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影像不論好壞品質, 起碼所見即所得, 成果自行保存控制~底片的話, 除非自己有暗房+自行沖洗, 否則生態鍊一崩壞, 不是沒有, 只是很貴很貴, 玩的人自然又更少了. 有如現在手工放相一般. 沖洗底片尤其彩色的門檻高, 比包檳榔/捲菸草難多了
rhinocero_tw wrote:底片的話, 除非自己有暗房+自行沖洗, 否則生態鍊一崩壞, 不是沒有, 只是很貴很貴, 玩的人自然又更少了. 有如現在手工放相一般. 沖洗底片尤其彩色的門檻高, 比包檳榔/捲菸草難多了 這一點倒是有同感...我不怎擔心底片會斷貨...了不起就是變更貴吧...但沖洗別說斷貨...就算只是沖印店少到某種程度...就會是很切身的大問題...最壞最壞的打算就是以後只拍黑白底片...自己沖片就是了....
老禪師 wrote:如果只用亞洲市場看底...(恕刪) 如果說是日本我還相信,上禮拜我才剛從法國回來意外的是我下榻處隔壁有家相館,逛了一下發現上面有一個冰箱的正片+黑白(彩負放櫃檯沒有冰)裡面有RVP50,RVP100F問過了120的RVP50一卷八歐E6+scan 20歐(兩小時取件)記得論壇這邊還是找得到旅歐的底片玩家問看看我問得的這個價位有沒有浮誇吧!就算在台灣的城鄉差距,也不會差這麼多倍才是
老禪師 wrote:一剎那的燦爛總是在瞬間消失.煙火燦爛不如星月永恆.數位的堀起如同放煙火一樣.即使瞬間照亮夜空.很快的會煙消雲散的.當消費者被汰換週期越來越短.研發已經陷入瓶頸.新機種還在原地踏步了無新意.而消費者被掏空口袋後.自然會被拋棄掉的.我倒對底片遠景樂觀以對.過去從底片起家的迷失羔羊.到時也會漸漸回歸老巢. 推動攝影的永遠是靠著它真金白銀地在掙錢的商業攝影(不是在說網拍圖片那種商攝喔),商業裡時間就是金錢,是永遠回不去底片那種作業模式的我也有在拍底片,但不會神話它
也許是該筆者文筆下了重些但我還是要說,這期「大眾攝影」我剛好有買以該雜誌的內容素質,其實算是相當優質的了比那些整本都像是廣告型錄的雜誌有內涵的多針對底片的歷史、原理,該期雜誌也有詳盡的內文斷章取義就批評是很不智的如果諸位對於“5年”的預測很衝擊那麼同位筆者在文章後段寫出更有意思的預測那就是“濕板”也許又會有人開始使用了畢竟膠卷個人難以製作,但是濕板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這陣子柯達的倒下確實在中國多家攝影雜誌上都掀起了專欄根據雜誌的描述,1998年,柯達當時在中國可說是達程全面壟斷而且富士軟片當時是被柯達逼出中國市場的以台灣的觀點一定很難去想像在柯達爬上巔峰的同時,富士只好轉而在中國投資數位市場結果反而在數位市場上占了先機10年後,不過是短短十年市場變成何種局面,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現在柯達倒下,效應可謂不淺在中國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我都感受到底片市場的匱乏幾大攝影器材城我都去看過了,老機確實有在賣(收藏市場)我至今也買了幾顆老鏡頭接到數位機身上使用但是專業的底片店、沖片店,我至今還沒見到情況比我在台灣感受到的情形嚴峻很多在台灣至少每家便利商店都會賣富士軟片但是北京幾乎沒有啥便利商店,超市也沒見到要去哪買底片?我還真的沒注意到加上中國是相當喜新厭舊,甚至不惜破除舊思維的民族,而且很極端的鎖定在C/N兩品牌微單在此都算是小眾的,我用M4/3系統,在這環境真得很辛苦不用網路購物的話,市面上主流90%都是CN兩牌的DSLR根本找不太到齊全一些的M4/3店,加上這裡的網路購物糾紛又太多我最後是逼道趁回台期間添購M4/3裝備市場上詢問M4/3?跑了好幾家詢問鏡頭或是週邊,幾乎都沒有全的最多就是機身加套裝鏡頭,其餘皆無,要啥沒啥我深刻的體會到,“搞孤僻”的下場是如此的悲慘(好像C/N以外的用戶都活該似的)我還被當地的小學孩童,用瞧不起的語氣說“你那不過是台卡片機,或頂多算是單電或是微單”不只是拍軟片傳出去會被笑,連用DSLR以外的相機也會被笑在這你最好就是買超大台,拿出去嚇死人就會讓人敬重了或是直接買萊卡,萊卡大家都認得,公認的貴,很符合喜愛膨風的社會所需買萊卡絕對能得到注目禮底片在這社會中,至少在這都市裡,早已失去了舞台多數年輕人開始學習就是數位,又有誰還記得底片怎麼裝呢?就怕連人口如此眾多的中國,玩底片的人都支撐不起這市場台灣至少還有LOMO風潮,我在這只看到手機風潮至於沒錢買手機、買DC的,各大觀光景點,都有數碼快照的服務(單眼拍完用隨身印相機輸出販售)也有數碼相機的出租服務,底片?不敢說完全買不到,只能說別買到過期的就要偷笑還有別忘了,手機的崛起,對於影像器材的市場也是影響很大拿手機拍照的人可謂是風景區的主流了,單眼與DC算是少人在拿的了如果將該5年的期限限定在中國市場,我絕對是相信的別說5年了,當下根本就快死絕了還有,底片有環保的問題存在中國其實很不環保,又很浪費能源貼上不環保的標籤,底片就成了眾矢之的在這社會裡沒人想成為被貼標籤的人五年前我在台灣玩底片,當時底片就一直在漲價、沖片也漲價轉換數位也是個麻煩,因為店家的轉光碟服務,掃描品質根本不好專業的掃描又很貴,底掃機也不便宜後來相機故障了,我也放棄底片了想想當時愛用的E100VS,如今也停產了,確實有點感傷底片的未來,我想可以參考拍立得的狀況拍立得倒下時,庫存的底片越漲越貴,連過期的都還是掛高價賣拍立得又重新生產底片,但市售價比過去高更多OK,我們再看看富士即可看的市場底片也是一漲再漲,一張成本突破20元甚至25元大張的即可看底片更是貴,還一度斷貨價格飛漲當偶爾拍樂趣都顯得奢侈時,即可看相機很自然的就躺在儲藏箱內了我算了算,大概只玩了十多包底片吧,就沒下文了即可看底片買不到了嗎?當然還買的到,只是不太好買買的到為何不拍了?這還用問嗎?成本太高啦況且底片不光是拍就玩成了,後端的沖洗過程也是一大關鍵試想惡性循環下,沖片品質越來越低,最後甚至只能郵寄給某某店家去沖洗當程序越來越繁瑣、收費越來越高昂時........金字塔頂端的老頑固再強,也很不容易撐啊(既然是金字塔,應該早跳數位機背了吧)換個更簡單的比方好了當今天95汽油漲到50元甚至100元相不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會放棄自行駕車?甚至連爭議性很大的核能發電,都會在一股壓力下不得不重啟建造計畫扯遠了,順代一提在台灣,我看牙醫時還是用底片拍X光但我在北京,已經是數位X光機了底片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我還被當地的小學孩童,用瞧不起的語氣說“你那不過是台卡片機,或頂多算是單電或是微單”不只是拍軟片傳出去會被笑,連用DSLR以外的相機也會被笑在這你最好就是買超大台,拿出去嚇死人就會讓人敬重了或是直接買萊卡,萊卡大家都認得,公認的貴,很符合喜愛膨風的社會所需買萊卡絕對能得到注目禮 您太注意其他人的看法了。而且還是個"小娃兒"的話您都那麼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