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弟是從是鏡頭相關產業的工作今日突發奇想我想要作一隻類似cosina for Zeiss的鏡頭http://www.cosina.co.jp/seihin/cz/zf-50/index.html初步規格是定在50/1.2金屬鏡桶 手動對焦想問大家這種鏡頭的開發會有市場嗎大家比較在乎的什麼樣的性能呢 ?MTF ? 色收差 ?市價低於NT10,000
我猜想您在這裡大概會得到以下的答案攝影者要一支50/1.2鏡頭(最好能到1.0),MTF在最大光圈就已經是最好,完全收色差SUPERAPO,影像品質能夠從最近對焦距離到無限遠都一致,最好還有micro功能,還要精巧、價格不到一萬台幣。問題是,我想知道瞭解台灣鏡頭產製能力的基本資料。1.有怎樣的組裝能力,製造公差能夠達到多少?2.能取得怎樣的光學材料?這些材料夠廉價否?3.能不能持續地便宜地製造?用電腦畫出一個完美的鏡頭設計不是難事,而製造光學鏡頭不只是畫圖而已,製造能力能否跟上,做出一致品質的產品才是困難。因此,真的希望知道上面這些資訊,請指教。
有沒有市場要看最終的成像品質10000 以下範圍很大, 如果只是略低於一萬, 那就很不便宜因為 50mm 是正統標準鏡的規格製造成本通常較低, 口徑小體積小, 光圈卻不小更重要的一點, 標頭的光學素質都在平均水準之上山寨版強調的是多功能, 低價位如果光圈 F1.2, 還可以拍微距到1:2 (1:1 太嚴苛了)內建遮光罩, 還有柔焦切換模式要徹底發揮山寨的本質......交換式萬用接環也是必要的設計只要市面上標頭五分之一的價錢(很多山寨手機連五分之一價錢都不到)這樣也許會有市場喔
中國就有了因為沒品牌,出身到現在都是沒人要的廢品,再就福頭新50 1.1 就只要6000 港幣再做沒意思吧 現在做50 1.0都不難2萬多台幣就有一台cnc 車鏡片機我幫客部做OEM鏡筒只是50港幣左右不用說廢紙筒吧 ,不懂的白不懂,只會用錢,你要做生意就是要面對這些無名牌不買的人。還是不要做好
PAINS wrote:這已經快變成紅海市場了我倒是建議你做 m4/3 規格的藍海市場譬如說 25/1.2, 12/2.8 之類的~~ 強烈贊同135的標頭追求畫質的會去買原廠高檔鏡或zeiss預算有限的使用者也會去買原廠或附廠的f/1.8版本 便宜又輕便倒是如果能開發出for m4/3 小成相圈,體積輕巧高畫質的10mm f/2.8,20mm f/2,40mm f/1.4應該有點市場
chenjohn19104 wrote:大家比較在乎的什麼樣的性能呢 ?MTF ? 色收差 ?市價低於NT10,000...(恕刪) 要色彩好看,影像銳利,還有變形少跟抗耀光,支持您製造鏡頭,而且大光圈很有吸引力,先排隊買第一支序號xxx0001請留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