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非主流攝影】ROLLEIFLEX 4x4 127底片型相機

現在毫無疑問的已經是數位攝影的年代
因此相對於主流的數位攝影而言
底片相機可以說是一種非主流攝影
而相對於一般容易取得的135底片或120底片而言
這一系列即將一個一個登場的停產底片型相機
就更是非主流攝影中的非主流攝影了

第一個介紹登場的是127底片型相機 ROLLEIFLEX 4x4



127型底片在民國1年(1912年) 開始製造發售 (柯達在1995年宣佈停產127底片)
而這款ROLLEIFLEX 4x4相機則是在1957年開始設計生產

我們現在對127型底片感覺很陌生、很古老
事實上127型底片也足足存活了將近一個世紀
比後來我們比較知道的一些底片要長壽的多呢!







ROLLEIFLEX 4x4都被一個完美的皮盒保護著
其實這個皮盒大部份是塑膠製造
只有正面這塊斬釘截鐵的是皮革沖模製造的
大概是要保護相機正面的鏡頭
所以採用皮革這種柔軟又能保護的材質






皮盒的上蓋是個塑膠扣
輕輕一撬就可以把它打開







此時皮盒的前後蓋會向前後開啟........................







像是開花........................
或是剝香蕉那樣打開展露出裡面的ROLLEIFLEX 4x4來!







2009-06-11 20:27 發佈


皮盒的前後蓋與皮盒的底座有鉸鍊連接著
所以不會分屍脫離
相機底部也跟皮盒的底座有機關卡住連接著
所以也不用擔心打開皮盒之後相機會不小心滾落地面

管伯伯認為這個皮盒的設計很高明
既美觀又有效的保護到相機
皮盒本身又不會肢解分散
因此到現在都還可以找到這樣完整的品貌







相機底部是跟皮盒的底座有機關卡住連接著
其實這樣就能拍攝了
拍完就把前後蓋一合攏收起來
很迅速也很方便!







這是皮盒的底座的溝槽機關
相機只要向後滑動就能退離皮盒底座






現在取出相機本體來看看~~



上面的鏡頭為了要讓我們拍攝時
構圖與對焦都能夠清楚一些
所以用了比較大的 f2.8光圈








下面的這顆鏡頭才是真正拍攝用的鏡頭
因此這顆鏡頭比上面那顆鏡頭要重要的多!

因為這種相機正面擁有著2顆鏡頭因此稱為雙眼相機 TLR (Twin Lens Reflex)







快門按鈕是經過慎重的考慮才安置在相機正面右下角的位置
因為我們用右手捧著相機時拇指正好就按在這個位置
十分順手而且合理!







鏡頭旁邊有"曝光EV鎖定"這樣的裝置
拍攝者只要調整此環就能得到一組同EV但是光圈快門不同組合的拍攝數據
像我們要EV9
就把EV9轉去對準紅點.................







鏡頭另一側這樣顯示著
這幾個組合都是EV9的光圈與快門的不同組合
你可以隨時決定要大光圈還是慢速度拍攝
不管你在這邊怎樣轉
它們的曝光組合都是EV9 喔







對焦轉輪相機左側
機身上搭配有景深表
轉輪上還有底片感光度備忘錄
都是現代人不會用的實用配備






相機當然沒有測光的功能
但是在機背上貼心的提供了一張曝光參考表
我們的大部份前輩都是憑著這張簡單的"曝光參考表"拍攝了許許多多的照片的!







沒看過"曝光參考表"的朋友靠近一點
管伯伯來說明怎樣使用這張曝光參考表

表的左邊印有美規的底片感光度ASA
表的右邊印有德規的底片感光度DIN
在底片感光度還沒統一成ISO之前
美洲跟歐洲是實行著不同的底片感光度標示的
ASA12 就等於是 DIN12
ASA25 就等於是 DIN15
ASA50 就等於是 DIN18
ASA100 就等於是 DIN21

如果我們相機裡面裝的是ASA100 的底片
這時候看圖說故事
上面有2位小朋友在晴空下空曠的戶外踢球
對應著ASA100 的曝光值就約莫是EV14

再下一排還貼心的列了一些微調增減EV的概念.......................
在無雲晴空的環境下,影子在腳下表示太陽在頭頂上才是正確的圖示環境
如果影子斜了一點表示不是正午,就要依太陽斜照的程度-EV
(-EV 就是增加曝光時間)

其實這張表格是非常準確的
因為拍攝者只有這張"曝光參考表"能夠參考
因此對"曝光參考表"所描述的光照與場景自然是瞭然於胸的!
















接著看看機頂觀景窗







一樣是從後面推起上蓋
上蓋就連動著把四片圍牆一起搭起來了







只是這個上蓋的四片圍牆的左右兩片跟一般120TLR 稍微不同
又多了幾摺的原因應該是空間太小了不足以平放
因此設計這樣比較精巧複雜的結構來!








這個上蓋開啟之後的功能
就類似早期黃飛鴻時代要從後面毛玻璃觀景構圖的木製相機的冠布一樣
(冠布就是一塊大黑布罩住機背與攝影師)
有遮光讓構圖對焦更方便的一種道具所演變而來







有了這個道具就可以比較仔細看到構圖
不被旁邊的雜光干擾或反射!








當然這個道具只是附帶的
在戶外陽光下還是不能完全發揮作用
還需要其他更進化的道具來輔助
現在這個上蓋更大的功能應該是保護這個觀景窗吧
(所有的 TLR 都一樣喔)








而這樣一塊4cm x 4cm (或6cm x cm )的觀景毛玻璃要觀景構圖是沒問題的
但是要精密對焦就顯得不夠誠意
因此在早期黃飛鴻時代要從後面毛玻璃觀景構圖時使用的放大鏡也一併遺傳下來

每一台TLR都附有藏在上蓋裡面的這塊小放大鏡喔!
要透過它我們才更容易對焦
只是大部份的TLR的這塊小放大鏡都太小了 (尤其是120底片型的)
我們翻起這塊小放大鏡對焦之後還要縮回這塊小放大鏡來看著觀景窗構圖
實在很不方便!

但是ROLLEIFLEX 4x4 127底片型相機的這塊小放大鏡就很體貼還是4x4的視野比較小的緣故
翻起這塊小放大鏡對焦完畢之後就直接可以看清全貌而拍攝了
這是一個非常舒暢的拍攝感受喔~~







這些早期的相機當時實在是有身份地位的貴族的玩物因此都很尊貴的受到保護還有當時製作時用料甚足
所以到現在外觀都還保持的很好也都還都可以拍攝的

雖然127底片早已作古
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想辦法自己改造一些來試試的..........................












這次先介紹了這部ROLLEIFLEX 4x4
過陣子再上她的片子

管伯伯積分殺很大喔~
不用吵架還能賺積分
我們也可以飽眼福,多來一點吧

4X4的ROLLEI TLR印象中好像也叫ROLLEIBABY(Baby Rolleiflex )吧
用EV值的操作方式比較接近ROLLEIFLEX T
有陣子想玩TLR想瘋了腦筋還動到這台身上...最後還是沒下手

127底片雖然B&H有賣現成的,不過不划算
老魚前輩後來有PO一篇用120底片的改造方式,只是依然不方便
前陣子老魚前輩也是改很大
改了4*4的機子拍135,感覺也不錯

anyway,加分是一定要的!
快點上一些實拍成果吧
我是Hiroyuki
最近爬了好多TLR的文也中了毒~

可是ROLLEI的機子都好貴阿~還是只能玩135的過過乾癮
「如果世界發明以冷笑話為動力源的汽車的話,你已經跑的相當遠了嚘。」
看了如此圖文並茂文章,長了好多好多的知識。

加分先。不加分就好像吃飯不給錢一樣!
雖然127型底片自1912年持續生產到1995年由KODAK宣佈停產為止一共存在了84年
但是由於國內市場並不熱衷而導致我們對此型底片非常陌生!


這實在可惜了127型底片這系列相機了
因為當時推出這系列相機是要縮小相機體積而研發的
再到後來 ROLLEIFLEX 4x4 的加入生產127型系統相機
使得127型系列相機成為一種精緻、高雅、用料實在、定位在高級市場的相機
所以很值得為她們再自製一些底片來玩玩看!

其實東歐的克羅埃西亞EFKE廠還有生產線生產 Fotokemika Efke R100 iso 100 127





127底片的寬度是46mm
扣除上下底片的邊緣實際拍攝成像寬度是40mm
又因為相機設計的關係
所以127型系統相機可分為拍攝40mm X 65mm、40mm X 40mm 以及40mm X 30mm 等幾種成像片幅規格的相機。

127底片的片軸都是金屬製造非常精細
不太容易用別種材質來替代
換言之
想要試試127型底片相機的前提是我們要擁有2個這樣的片軸!






這是老魚相機舖的老魚先生利用手邊的廢棄零件機所改造的一個127底片裁片器





老魚先生把一片鋒利的刀片固定在46mm的地方
這樣就可以把一捲120底片裁成2個片幅的底片
大的那條給127型相機使用
剩下窄的那條剛好可以給16mm型相機使用
非常環保省錢還省麻煩
這個裁片器應該得到"國家發明金排講"的....................





這是木板的另一面固定刀具的樣子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參考
自己製作一個~~






管伯伯這回使用便宜效果好的NEOPAN ACROS 100 來試刀






先把底片裝置在裁片器旁的底片槽






把底片頭接到另一邊的片軸上用膠帶固定
然後捲動過片轉鈕讓底片前進






慢慢的底片就被刀片給割穿了
一分為二形成寬窄2條帶背紙的底片了
(切割時當然要在暗房內進行)




據說這是老魚年輕時在馬祖當兵時看到鯊魚游泳之後獲得的靈感~~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