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atBird wrote:
通常我都會帶四顆到五顆底片用鏡
再加上D50用的................
雖然我都騎重型機車上山
...(恕刪)
原來是重機車喔!重車比相機更是大玩具,哈哈!
原以為是背著包包爬山好幾天的,器材免不了碰撞,
是我會錯意了,F兄要注意包包的保護性,就不會有撞傷了。
不過F兄,有沒有考慮過出門用F4s+D50這樣的組合,
鏡頭可以共用,又達到數位與底片共用鏡頭的好處。
或者是買輕一點的機身,例如FM2,FM3A,FE等,取代F4s,
不過F4s機身性能是好很多。
Macro 55 F2.8是AIS or AF版?
您的AIS 35/1.4也很吸引人的大光圈,到現在都沒有AF版。
AIS 35/1.4是各家35mmF1.4大光圈中體積最小,口徑52mm也是最小,
Nikon的AIS 35/1.4,把大光圈做的最小一支,價格最便宜,也是經典之作。
你手上的鏡頭好像都是經典耶!

慢慢啪 wrote:
原來是重機車喔!重車...(恕刪)
F4S當初買是為了不想磨屁股支援NON_AI鏡
不過縮光圈測光也挺囉唆就是了
至於帶上山
雖然是到目的地是車載
不過一到目的地就是背在身上了
所以........
F4S滿載的重量差FM2一大截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搞了個MB20弄成F4)
所以F4S還是沒出遠門的時候用用就好了^^
(NIKON的底片機身我有FE FM2 F4 F4S F100 F100還沒到)
55F2.8AF版的很不好找
就算有也貴
反正微距手動慢慢對焦是很合理的
所以當然是AIS版和AI版的(我有兩隻)
說到這隻鏡頭
也是便宜又大碗的代表啊
至於AIS35F1.4
當初是在國內買中古的(反正這隻在國外買不會比較便宜)
相當實用的鏡頭(相信AF化也是早晚的事)
算是FM2的機身蓋吧
台灣山林紀錄
http://www.wretch.cc/album/FloatBird
FloatBird wrote:
所以當然是AIS版和AI版的(我有兩隻)
說到這隻鏡頭
也是便宜又大碗的代表啊
AIS Micro 55/2.8是Nikon公認最銳利的鏡頭之一,
也是要收集的對象,
現在行情沒有低於4k以下,品像好的要8K,
等很久了,這支還沒有買到,你竟然有兩支,都給你買走了,
難怪我都買不到,
你覺得AIS Micro 55/2.8這支鏡頭如何?
我覺得外型還不錯,很好看,很多Micro鏡頭長得有點奇怪,
另一支K Micro 55/3.5也長的很好看,
這兩支不同版本你有沒有特別的看法? 哪一支先買比較好?
用微距慢慢對焦,去抓自己要的焦點,自己控制有一種樂趣,
如果要AF會覺得買新的AF Micro 60/2.8,不過我對AF的興趣比較低。
AIS Macro 55/2.8還沒有停產,可以買到新品,
另外,Macro 55 F2.8有AI的版本嗎?

慢慢啪 wrote:
AIS Micro ...(恕刪)
這隻之前是NIKON四隻最銳利的鏡頭之一
不過這倒不是我的考量
我的考量還是便宜
還有這顆應該沒那麼貴吧0.0
還是又漲價了
我剛查了一下我兩顆品像很新還附1:1接環
一顆也不到台票三千
不過是在NIKON的DSLR被CANON打趴的時候買的就是了
那時NIKON的手動鏡大概是最便宜的時候了
至於版本
我到是沒注意
我只能確定我有一隻是AIS的
55f3.5應該會更便宜吧0.0
我猜
至於效果
我覺得不錯
NIKON手動鏡便宜又大碗的代表之一
雖然我頂少拍微距^^
臨時也只找的到這一張
FM2+REALA100
台灣山林紀錄
http://www.wretch.cc/album/FloatBird
慢慢啪 wrote:
想請教Taipei 101兄,數位化後,您對器材的玩法有沒有造成影響?
因為鏡頭如果不能上數位機身,我的興趣就不大,
已經沒辦法只拍底片,最好是數位與底片都可以共用一樣的鏡頭,
Leica M8的數位化,也懷疑Leica的專長不在電子的領域,
M8的品質跟畫質,並沒像底片機的水準,
還有把M鏡頭轉接到Canon機身,用這種方式達到數位化,
但總覺得好像是拼裝機,
所以就一直只有留在Nikon了。
我目前對於數位裝備的需求不高
一台Canon PowerShot G7就夠我使用了,我覺得效果也還過得去
我心裡曾有過跟您類似的盤算
看到Zeiss出ZF鏡頭
原本有衝動進一台FM2,有需要再敗DSLR
這樣就可以兼顧數位與傳統的領域
F接環的鏡頭群也都能共用
不料我不小心誤入歧途玩起RF相機
看到Zeiss Ikon, Rollei, Bessa, Hexar RF, Leica M
讓我又興起懷舊的念頭
我個人是有點蔡司情節,看到ZM系列遠比ZF齊全
就更無後顧之憂了
至於數位化的問題
你提到的M8也許很多人批評
它的設計理念與操作方式自樹一格跟市場主流完全背離
但是我覺得照片呈現的效果還不錯
最不滿意的一點是........售價
我還是繼續拿仿旁軸外觀的G7就好

Taipei 101 wrote:
我目前對於數位裝備的需求不高
一台Canon PowerShot G7就夠我使用了,我覺得效果也還過得去
...(恕刪)
想了一下您說的G7就夠用了,也是很有道理,
以前用底片,捨不得按快門,鏡頭也沒有幾支,
數位化以後才開始收集老鏡頭,除了價格因素,還有很多是懷舊的因素在裡面,
Zeiss情節我也蠻嚴重,很希望ZF可以把焦段補齊全一點,尤其廣角端,
想在請教Taipei 101兄,RF除了把玩經典與體積小,廣角鏡頭好棒,
還有哪些是很吸引人的特色?? 就是為什麼這麼喜歡RF呀?
一直存在的印象,就是RF的廣角變形控制很棒,RF的體積小,
RF的快門很輕聲音小,RF的觀景窗小,RF沒有反光板的震動,RF的鏡頭素質高,
都是RF吸引我的地方。
第一是SLR玩過了,RF還沒有玩過
第二是因為復古與懷舊,還有純機械結構相對保值
第三是我使用的鏡頭焦段大多數以標準及廣角為主,RF於望遠端的不便對我影響不大
第四是目前RF的接環幾乎一統,無論是福倫達、Zeiss ZM、M-Hexanon、M mount
甚至L39的螺牙老鏡也可以透過轉接環使用,機身與鏡頭的搭配非常彈性
不管是電子快門(R2A, R3A, R4A, Hexar RF, M7)還是機械快門(R2M, R3M, R4M, Zeiss Ikon, M3, M6, MP)一應俱全
數位的解決方案也有(R-D1, M8),只是價格不怎麼平易近人
但有這麼龐大的鏡頭群支持,數位的遠景是可以期待的

Taipei 101 wrote:
我喜歡RF有幾個因素...(恕刪)
>>>第一是SLR玩過了,RF還沒有玩過
今天事情太多,到現在才有空跟Taipei101兄回應,
同樣都是喜好攝影與器材,
心裡的想法以及對器材的看法應該會很接近,
01也因為攝影同好,有緣的聚集一起討論,
我用心的體會回文中,文字裡真正表達的意義,是否真的聽懂了,
瞭解別人組器材的想法與經驗,對自己非常有幫助,減少時間與金錢的浪費。
您說的誤入歧途玩起RF,
喜歡玩器材卻沒有玩過RF,有一種遺憾,
昨天想了一個晚上,想要體會用RF的心境與改變自己的需求,
現在玩器材要玩好的不要玩多的,
然而手上大都是廉價器材,經常想買沒用過的鏡頭,買的也是差不多的價位等級,
上網看見人家說好,人家介紹,只要便宜就會去買,便宜累積多了也花了不少錢。
跟F兄說過的主要是便宜的想法一樣,但是這樣就都只能用非心中慾望的鏡頭,
像Leica的鏡頭覺得太貴,反而沒有用過,沒有享受過高檔貨,
以前是先求有再求好,是不是該換成求精不求多,
如果要精要好,那我應該趕快脫手現在的器材,
按照自己的需求,從新建立系統,不知道這樣作法 (玩法) 對不對?

但是,又會擔心,用了Leica會不會感覺跟Nikon差不多??
>>> 第二是因為復古與懷舊,還有純機械結構相對保值
只要相機不需要用電的,或者是電池只提供測光使用,
我就特別的有興趣,感受到一樣喜歡復古與懷舊,
相機就好像是我貼身的手錶與戒指一樣,經的起時間的考驗,
更可以累積感情,對機械相機的信任感,不因時間減少,
然而幾年數位化後,強大機身的功能,各種花招與宣傳,
科技產品帶來了轉變,不斷出現更好的產品,
多了方便,但是不斷的需要升級,沒有了感情。
我們剛好經歷攝影百年來,最大一次的衝擊,
有幸經歷這個年代,親身經歷攝影的大改變,寫下歷史。
>>>第三是我使用的鏡頭焦段大多數以標準及廣角為主,RF於望遠端的不便對我影響不大
一樣的,我喜好的焦段,要風景與人像,大約是20mm~135mm,
廣角喜歡用RF ,標準與望遠喜歡用SLR,
還有喜歡SLR很多大光圈的鏡頭,
RF我不熟悉,不知道RF大光圈的鏡頭多不多??
器材大概需要RF, SLR同時使用,各取各的優點。
>>>第四是目前RF的接環幾乎一統,無論是福倫達、Zeiss ZM、M-Hexanon、M mount
甚至L39的螺牙老鏡也可以透過轉接環使用,機身與鏡頭的搭配非常彈性
這點第一讓我想到的是,趁現在RF數位化尚未成熟,
趕快把需要的RF器材與鏡頭買好,
不然等數位RF完成後,不知道這些經典器材會漲價到多離譜,
猜想Taipei 101兄早就盤算好,也應該收的差不多了吧!
不過我現在入場,已經太晚了,很可惜。
本來要採用ZF為主,現在發暈中,不知道器材的路,接下來要如何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