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心得] 其實玩底片一點也不貴...


EL5188 wrote:

意思是說23秒就花...(恕刪)


這是在拍電影啦.......
不要用拍數位的方式去拍底片,底片是真的省。
CTfrank wrote:
找不到優良的沖洗店才...(恕刪)


底掃也很爛,
掃描機構都不清,掃出來都是髒點。
每家店都是意興闌珊,懶懶的,好像末日即將來臨的樣子。

jackyhot wrote:



這是在拍電影啦...(恕刪)
電影每秒24格1呎半(一格4個片孔),一捲底片約5呎3吋,不用4秒鐘解決。慢動作每秒大多使用72格。
攝影本來就一直在進步,但是觀念是不變的。
用什麼工具都有他的優缺點,輕便機功能可能陽春一點,定焦鏡跟變焦鏡也有方便跟畫質的考量。
就看大家如何取捨嚕。
小弟拍底片拍很慢,所以還蠻省,手動對焦一張要對很久XD
可是過片跟轉動對焦環,這種純手動的感覺,就跟騎塑膠車跟打檔車類似吧,各有喜歡的一群人。
攝影對小弟來說是興趣,小DC拍完可以放網誌,底片沖掃出來可以回想當初按快門的時候在想什麼。
當然,雞排還是要吃,飲料還是要喝,知足就好。
請問各位大大 啥嗎是底片啊 可以吃嗎
我家女王說有數位馬上看幹嘛要底片 哈哈
很可愛喔
順便來台底掃~
或者玩黑白底片,
正片也不錯喔!
有新貨就要與大家分享..這是01的精神! http://www.wretch.cc/album/pokielin
我可不是要筆戰喔~
如果要戰的話那請大大告訴我我就不再寫了~
但是說實在話~底片掃描我也不是沒幹過
只是那個效果喔~只能說好的掃描器絕對也不只一台數位相機的價格
這點我想是不是如此大家心裡就想想就算了
再加上是否實用呢?
我也不是沒有底片相機~只是就是冰在那裏不知道多少年了?
另外一點就是所謂的後製過程~
結論我只能說
拍數位照片就好像是留下一個你想留的回憶~你需要的技巧及時間有多少?(這裡不提單眼喔)
但是拍底片的相機我只能說你需要的絕對不會只有一台好相機,而拍出來的結果也並非是百分之百你能想像的
這並非是針對特定某些人而論,如果底片機真的會比數位好
拍婚紗的也不要用數位的啊
在數位相機尚未盛行時~那時候我去拍大頭照
真的那時候無法想像只要拍幾張都是不完美的照片
他就能拿每一張圖檔幫你後製成一個帥哥!!
說實在話~泛黃的相片是讓人有一個相當好的回憶這點我相信
但是難道數位照片不能夠拿去洗嗎?
唉~請各位大大不要用異樣眼光看我~我只是把我的想法說出口吧
攝影的工具是科學、過程是哲學、結果是藝術,這樣創作結合相當迷人。

2004年開始接觸相機、摸索攝影,當時就已經是數位攝影的時代了。數位攝影不是不好,方便與攜帶性相當高,成像技術在某些程度上已趕上底片攝影甚至超越。

初接觸攝影的思維是空,直接了當的視覺與第六感,屬於短線思考。雖然在技巧上欠缺,但往往能夠保留下單純的美感。

然而數位攝影過度人工的視覺觸感,總覺得少了些東西,於是2008年買了Nikon FM2開始接觸底片,2009更買了Nikon F100繼續著迷。

創作是一種過程,需要一項上手的工具。如:書法家的毛筆、畫家的畫筆、雕刻家的刻刀、對攝影者而言,就是相機。工具,對藝術家而言,只是個中介地位而已,但這個創作工具,又朝夕相處,所以,選擇一個就手的工具,是很必要的。

數位機,即拍即得,可以馬上看出拍的成品,也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裡,便於分享喜悅。

底片機,因為不確定性,在洗出來之前,只能預測成果,但不能完全掌握成品,就像期待一個未知的禮物一般,期待著成品。

電子式相機,是因為功能眾多,提供很多的輔助,可以迅速精準的捕捉畫面。

機械相機,因為簡單,除了攝影,沒有其它的功能。在調整光圈快門時,還多了那麼一點時間去思考影像。

瞭解自己,適當的選擇。不要因為恐慌於「時間太少」,所以試著把需要用兩三年去體會、經歷的事情,壓縮在三四個月之內做完。這樣的搞法有時有用,有時沒用。而當然,這樣的缺點是,金錢的流失和精神的損耗也壓縮在一個很快的速率。

探索攝影的人會明白「攝影」不像「拍照」般輕鬆愜意,只要取下鏡頭蓋,按下快門鈕即可。觀景窗後所見不等所得,攝影得理解相機的觀看方式即所謂的預視。其中,包含了許多攝影技術對:「光」、「視覺」、「相機」、「鏡頭」、「成像」...等等知識的掌握。以上,僅是「技術」層面,尚未觸及攝影在生活中與各領域所引發的互動與改變甚至影響。

以攝影者角度而言,萬物皆可拍。在攝影者的眼裡,現實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被攝體) 沒有好壞、美醜、貴賤...等二分法的價值分野。須學習接受、理解、尊重眼前的一切事物。沒有成見,我見才有辦法成為蘊含真知灼見的照片。

攝影非難事,困難處在於抉擇、在於另一畫面何時或如何出現。憧憬的畫面歷歷在目,卻無法將它拼湊出來,這樣無奈是煎熬,心中一直對未完成的照片耿耿於懷,體認到自己作品還不是完美。

攝影的原動力是為了拍一個畫面,而不是考慮擁有什麼器材可以拍什麼?這種觀念的跳脫是攝影路上一個很重要的關卡,攝影是先有想法才按快門。這樣的思維過程在數位操作下似乎漸漸消失殆盡。底片機是一種有限制的創作,篩選已經在過程中決定。

底片攝影,是一種凝視,沈澱,醞釀與等待。底片、沖洗費用,容不得快門浮濫,這樣心理因素,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去等待,去醞釀想要呈現的畫面。

無關於器材,而是自我追尋的過程。任何攝影者,只要透過影像說話的主觀意欲強烈,無論手上拿什麼相機或使用什麼鏡頭,並沒有太大差別。延續上述的思維脈絡,對於影像產製過程數位與否,與創作內容並不衝突,在仍能購得傳統底片和沖洗情況下,底片拍攝我將會延續。
拍得開心就好...兩種我都有
我會一直拍下去...enjoy it!
常懷一顆攝影"心",處處都是攝影"眼"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