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為什麼要用底片機? 我也這樣問自己...

jslee0119 wrote:

1.
我想,"找不到良好的沖印"這論點我是同意的
因為呀~現在要找到好的負片放相確實很難,
即使有
交期和價格也比30年前更讓人難以接受

同理,數位化掃描也一樣,有心做好的店家就需要附更多的錢、等更久,成本都不低。

但是,如果拍正片就可少掉放相這關,要好,難度就相對低了
(雖然正片比較不好拍...而且貴)

(恕刪)


是說看您寫的文,讓我好錯亂啊

一下子說從數位相機轉拍底片有類似的疑問

一下子就說現在找不到良好的沖印,不比三十年前?

是說難道不知道以前爵士的沖洗,那個師傅是還要有關係才能塞的進去的嗎?

這還是我十年前聽到的之前的故事哩....

差點忘記了還聽到過,三十年前要拍照,是需要攝影證的,不然好像會被抓走。

總之,不想花錢不想等,就拍數位啊....這就是數位在現今當道的原因啊....

不過講更難聽點,現在誰手上沒有個一台數位攝影器材

這個年頭要買到沒有數位相機的手機根本很難啊....

再怎樣都會有台照相手機....

是說如果真的只是要有影像上傳被按讚的話。

那弄台Iphone,比弄什麼相機都還實際啊!
jslee0119 wrote:
正片與數位的部分...其實把數位修成正片那樣也沒想像中容易

還是一樣的問題
您有用燈箱看過正片嗎?

這兩個是媒材差異的問題
而不是後製該怎麼處理的問題
正片是可以直接用肉眼看的
數位只能用螢幕看
數位檔再怎麼修片
都不可能有燈箱看正片的立體感
素雞做得再怎麼像
還是比不上真正的雞肉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bearsheep wrote:
是說看您寫的文,讓我好錯亂啊
一下子說從數位相機轉拍底片有類似的疑問
一下子就說現在找不到良好的沖印,不比三十年前?
是說難道不知道以前爵士的沖洗,那個師傅是還要有關係才能塞的進去的嗎?
這還是我十年前聽到的之前的故事哩....
差點忘記了還聽到過,三十年前要拍照,是需要攝影證的,不然好像會被抓走。
總之,不想花錢不想等,就拍數位啊....這就是數位在現今當道的原因啊....
不過講更難聽點,現在誰手上沒有個一台數位攝影器材
這個年頭要買到沒有數位相機的手機根本很難啊....
再怎樣都會有台照相手機....
是說如果真的只是要有影像上傳被按讚的話。
那弄台Iphone,比弄什麼相機都還實際啊!


首先,你似乎沒把我講的看完
"從數位相機轉拍底片有類似的疑問"...
就現在大家拍的底片跟我國中國小的照片差很大啊~這其中一定有哪個環節不一樣


"現在找不到良好的沖印,不比三十年前"...
我指的是"放相"這塊(除非你可以直接看負片,或是把135正片切下來錶在相簿裡不用放大鏡看,我就沒話說)
底片照要跟以前的一樣
從底片投影到相紙的方式也要雷同,就是光學投影放相,不是掃描再輸出!
難道...爵士沖印也提共傳統光學放項服務,然後曝光條件不對還會幫你處理?

三十年前不能拍照就不跟你灰了...那時候早就有傻瓜相機,也有照相館幫人洗照片

剩下的等你發問。

lml640707 wrote:
還是一樣的問題
您有用燈箱看過正片嗎?
這兩個是媒材差異的問題
而不是後製該怎麼處理的問題
正片是可以直接用肉眼看的
數位只能用螢幕看
數位檔再怎麼修片
都不可能有燈箱看正片的立體感
素雞做得再怎麼像
還是比不上真正的雞肉


有的。
可是當大眾覺得後製可以仿製,你想說服人家就必須付出代價。
也真的有人修圖修到抓狂才鬆口說底片很難模仿這類的話...
就讓子彈飛吧...所以這種事,自爽好
跟人辯真的...對方一裝傻裝作看不出來
你還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啊~

jslee0119 wrote:
首先,你似乎沒把我講的看完
"從數位相機轉拍底片有類似的疑問"...
就現在大家拍的底片跟我國中國小的照片差很大啊~這其中一定有哪個環節不一樣


"現在找不到良好的沖印,不比三十年前"...
我指的是"放相"這塊(除非你可以直接看負片,或是把135正片切下來錶在相簿裡不用放大鏡看,我就沒話說)
底片照要跟以前的一樣
從底片投影到相紙的方式也要雷同,就是光學投影放相,不是掃描再輸出!
難道...爵士沖印也提共傳統光學放項服務,然後曝光條件不對還會幫你處理?

三十年前不能拍照就不跟你灰了...那時候早就有傻瓜相機,也有照相館幫人洗照片

剩下的等你發問。.(恕刪)


三十年前啊

剛剛查了一下台灣解嚴過了沒.....

看樣子要明年才解嚴30週年

台灣戒嚴資料

是說現在台灣那個奇怪的攝影協會制度就是那個年代的遺毒產物啊

不是記者或是攝影協會的,是不能在街上亂拍照的

很可能會在街上就被警總抓走啊....

更別說相館也是管制的....

至於你說你國中小的照片和現在差很多?

如果不是你拍的,你送去洗的

底片和相紙都一樣嗎?

是說Fuji xtra都不知道自己私下偷偷換幾代了

至於爵士.....傳統放相部門早就收起來很久了

不過一間沖印店大到有名氣成這樣子

還有自己的藝廊

舉他的例子,只是想說每個年代要真正專業的服務都有他難度

你該不會要跟我說當年巷口很多照相館之類的吧....

至於現在呢?

老實講,要不就是等,要不就是自己學起來,自己租借彩暗來玩....

順帶一提,如果只是要全面加減光,其實暗房真的很好作啊.....

所以底片太厚或是太薄,專業的其實真的都會幫你處理.....
bearsheep wrote:
差點忘記了還聽到過,三十年前要拍照,是需要攝影證的,不然好像會被抓走。


這種口說的,聽說的,常常是以訛傳訛。

三十年前要拍照,是需要攝影證的,這句根本是錯的。(因為我就在拍了)

不要說三十年啦,連四十多年前時要拍照也沒事呀(我老爸拍我們全家,全台風景區到處拍)



bearsheep wrote:
不是記者或是攝影協會的,是不能在街上亂拍照的
很可能會在街上就被警總抓走啊....
更別說相館也是管制的....


不會啦

我就在警總附近上小學。還不是常常看到小學生帶小相機拍照(每學期都有戶外教學,大家都有帶相機呀)

附上那時的廣告

1986年KONICA軟片「貫口篇」電視廣告 李立群「它抓得住我」


1985年,永準貿易公司在台取得櫻花軟片及百年相紙的代理權,並於1986年配合日本KONICA(柯尼卡)公司(株式会社コニカ)的前身小西六寫真工業公司,將其所屬的數個品牌(包括櫻花軟片、優美影印、柯尼卡相機…等)與公司名稱進行整合,當年還找來演技派藝術工作者李立群拍攝了這隻「它抓得住我」的KONICA軟片廣告,昭告世人櫻花軟片已正式更名為KONICA軟片。


那時拍照早已是很普通的事了

P.S.再早個10~多年也是一樣(民國5o年代末時期後),那時老爸就開始外拍妹妹了。


以上給您參考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這種口說的,聽說的,常常是以訛傳訛。...(恕刪)

+1

這是我1980年買的新相機。人生首購伴我多年,可能有些感情了,所以雖然壞了很久了,但一直捨不得丟棄。




這相機買後7年戒嚴才結束。在此期間,我從未聽過一般民眾拍照需要啥"攝影證"這種說法。不管從相館、親友、同好、路人..口中,從未聽過!今天也是第一次聽到。

不過,或許在更早的民國三、四十年代有這種"街聞巷議、恐怖傳說"也未可知,仍需考證。

bearsheep wrote:
是說看您寫的文,讓我好錯亂啊
一下子說從數位相機轉拍底片有類似的疑問
一下子就說現在找不到良好的沖印,不比三十年前?
是說難道不知道以前爵士的沖洗,那個師傅是還要有關係才能塞的進去的嗎?
這還是我十年前聽到的之前的故事哩....
差點忘記了還聽到過,三十年前要拍照,是需要攝影證的,不然好像會被抓走。
總之,不想花錢不想等,就拍數位啊....這就是數位在現今當道的原因啊....
不過講更難聽點,現在誰手上沒有個一台數位攝影器材
這個年頭要買到沒有數位相機的手機根本很難啊....
再怎樣都會有台照相手機....
是說如果真的只是要有影像上傳被按讚的話。
那弄台Iphone,比弄什麼相機都還實際啊!


你看看不回來又在亂發言...看你怎麼下台!


night wrote:
你看看不回來又在亂...(恕刪)


那是某個你也認識的傢伙的親身經歷啊....

至於是誰,就大家心照不宣了....

我只是轉述他的話而已.....
爬山的阿光 wrote:
這種口說的,聽說的...(恕刪)


可以拍照,但這並不表示拍照就沒有被關的風險!

如果你的神經不夠細緻,敏銳不小心拍到一些"不該拍的東西"

你很可能為了興趣而捲入莫明的政治風暴之中,

甚至可能承受刑求、逼供、栽贓、甚至牢獄之災!

在那個時代從事電影、小說、漫畫、攝影...都是高風險的事!

戒嚴時期政府對人民思想的禁錮無所不在,連寫歌聽歌也被管控...

生死只是件閒事

bearsheep wrote:
那是某個你也認識的傢伙的親身經歷啊....
至於是誰,就大家心照不宣了....
我只是轉述他的話而已.....


哈哈!我不知道是誰,我只是來補槍的!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