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裡,軟片沖洗過程當中,所產生主要的汙染源有二個,一個是重金屬,一個是有機酸或是其它低分子量胺類(有些還會使用硫代硫酸鈉為定影使用),通常重金屬在自然環境當中是沒有辦法進行所謂的分解,在一般自然界當中,最後都會成為金屬的氧化物型態存在,因此重金屬必須要回收,但是因為底片沖洗過程當中所產生的銀鹽濃度並不高,因此如果是自己沖洗要請廢棄物商處理回收,會很有困難,因為要有一定的量才願意處理,我自己的方法是定影與顯影的廢液,我加入鹽(沒錯,就是一般的食用鹽),使它產生氯化銀的沉澱,之後再過濾收集就好了,剩下的廢液再用清水大量稀釋就可以排放。
其它的有機胺類,因為分子量較小,而且半衰期短,在自然界當中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但是,如果量很大,不建議直接排入都市的汙水系統,因為生物分解效率還是沒有比工業廢水處理來的高。
大多數的民眾只要一看到(毒)這一個字,就會驚慌失措,大加撻伐,但是,真正危險化學物質,卻隨時出現在你我的生活當中,例如:去看牙醫時,鑽洞後要清潔洞內,使用氯仿清除油酯,或是染髮,傢俱(甲醛)、免洗餐具(保麗龍與塑膠餐具),只是這些毒性化學物質,不會立即產生痛楚,但會對以後的生理機能產生嚴重的危害,因此一般民眾就像冷水煮青蛙一樣渾然不覺。
因為資訊的發達,要取得資訊很容易,但其中有太多沒有科學依據或是理論的資訊充斥,因此得到資訊後,要想一想查一查,要不然弄得三人成虎就笑話了
cokecolatw wrote:
至少製作數位相機的工廠是受到環保法規限制、抽查、監視的~就我所知還沒有一個相機廠因為環保問題被勒令停業
那就表示你知道的太少了
製作數位相機的工廠,應該包含積體電路板/控制IC/開關按鈕/射出塑料....
你敢打包票這些上游廠商都沒被罰過?
台灣的工安事件可以如此頻繁的發生,你真的以為環保署法規有效?
抽查之前都會合格,可是意外還是發生,那表示檢查是表面上還是實質上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