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原來...這叫正片...(更新:翻拍請用背照式...)

stillvincent wrote:
聖堂,那還不簡單,要...(恕刪)


120的體積重量已經是我的極限了啦

別害我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ghtemplar/

powerslide wrote:
這個算出來是底片的D...(恕刪)


,橫軸那個是lux*second,叫做流明秒。
這邊有定義。
攝影字典
lux second 曝光量单位,音译 【勒司】秒或 【克司】秒,指以一个 lux【勒司】照明度曝光一秒的曝光值

log exposure 曝光量对数,即以 lux second 【勒司】秒数量的对数,应用于菲林特性图等的曲线绘制

簡單的說橫軸就是曝光的階數,而縱軸就是你說的DR, 也就是實際上底片乳劑可以堆積的厚度,那個也就是底片能表現的範圍,厚度越厚的代表,單位ev下可以被切的更細來呈現。

所以正片能對每一個ev做更加的演繹,但是曝光的最亮到最暗的容許值,相對比較小,但是也沒小到只有4個ev。那個自己換算一下就知道了。
bearsheep wrote:
所以正片能對每一個ev做更加的演繹,但是曝光的最亮到最暗的容許值,相對比較小,但是也沒小到只有4個ev。那個自己換算一下就知道了


那個

我的單位是dB,不是EV ~XD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bearsheep wrote:
橫軸那個是lux*second,叫做流明秒。
這邊有定義。
攝影字典
lux second 曝光量单位,音译 【勒司】秒或 【克司】秒,指以一个 lux【勒司】照明度曝光一秒的曝光值

log exposure 曝光量对数,即以 lux second 【勒司】秒数量的对数,应用于菲林特性图等的曲线绘制

簡單的說橫軸就是曝光的階數,而縱軸就是你說的DR, 也就是實際上底片乳劑可以堆積的厚度,那個也就是底片能表現的範圍,厚度越厚的代表,單位ev下可以被切的更細來呈現。

所以正片能對每一個ev做更加的演繹,但是曝光的最亮到最暗的容許值,相對比較小,但是也沒小到只有4個ev。那個自己換算一下就知道了。


上面的換算,和實際的操作,還是有出入的

給你參考一下

jacky前輩的文章
http://iop.tw/viewthread.php?tid=884&highlight=

我個人,非常喜歡他的文章,有料!
䜠!

人家要求3.5EV,我是嫩咖4EV就很難了
平安、健康最重要

diffusionless wrote:
是的!嗚啦芭樂萬兄說...(恕刪)


以前大學上台報告時還真的用過這台投影機耶~
那時還有老師上課會用投影片教學,窗簾拉上整個教室弄得暗暗的,後排同學都睡成一片

不小心透露年紀了......
記憶的收藏匣:http://persu417.pixnet.net/blog
爬山的阿光 wrote:
上面的換算,和實際的...(恕刪)


那是因為他要fit掃描儀器..........

『拍的好就能出好照片!
首先,不論是何種主題,用正片拍攝就要注意全片的反差盡量不要超出正片的寬容度,這是約4.5EV,也就是從最暗到最亮要在4.5格光圈內!但我個人習慣控制在約3.5EV,這是因為掃描儀的一些設計上的因素』

實際上,他講的4.5ev,哪邊來的,他自己也沒算。(通常也是不知道哪邊聽來的居多)

如果從底片說明書來看,log10(0-3 lux)就相當於10ev。
正片,一般有log10(2-2.5lux)的範圍也大概就是相當於6ev。
有的負片是超過log10(3lux)甚至到log10(3.5lux)那就代表他破10ev...........
這邊有人有詳細的計算:計算和應用

而如果你仔細看左邊的底片濃度,正片是0-3.5,一般負片是0.5-3,掃瞄器是用透光的方式掃描,所以會有透光的問題,也就是單次掃描的時候,如果底片上的顆粒濃度堆積太厚,他會掃不出來。
或者說,掃瞄機是把正片當成負片用,有點怪的比喻,但是這樣子應該會比較好懂。
也就是這樣子,要對應單次掃描才會損失40%的可利用底片濃度和厚度。
再對應到實際上的曝光區間,就會是那個值。

因此,才需要把正片的堆積濃度的範圍減少,對應出來的ev範圍才會是那麼低。
不過,這個在高階掃瞄器上有解啊,就用多層次掃描,也就是超強光掃一次,比較弱的光在掃個一次或多次。
細節就通通都出來啦!做什麼fit掃瞄器去拍照呢?
除非你以後不想要在燈箱上看或者是r3還是ciba放相,不然這樣子拍照是沒意義的。

bearsheep wrote:
3.5EV,這是因為掃描儀的一些設計上的因素』

實際上,他講的4.5ev,哪邊來的,他自己也沒算。(通常也是不知道哪邊聽來的居多)


人家不是聽來的

你去看看,他所有的文章吧


他為了底片的曝光一事

可以

打掉200多張45片。


他是實力派的!
平安、健康最重要

爬山的阿光 wrote:
人家不是聽來的你去看...(恕刪)


這種事情交給135底片做就好啦......
他要這樣子燒錢是他家的事情。
底片說明書的第一頁都會告訴你,135和大型葉片底片的片基是同樣的。
120和他們兩個有差別。
這不用我找給你吧........
關於正片上所能呈現的最亮-最暗範圍,建議大約在4.5-5格光圈,其中暗部稍多點(2格以下很快就會沒有細節),其餘分配給亮部,相關的理由已由其他朋友提出了.


至於4格光圈的說法,則可引入SINAR.CH解說曝光反差的決定時所引入的前提,也就是說:正片上的明暗分布,必須再對應到[印刷媒體的呈現],對高級銅板紙印刷特性(反射稿)而言,建議於4格光圈內.

相關資料參考:
http://www.sinar.ch/en/infos/light-metering

就算使用超亮面的CIBA放相,由於其性質為反射稿,仍可參照高級印刷要求決定拍攝正片時的明暗分布範圍.

以上,請參考.

風之和子 wrote:
關於正片上所能呈現的最亮-最暗範圍,建議大約在4.5-5格光圈,其中暗部稍多點(2格以下很快就會沒有細節),其餘分配給亮部,相關的理由已由其他朋友提出了.)


關於正片可以呈現的範圍,其實是要看底片,不是所有的正片都是6ev,也不是所有的正片都是4ev。
這也是底片說明書的重要性。
舉例來講柯達已經停產的e200,其實可用的db只有1.5而已,甚至會比4ev還要小。
而e100g則有2.5db的可用範圍,所以他可以撐到6ev。
至於相紙有相紙的dr和寬容度,暗房內的再曝光,
其實就是底片的dr和寬容度,與相紙的dr和寬容度的排列組合。
是否拍的時候一定得按照相紙的dr和寬容度來拍照,就看個人使用上的差別了。
當然以zs的觀念來講,把底片的dr控制在相紙可以呈現的範圍上,是很重要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