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 ZEISS_CONTAREX_老機+老鏡

話說上個禮拜陪老婆回娘家,順道將岳父好幾年沒玩的FM2送到台中X賴維修保養

雖然自己是單眼新手,但是自從進入這個領域後,大部分的攝影前輩們,對於底片機拍出來的畫質的持著及堅持,一直以來都讓我覺得很好奇,這也是我回去找出FM2企圖喚醒她靈魂的原因...

不過拿到相機之後,岳父突然說我小舅子前幾天有拿回一台一樣也是底片機的機子...似乎是朋友暫時不用的...(我也不清楚是不是要脫手!)...剛開始並沒有太大的感覺...也沒有很想借來玩玩...但是心裡想了又想:說不定是台好機子...反正小舅子也說可以借一個禮拜左右...於是乎在回新竹的路上....直接下龍井交流道去找他拿了!

一開始從小舅子手中接過來...相機是給一個不相干的袋子給裝起來....另外一顆鏡頭甚至是用皇家禮炮的絨毛袋子裝...@@

心想或許不是太高檔!

結果拿起來看之後....首先看到一個單字Contarex...不認識@@(請各位原諒我是入門幾個月!)

後來視線轉到右邊...挖賽!!竟然是ZEISS IKON...我想我應該是沒拼錯(心裡還默唸了一次)...這不是ZEISS嗎?而且聽說還是一台古董機...

後續....

當然二話不說就直接借過來了!

回來後仔細的端詳了一番...加上上網查詢了一下ZEISS族譜...果然發現有這一台機身...
而且是正統made in Germany...不是後來的日本contax

講到這邊直接看一下照片吧!特殊的造型讓我一看到也是為之驚豔!或許有人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造型的相機
[分享] ZEISS_CONTAREX_老機+老鏡

目前裝在機身上一樣也是Carl Zeiss 生產的Nr2613773 Planar 50mm 1:2
上網看的資訊planar似乎也是一顆相當知名的鏡頭...不過鏡頭似乎有點髒!

深沈的機身拿起來就是感覺不一樣!過去的相機質感真是好!
[分享] ZEISS_CONTAREX_老機+老鏡

到學校跟幾個學弟研究了一番....發現上方的那顆眼睛(bullseye)應該是測光用的...可用來挑整光圈值....但是我還沒是出來是不是跟鏡頭連動!觀景窗內右邊有一個可供調整適當快門及光圈的軸(會隨調整而變動)
另外一顆則是Carl Zeiss Nr3266147 sonnar 135mm 1:4...對焦環有點緊!歲月不饒人阿!
[分享] ZEISS_CONTAREX_老機+老鏡

此外上網發現大多國外的拍賣品上...都有裝另外一片的類似濾鏡的玩意在bullseye上面...原以為這台機身掉了這個零件....不過個人猜測應該是當鏡頭裝上濾鏡後...在這個俗稱bullseye的測光圈上也要裝上匹配的濾鏡(不曉得有沒有說錯!)才能使得測光的數值正確!

[分享] ZEISS_CONTAREX_老機+老鏡

另外比較特殊的,就是快門簾材質(非金屬材質)...一按下快門之後的聲音也是超好聽....刷刷...不會像金屬一樣清脆...但是聽起來就是很有感覺...老闆也這麼說!
這真的要實際聽過才知道40年老機身的風采...

第一台ZEISS IKON Contarex是1959年出產...至1966年停產
所以現在我手邊的這一台最起碼就是有四十年整整的歷史了!一想到這個....就很想在拿起來往觀景窗看看也爽!

快門速度有支援b快門...最高到1/1000...古董機一樣也是有自拍鈕

還有這台機身特別的地方...是採用底片匣的方式...非一般常見的掀背式...(由於我已經裝上一卷底片所以照片過幾天再補上來...剛剛不小心還打開了!浪費了幾張底片)當然也是隔了將近十幾年沒裝底片了....最近一次應該是我國中畢業旅行那一次!!哈哈

另外...由於老闆對望遠鏡頭有研究....所以今天也拿到學校給實驗室老闆及隔壁實驗室的老闆過目鑑定一番(他喜歡玩Contax and ZEISS相機)....鑑定的結果發現品像還算不錯...不過金屬似乎有重新電鍍修整過....並沒有太多露銅部位....未來可能只還需進行更進一步的精密矯正....

此外目前還有一個裝置底片的上方轉盤不太清楚用法...似乎有類似白平衡的設定(上面寫color 然後各自加上有兩個圖案....一個是太陽一個是燈泡)....不曉得是不是要配合底片使用還是??

總之老闆要我發揮研究的精神...他說拿一卷底片來拍看看就知道光學品質摟!畢竟在這邊要有圖有真相麻!

過幾天拍完36張之後....再把結果分享給大家知道摟!!哈哈

原本是想跟我的D50及鏡頭們來個橫跨四十年的疊疊樂的....不過時間已經不早了...過幾天再補上來摟!...contarex當然是老大哥要在最下面摟!這般身子骨應該經不起一摔的.....

以上訊息如有錯誤,歡迎前輩隨時補充正確訊息!
2006-10-25 1:07 發佈
天啊....獨眼龍耶~~~~!!!!!!!!!!!
這在當年可是世界第一流的像機...zeiss ikon不惜血本生產的像機...
同時也是把contax這個品牌財務拖垮的像機...
上面那個轉盤就是讓你設定底片類型..拿來提醒你自己用的~~
所以根據julien大大的說法是...純粹是用來提醒自己用的是嗎?

因為裝上感光度200的底片之後...後來拍了幾張才發現...機身是不是也要根據底片來做調整

不過還是不曉得怎麼調....

今天拍了幾張了!....每當經過一兩分鐘辛苦的快門與光圈調整後....按下快門之後...刷刷一聲

覺得每張照片都特別珍貴...完全不同於再拍數位相機時盲目的按快門感覺!

呵呵繼續測試摟!

另外...真的是第一流的相機嗎?不過我查了一下contarex的身價...怎麼好像不怎樣阿!!
julien wrote:
天啊....獨眼龍耶...(恕刪)


的確,這台外號「獨眼龍」,當年頗負盛名呢!只是年輕人不太有機會看到實機就是了。
恩恩...我想我年紀應該還不大(還沒30)...能夠親手拿這種古董機來拍拍照...可說是難得的經驗

今天又持續看了一些資料....原來底片匣是可以在中途作更換的動作....

那應該是將沒拍完的底片整個捲回去嗎?意思是這樣嗎?

julien wrote:
天啊....獨眼龍耶...(恕刪)

轉盤如果只是參考...那對於機身的測光判斷會正確嗎??是不是應該要隨底片不同而變動!

還請資深的大大們提供寶貴意見...

此外這種機身....是否對於想要拍有點過曝或是曝光不足的情況時....要自己判斷?

因為最近拍的幾張都是正確的曝光調整...一個橫槓需要位在圈圈中間....

如果要刻意拍過曝或是曝光不足....是否還是要取決經驗跟感覺來作微調!
銀牙烈虎 wrote:
的確,這台外號「獨眼...(恕刪)


似乎是投入相當多的研發能力發展出來的!...這樣的話...光學品質應該是無庸置疑摟!

聽說當時也造成公司大量的虧損...

如果單就買來收藏....但是不會常拍....值得嗎?
這台相機在國內算很稀有
但並不會很難找
價格方面的話若單機單鏡有皮套狀況不錯大約在兩萬以內
若再加一鏡可能得再看情況加錢....
對Zeiss Ikon的收藏者來說這台幾乎是必收品
國外也有不少玩家將它的鏡頭改裝到Canon的DSLR上頭

你說的沒錯
這台的機身上頭的那顆"牛眼"就是供測光用的
快門簾則是布幕快門( 現在M接環的相機也是布幕快門 )
至於那個裝置底片的上方轉盤,上面寫color 然後各自加上有兩個圖案的
那僅是給你用來記錄底片類型的....沒多大功用
另外這台相機也少了那個在機頂測光部份蜂巢狀的濾鏡環
不過那沒差....已經過了這麼久
這類外露式測光相機的測光八成都已經故障失效了
它應該也不例外.....

不過只要鏡頭夠乾淨
拍攝時注意耀光....它的光學品質絕對是夠瞧的了
你只要用D50來測光.再調整好數值來拍
保證能拍出讓你不想還相機的好照片

---

這台是當年Zeiss Ikon集所有技術所發售的力作
用料跟組裝在當年首屈一指
現在的相機更已經沒辦法跟它抗衡了
在當年的售價幾乎是一般民眾數個月的薪資
幾乎是全金屬製成,全機械結構,全手動操作拍攝
如果以後底片已經沒有了

它也絕對依然是個經典的藝術品.....
他有ISO的調整機構..就調那個就可以了..那個有燈泡太陽的是標示底片種類..
因為底騙因應不同光源而有燈光片日光片的差別..在不同環境底下需要用不同濾鏡來校正色溫..'
所以需要一個機構來提醒使用者目前裝的是什麼底片...這東西我也只有短時間把玩過而已..沒實際使用過..
實際的狀況我就不清楚了~~
可是我記得獨眼龍是葉片式快門耶~~!!不是布簾式的啊???
難道說像kodak retina s採用雙簾..前方葉片式快門..後方加個布簾??
leaf shutter 應是 Zeiss Ikon Contaflex.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