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沖片?啥?

有什麼好爭?
如果真要叫沖RAW檔,那就先把所有單眼後面那一片LCD拆掉在來說!!

不然,Raw跟底片根本就是不一樣的東西啊!
硬要說成一樣?不會覺得很彆扭嗎?!


話說富士出的X-pro1
裡面還內建了十幾種"模擬底片特效"!
但我看完後,只覺得....
他X的數位機就是數位機!!!
猴子穿衣也想變成人嗎???


不好意思,我激動了點啊!!!
小彭新城 wrote:
那是不是中文也可以創另外一個更合理一點的 而不是用"顯影"?!甚至...."沖片"...


我自己在翻譯時候,如果是把 3D model 顯示在螢幕上這種,
我通常會用『成像』這個詞,取「光學投影」之意。
不過如果是相機資訊轉成圖片,個人覺得『顯影』並無不妥。
因為這同樣都是「從感光到取得圖片」中間的一個步驟。

而且說到底,
各位把「使用傳統攝影詞彙」這件事當成是「對傳統底片攝影致敬」又有何不可?
文明的進步是靠累積,如果沒有這麼多經歷過底片階段的攝影界前輩,
現在的數位相機又怎麼可能想要「追求底片感」?

玩攝影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玩攝影」+ 「上01」+「酸傳統攝影」的特異人士畢竟只是少數中的少數,
何必為了幾顆老鼠屎就壞了一鍋粥?

舉個例子,今天如果您在上課,用筆電記錄內容,
然後告訴您的同學說,你在錄音,錄好會轉成 MP3 再烤給他,
結果後面一個人跳出來說他是 LP 玩家,
你們這些數位音樂世代看不起 LP 認為他們是老古董,就不准用「錄音」這個詞,
各位又作何感想?


jzzy wrote:
話說富士出的X-pro1
裡面還內建了十幾種"模擬底片特效"!


您把這件事當成「數位世代對於底片世代的羨慕與嫉妒」,又有何不可?
非得要劍拔弩張地貶低新世代、新變化、新東西嗎?

有一句話每個人一定都聽過:「現在年輕人真不像話,想我們那個年代...」
這句話各位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曾曾祖父母、曾曾曾祖父母....通通都講過。

有一個名詞來形容這種現象:『代溝』。
代溝的形成,不是年齡的老化,而是心靈的老化。

所以,這句話現在是輪到各位來講了嗎?
jzzy wrote:
有什麼好爭?
如果真...(恕刪)


既然都沒什麼好爭
那也沒什麼好激動的了吧...

底片都在拍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別在意了
我是Hiroyuki
看回文大概就知道各位的年紀
有趣

hiroyuki2243 wrote:
既然都沒什麼好爭那也...(恕刪)

也對!!!

還是去拍拍底片散散心和了~~~~

ulyssesric wrote:
我自己在翻譯時候,如...(恕刪)

不錯!!!
也希望數位跟傳統能共生共存!!
欣賞彼此的優點~~~
有兩個層面
就是這種講法的人到底多不多
說不定真的只是佔少數

那單純討論 講RAW轉JPEG為顯影或沖片好了

我認為不合理的點有兩個

第一個 他根本是不一樣的東西

第二個 顯影或沖片都不是最終手續 都只是過程中而已 並無法拿到影像

所以把RAW轉成一般圖像檔 稱作顯影或沖片 我覺得很不妥...




vc0528 wrote:
看回文大概就知道各位...(恕刪)


講這種話會讓你比較高尚!?
Shinyguy wrote:
在英文中,沖底片跟轉...(恕刪)


Shinyguy wrote:
拍黑白或彩色底片的各...(恕刪)


整個歪掉了耶~~

您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跟本樓無關耶~

重點也不是在歐美用甚麼字吼~
也不是在說後製不好捏~
小彭新城 wrote:

冼老師
您講的不用等到以後了
我早在剛接觸傳統攝影沒多久
就看到書上把RAW轉JPEG(或任何image圖檔)稱作顯影!!!!!!

太有趣了~~~~



:-) 插嘴一下

在 Panasonic 搭贈的 Silkypix SE 軟體
英文版的介面也是稱 RAW->JPG 的程序為 "Develop"

RAW 檔實際儲存的資訊 與其說是影像
不如說是相機 拍攝時的設定 + 透過感光元件擷取的一堆資料數據。

每個品牌、甚至每台相機的 RAW 檔都會有所差異。有些相機 (如利用機身軟體修正的 M43 機種),必須連修正的程序也納入考量,才是原始設計所希望呈現的 "影像",只看 RAW 檔的內容,只能說是半成品。

把這種很 "低階" 的大量影像資訊,經過轉換後再擷取部分加以保留 (其他則在壓縮過程中予以捨棄) 然後輸出為標準圖片檔案的程序稱為 "顯影" 我覺得也還蠻貼切


( 看到文末才發現這樓已經砲火猛烈... )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小彭新城 wrote:
我不認為RAW轉JP...(恕刪)

小澎叔叔說的也沒錯
數位檔案跟沖片放相差異是很大的
這也無庸置疑
但是不可否認的
數位影像是建構在傳統底片的架構之上
雖然媒介不同~結果也不盡相同
但是整個架構與理論是可以共通的
就如同數位相機還是使用光圈~快門~曝光值...等
傳統攝影術語來進行溝通
用傳統底片當基礎
建構數位檔案的專屬語彙
是乎可以說得過去
畢竟數位影像的盛行
也不過近十幾二十年左右
比起百年傳統攝影的招牌
數位影像是乎還是年輕許多

沖raw檔~~~個人覺得還蠻有趣的
傳統與現在的混搭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