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不當請別介意
我離開攝影快十年(完全沒碰),最近努力爬文(傳統數位都在爬)
讓我想回當初踏入攝影的動機.

傳統的器材還在(500CM,RB67...)甚至還挖出RDP120,135.EPY64T的底片數十支,
哈~只是到期日是2003

數位我完全不懂,但最近有幸接觸到朋友的7D,加上爬完文我喜歡上它的便利及後製的變化,
最近想敗了

底片機甚至想出脫,但爬完各位大大的照片,我又熱血了

真難阿~因為我很

kingliaw99 wrote:
然而1982年由前蘇聯聖彼得堡的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工廠(LOMO),受蘇聯國防部要求設計出一款全功能全天候,使用簡潔,方便攜帶,堅固耐用以供情報人員使用的相機。結果設計出來的相機ZENIT(LC-A)不符需求而遭到拒收。
又在以訛傳訛了
為什麼一直有人在傳「LC-A 是間諜用相機」這種狗屁不通的謠言?
前蘇聯有 CZJ 擺著不用,反而造出 LC-A 那種垃圾給間諜?
見過間諜博物館的相機區嗎?LC-A 那種無法精確對焦,體積又大的垃圾是能拍清楚文件又藏得起來嗎?
我看根本就是 Lomography 公司故弄玄虛來抬高 LC-A(復刻版)身價的手段
Addendum: 很好,給我找到這篇文字的出處了:「史萊姆」著,2005年3月5日,自由時報,青春版
「史萊姆」是誰?本名徐挺耀,「台灣LOMO攝影活動策展人與評論者,作品散見自由時報與各刊物。」
現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
不過我不認為他就是始作俑者,因為接在後面的「沒想到理想還未實現,這只機卻先目睹了蘇聯的垮台,從此群機四處逃難,失去蹤影」等句子,早在2003年就出現在一位大陸留法學生的網路文章中,也曾被台灣的研究生引用(但未標示出處)。
六年多了......如果從2003起算,更是將近八年了
同樣的文字,一轉、再轉、三轉,完全無視這個謠言早在2001年就已經在陳采瑛的論文中遭到駁斥
LOMO玩家們,你們口中的「創意」跑到哪裡去了?想抬高 LC-A 身價,不會換點新詞嗎?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