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從 DSLR 跳 Film SLR,問一些外行的問題
1.只有 M 模式的相機怎麼拍(設定光圈快門)?(ps.底片機沒法像 DSLR 慢慢 Try 出合適的光圈快門值)
2.請教 Nikon FM2 有 A 模式(光圈先決)嗎?
3.Nikon FM2,FE2,FA 好像差不多時期的 SLR,主要差別在哪裡呢?
感謝答覆 ~
是阿,從光圈和快門中配合 直到右邊的測光出現圈圈(測光OK)
2.請教 Nikon FM2 有 A 模式(光圈先決)嗎?
沒有,FM2是一台全機械(除了用電子側光需要一點點電之外) FM2可以在完全沒有電的時候用經驗照相
3.Nikon FM2,FE2,FA 好像差不多時期的 SLR,主要差別在哪裡呢?
FM2的M代表Mechanical(機械)快門 FE2的E代表Electral(電子)電子快門 FE2好像就有A mode了 FA我就不確定了 FA好像就算沒電的時候也可以到1/250秒機械快門??(不確定) 請其他前輩來解釋
現在DSLR(或SLR)的測光模式都還蠻準的,一般來說,一張就搞定了,不需要一張一張TRY呀。
同理,基本上SLR也是一張就夠了,怕失誤的話,就用包圍曝光。
SLR有測光表可參考,參考測光表的指示來調整光圈快門即可。
同樓上所說的,你的第一個問題真的有點不知要如何答覆起。

eychung wrote:
我之前有用 D40 ...(恕刪)
若是您的底片相機無法測光(像您的D40裝非CPU鏡那樣)
您有兩種選擇:
(1)經驗測光,請Google"晴天16法則"
(2)您需要使用測光表來協助您的拍攝,測光表是種儀器,攝影領域常用的款式是約比SB-600小一點可以手持的器材.
您可以在設定好ISO後測定指定區域的亮度,它會以光圈快門組合或EV值方式指示出那區域的亮度.
當然~您參考身邊另一台有測光表相機的量測數值來拍攝也是類似的做法.
FE與FM,FE2與FM2
這是當年成對推出的機種,FM/FM2系列提供給不喜歡電子零件過多造成可靠度下降的用戶,FE/FE2則因為能提供A模式讓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拍攝.
FM2是FM的後代,FE2是FE的後代,FM與FE成對,FM2與FE2成對.
最後集大成的同時實現全機械與光圈先決的混合設計就是終點FM3A
FA則是Nikon當年試水溫的一個作品,Nikon把鏡頭測光機制從Ai改進到Ais,並完全的實作功能在FA上來探索相機上實行P與S模式的可能性,以當年投入的技術力來說是相當高階的機種.
(附帶一提的,最後Nikon放棄這種方式,所以其實Ais真正的效用很短命的只有在FA,FG,F4,F301,F501五台上能發揮)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九份老街 wrote:
FA這款實驗機種,對...(恕刪)
FA實踐的應該是普通的分區評價測光,在FA前Nikon只擁有中央重點測光系統.
FA這套分區評價測光系統從FA的5分區一直進化到最終F100/80/75用的10分區矩陣測光為止.
嚴格來說就是...普通的矩陣測光...
而F5開始的1005點RGB矩陣測光則是另一個階段的變化.
因為從F5起測光系統開始能認識"顏色",在此之前測光都是僅有亮度(黑白)的概念.
然後以能看見顏色為基礎,引進影像資料庫比對的功能.
FA的矩陣測光特別用上"圖形"這字眼是因為有別於傳統中央重點區的漸變偵測,有分區量測,分區評價的能力.
但跟F5能有基楚認識"圖像"的狀況差很多.
應該說縱使FA測光系統最終形態F100用的10分區矩陣測光,跟F5也是有著很大的差異.
說實在的CPU計算也沒有多厲害啦,很多人可能覺的相機測光系統反應超快,這裡面CPU一定很強.
厲害的CPU塞在相機裡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在80年代發生?
其實不須要厲害的CPU也可以辦到快速測光,大多分區評價測光計算上都是使用查表法.
也就是測光系統用電路實作一個亮度與光圈快門的對照表的概念.
當測光感應器把亮度資訊灌進電路,電路就會輸出預設好的光圈快門值,這種方式免計算所以當然反應超快.
至於這張表的內容就是Nikon的機密啦,何種狀況下要加減光圈快門都是預先就設計好的,也是廠商功力所在.
一直要到逐漸的有計算概念這檔事情應該要到引進D資訊的時代了.
當然啦~只是多一個參數,其實照樣用查表法也還是可以處理的.
至於F5這類複雜的換算檢索功能為了避免電路體積過大,就會用上比較像大家認知CPU一類的東西來處理.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