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死亡倒數計時?膠片最後的壽命只剩五年~?

udo07 wrote:
膠片的末日喔..
我想等到數位全幅價錢降到一台
跟入門單眼一樣的時候
膠片真的就要掰掰了


FF DC只是和135底片的感光範圍相同,對相同鏡頭的視角相同而已
顏色一樣怪怪的,這個怪怪的顏色目前還沒有一家數位相機廠好好試著解決問題過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我還被當地的小學孩童,用瞧不起的語氣說
“你那不過是台卡片機,或頂多算是單電或是微單”

不只是拍軟片傳出去會被笑,連用DSLR以外的相機也會被笑
在這你最好就是買超大台,拿出去嚇死人就會讓人敬重了
或是直接買萊卡,萊卡大家都認得,公認的貴,很符合喜愛膨風的社會所需
買萊卡絕對能得到注目禮

底片在這社會中,至少在這都市裡,早已失去了舞台
多數年輕人開始學習就是數位,又有誰還記得底片怎麼裝呢?
就怕連人口如此眾多的中國,玩底片的人都支撐不起這市場
台灣至少還有LOMO風潮,我在這只看到手機風潮



您玩拍照為什麼會在意這些東西!?.....
而且台灣不也有這個現象嗎...沒甚麼好提的耶...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還有,底片有環保的問題存在
中國其實很不環保,又很浪費能源
貼上不環保的標籤,底片就成了眾矢之的
在這社會裡沒人想成為被貼標籤的人



...
這種文看看~笑笑就好
五年後會如何
誰能說的準
也許沖掃的廠商會愈來愈少吧
消失~應該也不會
只能說
某些沖洗流程的消逝
會讓某些人萌生退卻的念頭
或是有人乾脆通通自己來
反正~~~
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講到這個...
高雄欣向租約到5月, 老闆似乎無意繼續再做了
這樣南部就沒店家沖正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ghtemplar/
數位相機的成長不能說是全由底片的人口轉過來的
很多是因為網路的蓬勃, 數位影像易於分享,而第一次接觸攝影
這樣的人口恐怕比原本玩攝影的人更多

如果這些人有1%因為攝影玩出興趣
而回頭使用底片的話,那底片基本上就會有一群基本盤的支持者
底片大概就由這群人口數量來決定價格

底片月來越貴不能只說是使用人口減少
原物料、運輸成本、通膨等效應,
就算大多數人還是使用底片, 底片的價格還是會上漲

看開點,這些東西是你我無法掌控的,窮擔心也沒用
我上禮拜才又買了一捲100呎的分裝片RDP3
數位練好功,也該由底片來驗收成果...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biaw78 wrote:
FF DC只是和135底片的感光範圍相同,對相同鏡頭的視角相同而已
顏色一樣怪怪的,這個怪怪的顏色目前還沒有一家數位相機廠好好試著解決問題過


雖然我也不認同那位大哥的論調...

不過就事論事來說...

我覺得DC發展至今...應該不至於會有什麼顏色怪怪的問題...

而且又點出了另一個底片難以企及的優勢...

就是用DC拍照...不管是拍攝或後製...色彩修正這方面都有不小的彈性...

這對底片來說也是很不利的一點

咆哮的惡魔 wrote:
我覺得DC發展至今...應該不至於會有什麼顏色怪怪的問題...


我的看法,剛好和你不一樣

這也是我再回頭來拍底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平安、健康最重要
傳統的技術逐漸被便利快速的數位取代

是種大眾化的趨勢

相機由SLR轉變成數位相機,進而再轉變成DSLR

其中的部份原因還是人們無法忘懷觀景窗OVF的使用方式

因為眼平觀景窗的功能除了容易將相機固定於與眼晴視角同樣的高度之外

更能透過一個眼晴去觀察透過鏡頭所看見的世界,實際感受景深與視角的變化

還有輔助構圖的功能

所以自然的 SLR 變成了 DSLR

但當M4/3與EVIL採用EVF之後

也還是有許多人堅持使用OVF

儘管EVF能夠所見即所得、弱光環境下提升可視亮度

更加豐富的顯示資訊、即時可調的明暗部微調、濾鏡效果、相片風格的直接顯示,拍攝影片時同步檢視

但還是許多人喜愛著OVF、喜愛著DSLR

喜歡自已的眼晴透過鏡頭來看實際的世界

但是,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想過,反光鏡上升後,感光元件拍攝下來的照片

跟EVF裡看到的東西是同一回事?

若基於數位化取代傳統的便利性來看

使用EVF(或LCD Live view)是能更快速得到要求的方式


但是若反光鏡上升後,後面受光的不是感光元件

而是實際接受光線起化學作用的底片呢?


開始就帶來一堆問題了,沖洗不便,花成本、張數少、不環保

但是感光元件與底片本來就是二回事

底片也不是代表復古

代表的是一種傳統類比技術

就像古典樂不會被流行樂取代一樣

像電子樂不能取代傳統樂器一樣


但一但考慮到成本、考慮到經濟、環保等層面後,的確底片是很容易被社會自主性淘汰的產品

但那就是我們的一種類比式傳統的技術

你可以淘汰它、可以遺忘它、但你永遠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不能否定反光鏡上升後實際的光線對底片產生的化學變化

懂得嘗試的人,會儘力的在還能拿起底片相機的時候

多拍、多沖、留下更多相比於DSLR更不容易得到的畫面

懂得更加重視每一張照片

不懂得嘗試的人,也只會笑看這些人浪費時間、浪費金錢

甚至到以後,或許大家還會覺得"原來幾百年前我們就有這麼先進的傳統類比技術"


只要你拿著底片機、拍完一卷拿去送洗後

你一定能感受到它與數位的不同處

這句話不代表你一定會認同底片

只代表你能確實的體認到它們的不同

小弟曾於自已的FB分享對底片的看法

因為內文似乎不太適合01普遍存在的文章性質

有興趣的朋友請再行另外移駕觀看

底片的溫度...

最後再提一下

小弟並無意分別底片與數位哪個具優勢

只是提供自已拍攝底片的心得而已

因為這二種看似類似的行為

都有著它不同的優點
爬山的阿光 wrote:
我的看法,剛好和你不...(恕刪)


我是幾經思量後...決定左擁右抱...

DC再怎不堪也有足夠的實用性了...
(至少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是這樣的)

不然也不會有今天這種一面倒的局面...

在一般人的心中底片早已經是過去式了....

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可以預期數位相機在技術上還有成長空間....

身為這種傳統影像媒體的愛好者...

我輩能做的事....其實也挺有限的...

不外就是盡可能多拍...

多向身邊的朋友洗腦...

看能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吧...

這個抬頭一出 肯定是戰文呀
我想底片與數位的比較下 當然數位有許多的優勢
大家會聚焦在底片生產上 我想另外一個是沖洗的設備
以前設備與底片都是有同一公司生產 例如富士 三菱 ....
目前只剩下富士吧 柯達也沒有了 其他我就不清楚了(AGFA)
看看一台沖印機 可以使用多久? 我們國內目前的店面的設備多久沒有更新?
相互比較下 加上藥水的處理及成本 實在比較不划算
至於會完全消失嗎?可能還要很久吧 等到連中片幅的機背價格都下來的話 那應該就快了
而且也許未來連印相片的機器都不一樣的時候(環保問題)
我想最終是底片生產何時會無法支撐工廠的費用 這樣是思考的話 可能比較快知道答案
目前是底片藥水及設備三者合一還有穫利 而且大都是富士 或許以後只有富士了

我自己120偶爾拍拍 算算沖洗成黑白也挺貴 久而久之就收起來
嗚咽 還有庫存近百隻彩色黑白底片呀
反而希望機背的價格下來 這樣也比較省時(掃瞄一張40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