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ica R4一直以來一直是一台爭議頗大的機子
這台傳承著Leica一向堅固且富於質感的外殼裡
卻住著Minolta的靈魂
R4是Leica在1980年左右委託這家公司所開發的電子單眼相機
但是在攝影師手上卻狀況連連
不斷著打擊著Leica的神話王國
幸好在不斷的改良之後
聽說最後幾批的R4
慢慢趨於穩定少碴之命運
雖偶有狀況 但已優於最初之況
而這個地雷的分水嶺
就在於機身序號前兩碼16之前後
公司也在之後出了精簡版的R4s
簡化了一些電子功能
其實在我用R4的過程中
可以很強烈的感覺到當時設計者的用心
在這小小的身軀裡
注入於當時來說已經是非常高技術性的電子功能
雖然還不是很完備 但說是當時的經典卻也不為過

機身的質感真的不在話下
黝黑色機身的表面處理
那真的是一般烤漆機身所不能比擬的
在長時間的磨擦下
黑色稜角透出很自然的鐵灰接近老銀的顏色
非常像老步槍的質感
完全異於露銅之相
是另一種高貴的金屬手感
機身扎實堅固 大小穠纖合度
帶圓弧卻不柔弱 有稜角卻不剛陽
是我很喜歡的機型

R4快門最快到1/1000
對於大光圈鏡的表現
稍顯不足
測光方式雖不先進
但卻能強迫你隨時知道快門的數值
進而掌握安全的快門數

回片桿的轉盤上
有三的視窗
頂上是德規的底片感光度標示
底下是我們現行的感光度標示
左側是曝光補償值的標示
順道附上德規與現行感光度的換算表
12度=iso12
15度=iso25
18度=iso50
21度=iso100
24度=iso200
27度=iso400
30度=iso800
33度=iso1600
36度=iso3200
觀景窗有遮蔽功能,有利於長時間曝光時的暗室確保

觀景窗遮避-未開

觀景窗遮避-開啟
R4快門採縱走式金屬快門,感覺很堅固。

放鬆時

上片時

R4都是葡萄牙製,沒有看過例外的,
我手上這台另外多打了一排字- UNIV. OF IOWA EYE DEPT.
應該是愛荷華大學眼科跟Leica訂製的相機

我手上有R7.R8.R9
這幾台都是R系裡很令人放心的機子
對於創始的R4
雖然有不少摟子
我還是覺得他有不可抹滅的歷史定位
剛好老婆也想轉到Leica來玩玩
我就在機緣巧合下
入手了一台R4
來看看他到底有多爛
在不到一小時就打了一捲試機底片的狀況下
我悄悄的愛上了這台機子
至少我手上這台
目前是絕對對得起他的價格的
因為R4負面風聲多
直接影響到他的二手價格
如果你的運氣不錯
碰上一台還算健朗的R4
建議你就出手拿下一台來玩玩
不會令你失望的
上試機照
Leica R4 + R35-70mm f3.5 E67 + X-tra400
點圖放大
01
02
03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