
阿光,真是驚人的畫質,很難想像原片的實力有多棒
常看到有些人說盡量不要用F22以上來拍,會因為畫質會變差
但拍風景常為了景深,不得不用,由其是拍中大片幅。
我的經驗是雖然F22畫質會變差,素質好的鏡頭不至於出現嚴重的畫質降低,可以放心用。
看阿光這片用到F32就能了解與放心。
紀錄我的家鄉恆春半島 http://tw.myblog.yahoo.com/southbaypoyi/
Southbaypoyi wrote:
有些人說盡量不要用F22以上來拍,會因為畫質會變差


這種講法是基於"繞射現象"diffiaction。

但我想(以下為個人推測)
1,中、大判以上的鏡頭,普遍性的說其解像力都比135的差.
2,底片的大小(較低的放大倍率).
3,使用底片.

以上參項的原因,相較之下,因光線繞射所產生的問題,可以不用考慮。

所以才有Ansel Adams

Group f/64


再退一步說這顆鏡頭的最小光圈是f/64


所以我認為,就算光圈縮小至f/45,我認為不是什麼大問題。

反到是曝光時間的拉長,比較是會令我担心的地方。

P.S.我前天拍這張,為了0.5秒的快門,等風停等了快一小時!
平安、健康最重要
你的南湖呢?
我想看看
爬山的阿光 wrote:
杜鵑科別名:滿山紅、...(恕刪)
prolineyenli wrote:
你的南湖呢?
我想看看


prolineyenli兄

感謝您的回文

去年的南湖,我認為,還沒有拍出我理想中的東西。
(那是我第一次在上山待那麼久的時間,很多東西都有再進步的地方,當然拍照方面的本質學能更是)所以打算今年還會再上去拍,時間應是下個月等梅雨過後我就上山,當然這次也排一個月的時間

這次上山,想拍一些微距的東西。而網路上大片幅的1:1微距,相關的資料不多,所以
今年農歷過年來,一有時間,我就試著拍一些微距的東西(也是希望能在山上前多練習一下;這樣一來這次上山的東西又要多一些了;雙閃燈、折疊式的反光板...這些一定少不了)


所以...去年拍的東西除了一些常見的景物之外,題材真的是少的可憐!

這也是我一直沒貼出來的另一原因。希望以上您能諒解。





P.S.其實我有個長期的計畫是,想去拍下南湖的一年,意思就是每年都上山,目標是在南湖的山區住上完整的365天....嗯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prolineyen...(恕刪)


私底下給我看就好啦 我好久沒上山 過過乾癮
現在有2個小孩 未來幾年要去山上多天行程的 更不可能了!
可以拍下整個南湖捺的確很棒
我覺得南湖與雪山山區是最質得長期投入的山區

如果10年後有緣的話
可以和我去喜馬拉雅拍那14座8000M的(只是山腳下拍 不是爬上去喔!)


祝 好運!!!
大片幅的1:1微距........
這不是45相機的強項吧! 要不要試試較小片幅的

雖然大片福看起來很爽 看微距的照片很少會放的很大張
不過會用45機拍照 基本就是非常有"心"啊!

我貼一張645微距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