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說LOMO風,純粹是因為這台相機讓我不禁聯想起誠品書局常見的Holga相機;儘管底片機得以再度盛行部分功勞要拜LOMO相機--諸如:Holga、LC-A、Lubitel 166+等等--所賜,但是個人以為所謂的LOMO相機其實有點過度商業炒作的嫌疑,連代的一干早期乏人問津的老古董們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憑著個人貧瘠--POOR到底的英文能力,估狗到的資料顯示:
1.Agfa Isoly製造日期為西元1963 ~1971,它老停產了我都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2.配備的鏡頭有兩款:Achromat 1:8,以及Agfa Color Agnar 5.6/55mm,入手的這台是Achromat 1:8版本~
3.使用底片為120底片,但是片幅卻是4x4,這樣張數倒底要怎麼計算呢?

4.似乎Agfa Isoly是某相類系列的簡單款,另外還有更為精良的版本:Agfa Isoly Ia以及Agfa Isoly IIa~


Pic.1-相機外觀;會讓人聯想到Holga就是從外觀開始的啦~
觸目所及,大概就只有看起來是金屬的部分是金屬製的,機身其他部分應該都是塑膠,只是機身表面是蒙皮處理,感覺質感比較好~

Pic.2-鏡頭右側特寫~
可以清楚的看到光圈值只有8,以及11兩種選擇;與Holga相同的,光圈8應該是陰天用的,光圈11自然就是晴天用的啦~

Pic.3-鏡頭左側特寫~
與光圈切換板手相對的位置就是快門速度板手;同樣的快門速度也只有三檔可以切換:1/30、1/100,以及B快門~

Pic.4-機頂特寫-01~
圓圓的,上面有個箭頭的那個就是過片旋鈕;左邊灰色橢圓形的按鈕就是快門鈕;快門鈕下方那個小洞就是用來查看是否過片完成,圖中顯示的灰色狀態是過片完成,快門為待擊發狀態~

Pic.5-機頂特寫-02~
對照前一張圖,紅色顯示快門已擊發,需要再過片上弦才可再度擊發快門~

Pic.6-機底特寫~
金屬色同心圓的就是腳架孔;腳架孔左邊就是用來開啟背蓋的撥鈕~

Pic.7-背蓋打開的樣子~

Pic.8-打開背蓋的機底~
就是圖中這兩根可搬動的金屬片,用以固定120底片的片軸~

Pic.9-底片室特寫~
快門上弦是用彈簧控制,看到這彈簧,不禁讓人擔心一個問題:那天這彈簧彈性疲乏了,咋辦?~

中間偏左的就是鏡頭位置,可以清楚的看出閉合中的兩片葉的快門~

Pic.10-鏡頭正面特寫~
雖然因為反光的關係不太清楚,不過還是可以看到圓圓的光圈孔~
題外話,這應該勉強可以算是 "恆定光圈" 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