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SHICA-D與YASHICAFLEX NEW MODEL B比較

會那麼快又入手一台TLR,實在是不得已
因為它實在太便宜了,況且狀況和性能都很不錯
拿回家把玩一下,真的比起之前那台YASHICA-D好很多
不僅上發條非常順暢,快門也沒有任何延遲,其他操作方面也是非常的好
仔細端倪之下,才發覺YASHICAFLEX MODEL B和YASHICA-D幾乎一模一樣
懷疑FLEX系列是外銷版,YASHICA系列是國內版

在此列出差異之處,讓之後的蒐藏者有跡可循,有誤也請指正
一樣,沒有數位相機,只有手機可以拍照,請看以下圖文,傷眼請見諒




首先是頂部的的字樣,外觀看起來只有字樣的差異而已
圖案是不太相同,D是印刷體,B MODEL則是書寫體(後面是牡丹"花")



正面對照圖



正面的樣子,僅只有轉盤用料和中間的YASHICA圖樣不相同



據說當年這圓形轉盤調整光圈快門,可是仿製Rollei的方式
而後的雅西卡TLR新機有大部分也都繼續沿用此類調整光圈快門
在此之前的MODEL都是上下刻度撥桿調整,尚需轉過來看,有點彆扭



光圈快門刻度字體是一樣的,D的塑膠板似乎老化而黃掉了




側面對照圖


D的過片軸是平面印刷,FLEX則是金屬刻字


接著就是我個人認為最大可判別的地方
也就是對焦軸的刻度,D標上的是Feet(英制)


FLEX標上的則是M(公制)



這是外觀唯一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地方


內部構造,光圈,快門檔位,Copal MXV快門
完全一模一樣,節省篇幅就不多做介紹了


這似乎可以猜想,YASHICAFLEX應該是要拿來外銷的版本
因為日本是帝制(英制)啊XD,要賺外國人的錢,那勢必要迎合一堆國家的喜好
而且我拿在手上比較的感覺,似乎可以隱約覺得FLEX用料比較好
(廢話,要主打廉價TLR,代表國家門面的東西,當然用料要稍微好一點啊)

當然還是無法和純正血統,製作精良的螺肉相比
小弟心知肚明,不過經費有限之下就先過過乾癮咩

在此感謝 01的克莉斯大神用佛心價把這台好機器讓出
又添購一台愛機


另外有一問,想請教各位前輩們
小弟想要添購一條減壓背帶,不知道有無適合的背帶呢?
因為原廠的硬殼用的有點不適應,還不如把機器放在包包內
但是拿出來的時候就需要有背帶了,有沒有較優的方案呢?
或是有適合一TLR+一RF的相機輕便包可以推薦一下

萬分感謝~~
2010-09-02 11: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YASHICA-D
根據網路上自稱TLR名人的Barry Toogood 的說法
Yashicaflex model B 是1957年生產, 比Yashica D 早了一年 (或是同時間?)
也就是說 Yashica D才是改版(?), 你這台可能是哥哥

節錄一段:

In 1957, Yashica launched two new model variants with auto-stop winding - the A and B. The B here has Rollei-style settings in a window above the viewing lens, set by two wheels offset between the two lenses.
Taking lens is Yashikor 80mm f3.5
Shutter is Copal MXV 1 to 1/500

恭喜又入手一台TLR
我似乎也入手了一台跟樓主一模一樣的YashicaFlex說

小弟沒有在玩相機
長輩不玩了送給我
正在考慮是否要拿去給人整理過
Notavailable wrote:
我似乎也入手了一台跟...(恕刪)


wow~過了一年又有文章出現了!!
這台我還有在用,是目前YASHICA TLR裡面手感最好的一台
我幾乎都拿它來拍正片了~中片幅不用放大鏡直接看也很爽

我是建議你送去整理吧~
北部中部南部都還有專門整理的店家
爬一下文或是google資料就可以囉
再整理一次應該可以保存個一二十年跑不掉
(視環境與是否有拿出來操作而定)

現在不整理放在一旁也是佔位子,未來維修的費用只會更貴不會更便宜
銀鹽集散地 http://momoko.ws/film blueghost'blog http://blueghost.net/blog
blue.ghost wrote:
wow~過了一年又有...(恕刪)

正打算要拿去整理
我在台北
只知道博愛路那邊有一兩家有在整理的
可否私訊建議的店家以及大約整理費用?
感謝
blue.ghost wrote:
...
這似乎可以猜想,YASHICAFLEX應該是要拿來外銷的版本
因為日本是帝制(英制)啊XD,要賺外國人的錢,那勢必要迎合一堆國家的喜好...(恕刪)


不好意思,不是要找碴
只是這句話讓我想到一些歷史

其實日本"部分"採用英制的時間很短
最早的時候,明治維新之前的江戶時代有公布了"尺貫法"
一直用到明治19(1886)年日本加盟"米制公約"
公布了"度量衡法"使用公制
但其實舊的尺貫法市井小民還是一直習慣成自然
甚至到今日台灣人用的"坪","一台斤=16両"都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

1909年又因為英美強國使用英制
所以又公布英制也是官方認可的制度
造成了公/英/舊制的大混亂

直到經過了一次大戰的大亂鬥在大正10(1921)年
公布只使用公制,就這麼一直到今日

其實公制從法國1799推行以來,歐陸上上世紀早已全部採用
但一直推不過英吉利海峽
如果沒有英美的"堅持"英制應該是早就消失了~
以上拉拉雜雜打了一堆請不要見怪XD

而這刻著feet的Yashica D
個人猜想是為了打進英美市場的外銷版
記得以前我用的是寫著著M(公尺)的印刷記號

另外不知道鏡頭種類是Yashikor還是Yashinon?


Yashicaflex的爭論在國外喜愛者中也一直在討論,連Yashica flex與Yashicaflex這種也出現過。能夠確定的是,某些不同機型是同時代同工廠的零件共用機。

WEISS571 wrote:
不好意思,不是要找碴...(恕刪)

感謝前輩釋義,讓小弟收穫良多呢


鏡頭是YASHIKOR的,不過我不久前把這台D割愛給朋友了
手邊留著 MODEL B 和 635
銀鹽集散地 http://momoko.ws/film blueghost'blog http://blueghost.net/blog
Notavailable wrote:
正打算要拿去整理我在...(恕刪)

西門町附近昆明街的雷虎
之前D的快門沾黏去處理好像是1500還是1800

SOGO那邊的阿基師應該也能清理
只是太難遇到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