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不屑數位、3D 蝙蝠俠導演:膠片畫質無可比

再過個幾年
膠捲慢慢買不太到時成本爆高
他可能就會被迫採用他不喜歡的技術來拍片了

就像底片機、CRT螢幕一樣
DC/DSLR、LCD不一定最好
但就是便宜普及...
舊時代的好東西就這樣被潮流淹沒了

berlinnm wrote:
不只是商業片?電影院收錢放映的就是商業,至於導演認定是什麼,對觀眾而言並不重要


電影早已是公認的八大藝術之一
一個用功的導演,不僅會在故事情節/道具布景/運鏡技巧多所考究
對於畫質呈現的堅持,亦是他認為作品完整性的一個環節
所以,電影賣座,只是投資者不會因此血本無歸罷了,跟電影本身也無關
但電影叫好,將成為日後所有追隨者效尤,以及影評史學分析上,重要的參考資料

當然你可以當一個做足功課的觀眾,也可以當一個花錢不動腦的觀眾
這是個人的選擇,無法勉強
我覺得好萊塢的大導演的情況跟一般大眾不能相提並論吧
他們一部電影的製作預算
可以讓他們能用到最好的膠片
或是最好的數位器材
想搭什麼樣的場景就直接搭
想做多好的3D就找人做
到了這種程度其實數位跟類比的界線會變得很模糊
剩下的可能只有導演本身自己的喜好而已

記得之前不知道看哪部片的幕後花絮有提到
史蒂芬史匹柏也是底片的愛用者
不過他所用來剪輯影片的器材
可是好萊塢專門為他量身打造的

而我們一般人能拿到的可能是不知道哪天要停產
也不知道店家囤積多久的底片
配上很久以前出的鏡群所拍出來的相片

或者是半吊子的數位相機配上便宜的鏡頭
然後在那邊說數位相機好或是傳統相機棒

其實跟那些好萊塢導演的立足點是不一樣的

江拾ONE wrote:
最後膠片還是會進數位後製調整顏色(恕刪)


就知道有人會用這個論調想要來封底片玩家的嘴!
科技越來越進步很好,但~
不過就是利用一下科技的進步與方便性而已啊。
那又怎樣?那樣底片就不是個東西了嗎?
底片玩家哪個不是轉數位檔上來分享,
但味道終究跟數位拍出來的不一樣,
要不然幹嘛有數位相機要出底片調控擋?
推薦淋雨之後再吹風
很多人言之鑿鑿的說底片過幾年就會消失,
就跟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一樣,
講的人喊得很爽!
事實上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80年代最紅的電影之一回到未來三部曲,
為甚麼可以在30年後,發行藍光的Full HD版本呢?
因為他是用底片/膠片拍的呀!

假設又過了30年,
到時候,主流的數位影片規格是Double Full HD(我亂掰的)
請問,
現在使用最新Full HD 1080p格式拍攝的數位影片
有可能在將來,「完全」轉換成Double Full HD嗎?
可是回到未來三部曲還是可以辦到喔

數位照片/影片是取樣的結果
保留了膠卷,才有取樣的空間
追求片幅的大小,不是沒有意義的
不然IMAX投資是投資心酸的嗎...
jly wrote:
底片不論在色彩層次或立體感上都勝數位 ,

尤其是暗部層次上 , 數位多半是灰濛濛的 , 底片的表現就很自然 ,

這點在投影機上特別明顯 , 暗部不佳的話 , 畫面就沒精神 !

也是有看過數位表現不錯的片子 , 例如紅色機尾 ,

但是就是覺得假假的, 立體感及臨場感都欠缺 ! 就是一個假 !
...(恕刪)


原來是醬子啊,
難怪,現在大家都在拍底片,數位快沒人拍了…


要不要看看這篇

值得觀察的一點是,今年有到近期才更新數位放映機的影廳看過電影的朋友都會發現,
新的數位放映機明顯畫面更亮,色溫更高,畫質更清晰銳利,
明顯有別於過去低色溫低亮度又超模糊的膠捲派畫面風味
,與好幾年前較不成熟的數位放映機,
膠捲放映與最新的數位放映兩者畫質好壞差距越來越大,難怪膠捲放映早該被淘汰,
過去有人說想要在家中追求像電影院那種膠捲派風味的畫質表現,那是因為過去沒有數位放映或是好的數位放映,
但現在新的數位電影院早已開始追求畫面更亮,色溫更高,畫質更銳利的畫質風格,
這就和i-PK的理念不謀而合完全相同,這種畫質才是王道,
所以在家中觀賞電影當然也是要走在正確且進步的方向,就是要擺脫過去傳統老舊與不合時宜的觀念,
過去是因為在電影院的放映機或是在家用設備無法做到高亮度高色溫與清晰銳利的畫質,
現在已經可以輕鬆做到,所以現今的電影院或是家庭劇院當然也都在追求高亮度高色溫與清晰銳利的畫質,
這才是進入數位時代觀賞電影的新態度與正確觀念,
而不是去扼殺新器材的性能,不進而退的調成低亮度低色溫與模糊畫質,
因為電影院已經開始轉變與進步,在家中觀賞電影的我們也不能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的老膠捲時代。



轉載至:
膠捲已死,數位為王 電影全面告別膠捲時代?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My%20Documents/%E9%9B%BB%E5%BD%B1-%E6%95%B8%E4%BD%8D%E5%8C%96/%E8%86%A0%E6%8D%B2%E5%B7%B2%E6%AD%BB%EF%BC%8C%E6%95%B8%E4%BD%8D%E7%82%BA%E7%8E%8B%20%E9%9B%BB%E5%BD%B1%E5%85%A8%E9%9D%A2%E5%91%8A%E5%88%A5%E8%86%A0%E6%8D%B2%E6%99%82%E4%BB%A3%20%20-%20%E5%A5%BD%E8%90%8A%E5%A1%A2%E9%9B%BB%E5%BD%B1%E6%83%85%E5%A0%B1%E8%AA%8C%20-%20i-PK%20MOVIE%20%E5%85%A8%E7%90%83%E9%9B%BB%E5%BD%B1%E6%83%85%E5%A0%B1%20-%20i-PK%E6%98%A0%E5%83%8F%E3%83%BB%E9%9F%B3%E5%A3%B0%E6%8A%80%E8%A1%93%E7%A0%94%E7%A9%B6%E6%89%80%20-%20Powered%20by%20Discuz!.htm

密斯特比爾 wrote:
但....
20年後看現在的底片、數位
通通不及格...(恕刪)

沒有到通通不及格啦
記得現在不少片的原始影像已經是4K了,二十年後應該能應付

以前老爸購買LD的T2時,畫質也令人印象深刻,現在看BD也不覺得有畫質過時的感覺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Level E wrote:
轉載至:
膠捲已死,數位為王 電影全面告別膠捲時代?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My%20Documents/%E9%9B%BB%E5%BD%B1-%E6%95%B8%E4%BD%8D%E5%8C%96/%E8%86%A0%E6%8D%B2%E5%B7%B2%E6%AD%BB%EF%BC%8C%E6%95%B8%E4%BD%8D%E7%82%BA%E7%8E%8B%20%E9%9B%BB%E5%BD%B1%E5%85%A8%E9%9D%A2%E5%91%8A%E5%88%A5%E8%86%A0%E6%8D%B2%E6%99%82%E4%BB%A3%20%20-%20%E5%A5%BD%E8%90%8A%E5%A1%A2%E9%9B%BB%E5%BD%B1%E6%83%85%E5%A0%B1%E8%AA%8C%20-%20i-PK%20MOVIE%20%E5%85%A8%E7%90%83%E9%9B%BB%E5%BD%B1%E6%83%85%E5%A0%B1%20-%20i-PK%E6%98%A0%E5%83%8F%E3%83%BB%E9%9F%B3%E5%A3%B0%E6%8A%80%E8%A1%93%E7%A0%94%E7%A9%B6%E6%89%80%20-%20Powered%20by%20Discuz!.htm

不知道你在轉貼什麼東西.....
起碼也給個能看的連結吧


膠捲已死,數位為王 電影全面告別膠捲時代?
我是Hiroyuki

ca1123 wrote:
很多人言之鑿鑿的說底...(恕刪)


現在到底是數位在鄙視底片
還是底片在鄙視數位?
怎有人的回文感覺用底片拍攝似乎就是高高在上
不可一世的感覺?

這不就工具使用不同而已不是嗎ˇˇ?

hiroyuki2243 wrote:
不知道你在轉貼什麼東...(恕刪)


感謝…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