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下,在网上看到了我生平第一台Rangefinder。在没有想太多下,我把它标下来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在一个早晨当我要出门的时候。它出现在我的面前。看起来不起眼的包装快速的递送,不愧是英国First Class Royal Mail慢慢终于打开了我的潘多拉的盒子陈旧的老盒子过了块40年的保用卡。40岁的老镜莱卡的复制品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装底片试试看转轮1917-1967年-50年庆祝包装很难看得懂的说明书FED2 的上拍可拿掉的背面1967年的保用卡52mm f/2.8入镜照片莱卡附身潘多拉的宝贝机身密码神秘的宝盒FED2 皮盒机身保用卡潘多拉的背影
同伴出現了、連鏡頭都一樣耶,不過你的配件比較完整,而且是比較少的綠色機身。老蘇聯RF機裡面,FED 2算是做工比較精緻也比較耐操的機器,可惜的是Industar-26M這支鏡頭只能用表現平平來形容(Kit鏡的緣故嗎),有機會來去挖挖Jupiter試試吧。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152500
Studio90 wrote:同伴出現了、連鏡頭都...(恕刪) 我看到有卖1)Jupiter-9" f/2/85. M422)Jupiter-3" 1.5/50mm. Silver. M393)Jupiter-9" f/2/85. M39我基本上只是想买来收而已.看上了几个莱卡的好镜头。如果买了的话,在来这里share share 吧!
sp9914957 wrote:我看到有ࡕ...(恕刪) M42的不要買,接環不一樣。Juliter我是一直弄不到(台灣幾乎都沒人賣L39鏡頭),上次又不小心放過一顆Jupiter-12(35mm/f2.8)。如果要買50mm以外的鏡頭,記得還得弄個取景器啊,FED 2的觀景窗只提供50mm的取景功能,不像Leica M3(含)以後的機器還能切換取景框線,換了不是50mm焦段的頭沒注意就會拍不到想要的畫面啊。
cindycho2000 wrote:哈,你們的對話太專業...(恕刪) 这台我不打算用,因为没有测光,还有装底片可能也有问题。可是古老的相机,真的有一股60年代的古早味道。要看相片的话,可能有点困难,因为我不打算在这里洗照片。原因是太贵了。哈哈我现在的收藏有Nikon Ais 50mm f/1.2Nikon Ais 18mm f/3.5Nikon Ais 50mm f/1.8虽然都不是什么特别的,可是我是初学者。当然要慢慢来
sp9914957 wrote:这台我...(恕刪) 測光可以另外買一支手持式測光表或是機頂測光表,經驗多了還可以用"晴天16法則"來推。至於裝底片,FED 2的底片安裝跟現代相機箱比可能比較繁瑣,但是裝好後絕對不會"落勾"(我之前有圖解過安裝法了),反而不用擔心;我比較擔心的是你不小心在捲動底片上片前去動了快門速度(仿Leica II系統的機器這麼搞會把快門機械結構搞爛)。我個人對相機的態度是"買來就是要能拍照的才叫相機",還有東西買來是要用的,不是擺好看的(除非本來就是擺飾品)...................
以前用過fed-5和zorki,本來也想進台fed-2,不過台灣報價都有點貴,fed系列的那個快門還真是他x的不好調(那個快門轉到我手會痛啊)後來用這系列的相機都變成人工快門優先模式之前用的j-8和j-12素質算中等,比起近代的鏡頭略差一截(不過想到這兩顆鏡頭的價位...也就釋懷了)有機會可以找leica的鏡頭來接,之前看過一個日本攝影師就是用fed-2加上leica的標準鏡拍照,然後關於觀景器的部份,可以找看看輪型的觀景器,yahoo上曾看到五合一的,好像是28、35、50、90、135而這系列的相機的過片和快門調整部份順序搞反造成的問題也不算太難修啦,要拆機把一個卡榫調回去原來的地方就是,更大的問題是...這時代的蘇聯相機金屬零件軟的太軟、硬的太硬,螺絲崩牙是常見的事,有時候拆開來不見得可以完整的裝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