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有一個案子要做數位化,其中一部份需將舊有的負片掃瞄成TIFF、JPEG的檔案,老實說這塊沒有很熟但卻要一併包入,而客戶很要求掃瞄後的品質/顏色(300dpi、TIFF約需10MB)。
由於數量至少萬張,想請問:
0、負片分哪幾種?135/120..都是嗎?
1、哪台設備較適合?品質及掃瞄速度比?掃瞄機的解析度至少要多少?
2、平均一張需掃多久?
3、一張的工時成本多少才划算?
4、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是否需要用到這種十幾萬等級的?如NIKON專業SUPERCooLScan9000ED正負片掃描器(LS-9000ED)
還是這種不到一萬塊的設備:Plustek OpticFilm 7300專業正負片掃描器
查了一下,似乎掃正片比較困難,因為色彩等很難處理?
急需各位大大指教,感謝!
--------------------------------------------------------------------------------------
…幾百萬,有嚇到小弟了!

掃瞄的數量應為1~2萬張左右
之前是這樣估算,一張若掃瞄及花費約100秒
2萬張則需200,0000秒,差不多556個小時可以完成
一天8小時的人工計算,約需70個工作天
預估2~3位人力處理,約1個月左右完成? (預留buffer,工期至少2個月)
這樣估算是否不切實際?
但外包成本要多少
基本上處理一張的預算也許不到20塊…會不會賠錢呀?

--------------------------------------------------------------------------------------
感謝各位大大的建議,再說明一下:
1、客戶要求品質是因為強調要用300dpi,10MB為存檔格式,強調像一些影像細節(如鳥的羽毛不能糊掉),色彩重現度要好一些。至於大大提到的底片毀損修補等,這點到是沒想到…看來要再去問清楚。
2、我是準備買三台掃瞄機讓三個人同時作業,考慮秏損則暫佔六台的成本。但大大說的5000ED/9000ED其實已經超出預算,原本是想買Plustek OpticFilm 7300,一台才8,800元,還有附SilverFast。查了網路影片介紹(http://www.youtube.com/watch?v=DSfYGHj1wHY&hl=zh-TW),在調色彩值似乎很方便(若不得已,也會用photshop來修圖)
感覺難度比想像中高,真的沒辦法做嗎?
---------------------------------------------------------------------------------------
感謝firefly、TTW9527 及各位前輩的解釋,學問真的比想像中還多,目前還是先預設自行處理的辦法:
發現遺漏的:
1、2萬張電子檔的儲存硬碟及備份。
2、高效能的處理電腦
3、所謂的高品質掃瞄
4、負片調色的時間
今天確認一些客戶要要求:
1、TIF (10MB)、JPEG(中/低品質各一張)
2、135底片,一條有6張
3、應該算中等要求。其實客戶是要求清晰、色調要正確,但沒有專業的檢測(用人眼)。看來應該沒有像大大提到的那麼高品質的要求。
4、電腦及人工分配
原則上該是直接採負片掃瞄的方式,畢竟先洗出來再掃瞄,也是增加了成本及管理問題(2萬張),且會多重失真。
剛好也查到EPSON V750這台,聽完TTW9527大大說明,更加確定應該是選擇這台了。一次掃24張肯定快多了,成本也是在接受範圍。
想再請教,單純掃瞄的時間大約需要多少?
負片掃完的調色真的很花時間嗎?(原認為頂多一開始不熟悉,後續該快很多才對?)
------------------------------------------------
重新計算掃瞄時間
假設條件:
1、平均一次掃24張底片 (EPSON V750)
2、1.5個月完成
3、2套系統(掃瞄器+機器)
計算結果:
20,000張 / 24張(每次掃瞄數) = 約834次(總掃瞄次數)
834次 / 45工作天 = 約19次(一日需掃瞄的次數)
19次 / 2套系統分工 = 約10次(一系統+人工的掃瞄工時)
目前就不確定掃一次多久的時間,還有調色及存稿(歸檔及註解作業)的時間?
-----------------------------------------
嗚呀…想說差不多了,沒想到又有新的問題該確認
1、毛絮和灰塵
2、對焦…(這點沒聽firefly大大說還真的沒想到還有這情況)
果然入門還是有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