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Nikon EM和AI、AIS鏡頭

因為EM只有auto、M90和B快門,
沒有「快門先決」和「程式曝光」,
請問是不是沒有必要用到AIS鏡頭,
只要用AI鏡頭就可以了呢?
(根據下列資料,紅字部份,AIS好像是支援p模式和s模式,用來測量焦距長短以改變光圈大小?)

如果AI改成AIS的鏡頭,有什麼差別呢?
是否就可以在有程式曝光及快門先決的底片機上面,發揮AIS的功用呢?

先謝謝大家看完。

=======================================================
引用文章來源:ERIC的部落格
Nikkor鏡頭「AI」和「AIS」的差別?

AIS系列鏡頭在1981年推出,用來取代AI系列鏡頭,由於多了一些微小的機械設計,使得更具自動化的機能。

●AIS鏡的一般判別法:
1.光圈環上的最小光圈及ADR(光圈直接讀出)是橘色的。

2.鏡頭接環上有一個鏡頭識別凹槽(Lens Type Notch)。用於FA、F301、F501、F4等機身,用來判斷是否為AI-S系列鏡頭。

3.光圈耦合桿和測光連動脊呈線性關係,所以可以使用程式曝光( P )及快門先決( s ),例如:使用NIKON FA 的快門先決( S )及F501的光圈先決( A )。

4.F301在使用SB-16B閃燈時,若使用AI-S系列鏡頭,可以得到自動程式TTL曝光,若使用AI鏡頭,就只能獲得一般的光圈優先TTL。

5.大多數鏡頭的景深刻度位於鍍鉻的金屬環上,55/f2.8 105/f2.8 85/1.4鏡頭除外。

6.焦距指示突桿,當使用程式曝光時可藉由此判別使用何種程式曝光。當使用135mm或是以上焦距的鏡頭,就會啟動較大光圈使用較高快門速度,若是135mm以下之鏡頭,就儘量所小光圈增加景深寬度,或採用標準程式曝光。用於FA、F301、F501、F4等機身。

7.標準鏡頭及廣角鏡頭的對焦環轉動行程,從無限遠至最近對焦距離從1/2圈縮短到1/4圈,更短的對焦環轉動行程表示可以讓對焦速度更快,但是相對的景深刻度的準確度就會較不精確。

AI鏡頭在鏡頭尾端有測光連動脊(Meter Coupling Ridge)和測光連動桿(Meter Coupling Lever)配合,使鏡頭能與相機連動!如此一來機身就可以知道鏡頭上所調整的光圈大小,相機可作全開光圈測光,全開光圈對焦時觀景窗更為明亮對焦較為容易,不必像一些相機需先對焦完成,再縮小光圈測光。

● 關於"S"
AI-S(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 Indexing - Shutter Priority)
1981年起Nikon就已經開始研發AIS系列鏡頭,當Nikon FA在程式曝光P的部份設計了兩個程式:
1.若鏡頭焦距為135mm或以上,執行的程式偏向使用鏡頭最大光圈,直到快門可達1/125秒,如此便可解決長焦距鏡頭或變焦鏡頭產生手震或無法拍攝迅速移動中的主體。
2.若鏡頭焦距為135mm以下,當快門達到1/8秒以上的速度,執行的程式就會偏向縮小光圈,以求更大景深。
但是當時的AI系列鏡頭和機身並沒有做到可以知道焦距長短的設計,因此AI-S系列的鏡頭誕生,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AI-S鏡頭後面,設計了一個突起的部份,而在機身接環的附近也設計了凸桿,如此利用機械傳遞的方式傳送訊號。


由於FA使用機械裝置連動光圈的設計使機身具備快門先決( S ),可以使用AI-S鏡頭實現快門先決,當使用快門先決( S )和程式曝光( P )時,都必須將鏡頭設定在最小光圈。
請參考下列網站:
http://www.mir.com.my/rb/photography/hardwares/nikonfmount/ais_lars.htm

AIS 和 AI鏡頭的外觀差別在:
AIS最小光圈(f16或f22):橙色
AI 最小光圈(f16或f22):藍色
AIS鏡頭接環:有一半圓形凹槽
AI鏡頭接環:無凹槽
2010-06-29 11:59 發佈
冼鏡光 wrote:
EM不支援AIS功能,因為它早過AIS,但EM有一系列很不錯的Series E鏡頭,請參看Nikon鏡頭筆談:鏡頭類型(中:AI-S、E系列、與AF類)。所以,EM可以用AI、AIS甚至AF鏡頭。

謝謝您的回覆!您那篇文章,我之前在google資料的時候有拜讀過喔!^^

所以,EM用AI、AIS是沒有影響的囉!^^
目前手邊的三顆鏡頭都是G鏡,沒有光圈環,
聽說AI、AIS鏡的對焦手感比AF鏡好很多,打算買一顆手動鏡頭來接在EM上面。
散步的貓http://blog.roodo.com/walkingcat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