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拍的正片,後來才放到防潮箱去,
十年後從防潮箱拿出來,不少底片已經發霉,
我不知道是放在防潮箱發霉,還是早就發霉了,
請問清理發霉最好的方法是甚麼呢?是酒精嗎?
網路上也有人說,最好不要放在那種活頁袋裡,說水氣會排不出去,
這個論點我超訝異的,以前買那個無酸袋可是花不少錢耶,
結果沖洗店的盒子居然是最適合保存的?
今天跟朋友借一台超舊的掃描器Epson 1620 photo,
用他的光罩掃正片,真的,掃出來的跟原來感覺差好多喔...
                                    
            hiroyuki2243 wrote:
120的片匣超貴的....(恕刪)
對不起,我有個地方打錯了,正確應為『上夾或置於片套中』,應提醒注意者,為使用材質均有標準,詳情請參考
Kodak E-30,網址在http://www.kodak.com/global/en/consumer/products/techInfo/e30/e30.pdf
適合長期保存用的無酸正片片夾與片套,國內『捷登』有代理,長期穩定地保存物品,無論書籍、衣物、照片、器皿都是一大學問,且需要投入一定成本。
我個人覺得正片上夾的重要優點是:可避免意外的沾黏問題。
Monte920 wrote:
單單這點, 20年下來的除濕電費大概早已超過上夾的費用了! 如果底片又拍一堆的時候, 幾十年下來它們都變成吸血鬼了! (恕刪)
目前有以化學方式以汐膠除濕處理,換言之,只要在合適的密封容器中,使用化學除濕並固定更換下,不需要插電。
以上,請參考。
簡單說,低濕度雖可抑制霉菌生長,但前提是乾淨的環境,因此廠商建議,存放前一定要把底片弄乾淨。還有電子防潮箱的濕度計與運作效率,也是應注意因素,電子防潮箱廠商在說明書上會提醒注意除濕效率與濕度計準確度。
台灣的空氣與環境條件相較中緯度歐美地區來得差,因此想保存重要物件(不管是照片、書籍、藝術品、生活器物等)都得花費更多心力,放在防潮箱中,依然要注意空氣品質。高級防潮設備都具備了溫度、濕度控制與空氣濾清器,一般使用者(我也是)很難負擔,就KODAK的建議,使用密封容器儲存環境控制較簡單。
防潮箱價格變貴,反應物價與生產成本,這是經濟發展使然。
以上,請參考。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