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是73年次的
對拍照開始有概念時 都已經完全數位化了
現在迷上底片機 對於那個只有底片的年代 很好奇
婚紗 雜誌 商攝 記者 都是用底片機
除了棚拍 商攝 大頭照是120以上機種
其他還是以135為主流吧?
哪種底片最普遍呢?
當時相館很多 跟現在比 洗正片應該很方便吧
現在記者拍完照 馬上可以用網路傳回公司
以前不就要等很久了?
報紙上的都是黑白照片
那記者是用黑白底片還是彩色底片?
婚紗外拍是用120相機嗎?
真是不好意思 一口氣問這麼多
>>除了棚拍 商攝 大頭照是120以上機種
>>其他還是以135為主流吧?
是的!當時一般都是135為主的!
>>哪種底片最普遍呢?
柯達跟富士最普遍,後來有便宜的三菱跟科尼卡,現在應該看不到囉!
>>當時相館很多 跟現在比 洗正片應該很方便吧
洗正片方便,可是還是要等,負片比較快的!
>>現在記者拍完照 馬上可以用網路傳回公司
>>以前不就要等很久了?
不用啊!我們平面媒體都有特約相館,底片隨到隨沖,約15-20分就沖出來了,
我們還會先看底片再決定要洗哪些出來,跟相館妹妹打打屁還是到旁邊吃個東西,很快就好囉!
>>報紙上的都是黑白照片
>>那記者是用黑白底片還是彩色底片?
當然是用彩色底片,黑白沖片時間比較長啊!
>>婚紗外拍是用120相機嗎?
當時是這樣的沒錯,畢竟120可以沖比較大的尺寸!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您還滿意嗎?
XTR-tang wrote:
婚紗 雜誌 商攝 記者 都是用底片機
除了棚拍 商攝 大頭照是120以上機種
其他還是以135為主流吧?
哪種底片最普遍呢?
當時相館很多 跟現在比 洗正片應該很方便吧
現在記者拍完照 馬上可以用網路傳回公司
以前不就要等很久了?
報紙上的都是黑白照片
那記者是用黑白底片還是彩色底片?
婚紗外拍是用120相機嗎?
(恕刪)
1.棚拍商攝看類型,135相機到8*10相機都有專業工作室承接,只看客戶需求。到現在,可能改用數位機背或高階掃描進行,但仍有採用底片者。
2.大頭照多用中片幅拍攝,主要原因是:容易修片與放相(只要接觸印相就可以)。
3.新聞報導以135相機為主,畢竟報紙印刷品質不高,又要講求快速與低成本。此外,不管再怎麼快,報紙上的新聞大多是『昨天發生的事情』,照片可以洗得很快,寫稿跟編排印刷總要花時間。在台灣,各地拍好的照片,晚上截稿前都能送回編輯部,其實速度不成問題。如果是國外新聞,多依賴外國新聞社的照片,不然只好拍電視畫面(以前國際棒球賽的照片常常這麼做)。過往報紙的彩色版面較少(頭版或重要新聞),直到水果報來了以後,國內報業競爭激烈,幾乎所有報紙都是全彩印刷了。
4.當時新聞記者仍多使用彩色負片,因容易又快速,快則一個小時內就能搞定啦(反正品質要求不用太高)。
5.台灣十年前(2000年前後)相館的確很多,多得好像便利商店一樣,但品質卻良莠不齊,品質普通(甚至差的)者的占大多數,洗正片也很方便,同樣品質依然差異不小,這幾年收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被買數位機台的貸款壓垮了(台灣沖洗店的故事實在太長了,在此不贅)。
6.婚紗業者常使用120片幅拍攝,Pentax、Mamiya機種均常見,到現在依然有店家使用,想用更大片幅拍婚紗,當然也有,但台灣婚紗業競爭激烈(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現在已不得見。
7.當時,底片的種類也很多,kodak、Fuji、Konica、AGFA為四大廠商,各種產品頗齊全,他們又各自推展自己沖洗系統,直到現在,唉....當太多人習慣於在螢幕上看照片時,這些廠商當時極力推展的數位機台,最終變成太多店家可怕貸款負擔。另,其他小廠Ilford、Foma等,也有一定使用者存在,現在部分產品台灣仍可得見。
寫到這裡,不禁讓人嘆息:自己閱讀日本的Camera magzine時,該雜誌固定會介紹使用傳統光學機台的優秀沖洗店與報導各地專業暗房的活動,喜愛底片攝影與暗房的使用者依然活躍。而台灣為什麼要快速地丟棄這些很棒的事物呢?
以上,請參考。
smote wrote:
嗯!老頭我是58年次的,也當過平面攝影,所以回答一下您的問題:
58年次叫作老喔? 那我還可以來賣老一下!

>>除了棚拍 商攝 大頭照是120以上機種
>>其他還是以135為主流吧?
是的!當時一般都是135為主的!
要看用途. 如果是商攝目錄, 多半是135正片, 因為較容易控制顏色. 如果打算放海報, 則至少是中幅. 或4X5的也有.
>>哪種底片最普遍呢?
柯達跟富士最普遍,後來有便宜的三菱跟科尼卡,現在應該看不到囉!
還有Ilford (大多是黑白), Agfa.
>>當時相館很多 跟現在比 洗正片應該很方便吧
洗正片方便,可是還是要等,負片比較快的!
並非每一家都有在洗正片. 不過代送的話最多是一天就(24小時)可以來回了!
>>婚紗外拍是用120相機嗎?
當時是這樣的沒錯,畢竟120可以沖比較大的尺寸!
大部份都是, 120放大才能細緻很多. 不過婚禮中的紀錄就不一定, 還是有不少是135的.
那時去相館拍全家福或大頭照大多都是用中幅拍的. 所以當哪天大頭照需要掛在禮堂或是花車上時, 就可以直接用中幅底片放大了!

XTR-tang wrote:
小弟是73年次的
對...(恕刪)
早期喔
記者多半用黑白的多
回報社後剪底片(因為也許只拍了五張十張~整捲沖太浪費)
然後自己沖~放
(當年的機子我還挺愛的~從底下放像上來~和後來自己玩的放大機不同)
然後把每張照片和文稿(當年還是手寫)用牛皮紙袋包一起
傍晚要衝去火車站趕截稿
後來進步了點後手稿改用傳真的
照片一樣趕火車
後來又進步了些
每個地方中心有配1200bps的數據機+電腦和一台黑白掃描器(據說沒幾個人會操作)
接近截稿時間拍的照片就能透過電話線傳去總社
其他照片一樣上火車
快沖店差不多那時候開始流行起來
所以很多地方中心也在那時放棄掉報社的小暗房
常用的底片也從黑白改成彩色
(跟那時後三大報加彩色版也有關)
只是當時地方中心配的掃描器又慢~品質也差
傳檔案動不動就是以小時計
除非萬不得已根本沒人想用

所以還是繼續趕火車
我的童年就是在對著沖片筒轉原子筆
左轉轉~右轉轉中過的

(補充~因為地方中心人多~沖片罐總是很快就掛了
所以用正常搖片罐的方式藥水會漏出來
不知道哪個仁兄就發明了原子筆伸進片桶內轉來轉去的做法)
---
早期婚紗攝影135還是主流
後來婚紗業百家爭鳴後120才變成人手一機(以婚紗業來說)
不過拼場子的幾乎都還是135在跑
我也看過前輩用45拍婚紗的(上120片夾)
罩著黑布拍~~一整個就是很有Fu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