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未來攝影界是否還有膠卷的空間?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關於膠卷的空間
我不是太明白為何一些大型比賽不再接受底片創作(恕刪)


唉...如果是攝影器材廠商辦的大型攝影比賽,那這種作法並不令人意外....
林立夫 wrote:
底片攝影未來發展會不會類似毛筆,有待觀察。也許不用太過悲觀。...(恕刪)

底片不比毛筆,底片製作成本要比毛筆高得多,一般「個人」要製作正式的相機專用底片難度很高~
加上底片有保存期限,還得要有專用的洗相片機器,毛筆則沒啥保存期限~
這兩者相比成本條件差異蠻大的~

不過,10~20年內底片要完全絕跡倒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它還是有它不可取代的價值在~
但是底片的購入與沖洗成本越來越高應該是可以預見的~


林立夫 wrote:
唉...如果是攝影器材廠商辦的大型攝影比賽,那這種作法並不令人意外.......(恕刪)

的確~
相機廠商主辦的攝影比賽,其目的當然是為自己的產品做宣傳~
那底片被排除在外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嘍~

Corrine32 wrote:
真是一個令人恐怖的訙息…

現在只看全球最後一間底片廠-富士
是否還願意為如此小的市場,繼續堅持下去…

底片的鐵粉沒理由再拒絕數碼相機了吧?
乘著現在傳統器材還能出手,含著淚水
趕緊出了吧,除非你想當成擺飾


我的 Polaroid 到現在也沒有變成擺飾
馬雅預言在2012/12/21之後,是世界末日
但是,你相信嗎?

這個問題不論你在這個日子之前或者之後去看,可能角度已全然不同
或許我們都正在歷經這個轉變,突然之間,電影院居然找不到幾家戲院可以播放膠卷了
正如同2005年後,突然之間你想找間還能做光學沖印機台的沖印店,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沒錯,這就是環境的轉變,伴隨著產業的更迭,有些東西就似乎不再量產,沒有後勤維護了
你更無法去期待,一家公司不賺錢來維持你的興趣
而你唯一能做的,也正是保持這個市場存留著可被繼續的規模
改變你的消費習慣,學習控管軟片剩餘量,不仰賴店家的庫存,結交同好形成備品互相支援網絡
如此,你就不用去擔心底片哪天會壽終正寢




使用到目前的感想是
底片這門傳統手工藝
門檻還不是普通的低

並不是一開始想像的只是紀錄媒介的不同
如果事情真的如柯達廣告詞那麼單純「你只需按下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
那拍底片與拍數位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但實際的情況是
底片的後端沖洗到放相的過程,亦或是轉數位
諸多問題根本迴避不了

不但要找對人,付出的成本也不算低
許多人喊著手放、滾掃,那類高成本的做法
要把它視為常態性的開銷,恐怕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

這與許多新手想像的
底片機便宜、老鏡便宜、便宜的全幅,只不過是換了媒介
如果是抱著那麼天真的想法....那很快就會碰壁了

除非你拍底片是追求正沖負、或是刻意拍過期等等的缺陷美
那確實對於品質的要求不會太大,無論成果怎樣你都會覺得“很有味道”

但如果是想得到比較正常的照片
找誰沖洗?找誰掃描?
自己來的話怎麼做?器材與耗材又要以多少開支?
等等等一大堆學問,荷包也要夠硬才行

關於這些問題
有人輕描淡寫、有人擺架子、有人嘲諷,繞來繞去就是沒幾個正經答覆
其實這都無所謂,重點是有沒有人真的願意分享這些訊息
好的文章當然還是有人在寫,不過卻普遍被大量的口水給淹沒了...

比起門檻,我覺得“環境不友善”的問題可能才是主要的壁障
我覺得這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有人說可以找國外的討論等等
不過許多環節還是必須仰賴台灣當地的資源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不但要找對人,付出的成本也不算低
許多人喊著手放、滾掃,那類高成本的做法
要把它視為常態性的開銷,恐怕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


會講這種話,大概不知道,張才,鄧南光那些前輩們在拍照的時候。
一台相機的價值是一棟樓房,底片要去跟軍方套交情挖。
話說回來,一卷彩色負片的手工印樣,max才收台幣120吧!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漲。真的很想說,這種錢都不願意付,自己的黑白,明明弄的到暗房,也不願意做印樣。
只在那邊哭么有一定品質的店家收費太貴。
連自己的數位化,還不願弄台像樣點的底掃來處理。
只在那邊批評東批評西的,不思進取,誰幫的了你呢?

我都懶得講我這邊,隨便找有品質一點的沖一卷都要4-5歐元了。對不起,還只有沖.......。
隨便掃,一卷都要5 歐元起跳。
我在高雄,有人知道哪裡可以免費用燈箱看正片嗎?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關於膠卷的空間
我不是太明白為何一些大型比賽不再接受底片創作

習慣就好...

賽車 分級分類 更多. 限制 參賽車型 排氣量 改裝 車重..等等一大堆, 乃家常便飯..

人家 咧 吉普車賽, 除 吉普車 外, 其它車種都不能參加, 很正常啦..


玩底片的, 其實也可以招招咧, 來舉辦一場 底片賽..

就可以明定規則, 不接受 數位相機 參賽, 也是很正常..

不好意思,小弟財力有限
所以才會有很多困擾

如果一台夠水準的破十萬底掃可以輕鬆買
或是放一張120的照片可以輕鬆消費、
掃單張就要數百或是破千的掃描也覺得無關痛癢、很值得

或許有人的財力可以把這些當作常態
但我相信更多的人無法將這樣的消費當作常態

一些人老把這些東西掛在嘴上
到底是不是真的經常在這樣消費也沒人知道

好比有人婊了我翻拍半天
結果自己卻用入門的掃描器,還在網上扯些手放或是滾掃

自己弄暗房沖底片、放照片
成本依然不低,只能偶爾為之

自己印樣一張也要花上約50元的成本(相紙+藥水)

所以才有數位來協助“印樣”
用數位翻拍看個大概,找到喜歡的再拿去暗房放

不然多數的底片都是翻拍完後就保存起來了

曾經一頭熱的大量手放相片
但是一晚燒掉近千元的相紙
沒多久這樣的開銷也難以持續下去




我覺得身為業餘者能做到這樣的地步算是可以了
拍底片拍到有自己的暗房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你可以批評我的技術太土砲或設備太陽春
但請拿出東西來分享,不然何德何能可以詆毀我的熱誠?

你可以提出更實質的經驗或是技術分享
但實在無需要不貼圖又只會酸

回想一下人在北京剛拍底片時
遇到了沖洗問題
台灣的01就有人叫我滾回去數位了
反而是中國那邊的影友分享了許多經驗談

回台灣時
在高雄找沖掃的店
當時不相信高雄沒地方可送
送了幾家還是遇到了許多問題
就有人婊說活該不會送中北部有口碑的喔

現在送北部了還是有問題
提了一下疑問又被婊說店家遇到我真衰

底掃?一兩萬底掃難到就能解決問題嗎?
看了看大樓,品質沒店家業務機的好
根本不足以成為說服我放棄翻拍的理由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底片討論環境
變成了好像神祕宗教團體似的
一神論、不能言道、不能直疑、不得有異議
除了有被拱的像神話般的底片,還有教皇般的人

不過這大概是01現象吧
也難怪早期一些老前輩都出走了
Level E wrote:
引用自/文化發展論壇...(恕刪)

你這樣問跟這樣問是一樣的
未來AV界是否還有VCD的空間?
終究還是會沒落
你覺得勒
但是話又說回來底片可玩性比數位多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