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早逝的小巨人: Contax APS底片機 Tix


butterdada wrote:
__________...(恕刪)


好厲害呀~~~連反差大的陰天天空,
也能把細節表達出來!! (驚)
然後顏色也是我喜歡的淡色系,
(有股"蛋蛋"的哀傷感...)

漂亮!!

dormcat wrote:
對大部分一般消費者來說, APS 最大的缺點, 在於它並沒有比 135 底片便宜或方便......

......可是 APS 既沒有比較便宜, 沖洗也並不方便 (小型店家不見得負擔得起新機器)
更重要的是, 相機的體積重量並沒有明顯降低
當 Olympus 能推出像喵兔一樣輕巧的 135 全幅機, APS 就失去了它最大的優勢...(恕刪)


在dc還沒普及到全面採用aps-c之前,現階段m4/3當然有存活的空間,但是以科技進步的速度,它還能活多久?

您敢肯定20年後m4/3系統還在市場上嗎?

所以小弟一直說的就是:看看aps的過去,想想m4/3的“未來’。

畫質是APS沒落的主要因素?小弟沒這麼說吧?

所以我也不知道您是如何從我的回文得出這樣的結論,

至於片幅較小在景深跟焦長轉換及高iso上的弱勢---這種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就不必再重提了吧?

『對大部分一般消費者來說, m4/3最大的缺點, 在於它並沒有比 aps-c dslr及evil便宜或方便......
......更重要的是, 相機的體積重量並沒有明顯降低
當sony能推出像gf1、ep1一樣輕巧的aps-c evil, m4/3 evil就失去了它最大的優勢』


引用您的分析再改幾個字,您不覺得m4/3目前的處境跟aps底片比起來差不了多少嗎?

另外,小弟想討論的重點是m4/3這個系統跟aps-c及ff比較下的未來發展劣勢及瓶頸,

正巧看到達叔這篇文章,順便講一點個人看法而已,就請各位m4/3的擁護者們無需太過認真跟我計較了,

其實長期來看我連aps-c都一起看衰耶XD。


我覺得4/3的危機還是在於『量』

同樣設計、製造一片sensor,sony除了自己的alpha和e接環系統,還有nikon和pentax兩個買家。但是panasonic只有自己和olympus的m4/3兩個主顧(啊?4/3聯盟?說大聲點,我聽不太清楚),更不用說nikon下單的量遠勝其他人。在這種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世界,沒有『量』、什麼都是幻覺,產量不夠,就沒有足夠的利潤投入下新產品的研發,同時你每片sensor都要分攤比別人高的設計、製造成品,這個循環多來幾次,你的產品就會陷入『比對手貴,又沒有比對手好』的困境中。
APS除非為了收藏懷舊,已經沒有入主的價值
連照像館小妹都已經不知道這是何物,一問三不知
還是老老闆出來出來跟我說已經不收這種片來洗
底片也已經停產,留下來的都是庫存(不知日本情況如何)
看到這相機就好像看到以前的126 127相機
只能徒留回憶啊!
MOUSE73 wrote:
您敢肯定20年後m4/3系統還在市場上嗎?
底片和黑膠唱片不都還在嗎?
你如果說它們都是類比訊號, 那好吧, BD推出至今也沒能取代DVD, 甚至連VCD都還有一定的市場

MOUSE73 wrote:
畫質是APS沒落的主要因素?小弟沒這麼說吧?
所以我也不知道您是如何從我的回文得出這樣的結論,
「在類似的系統裡,片幅比較小的會先被淘汰,這是先天規格的不如人。」
片幅小, 影響最大的就是畫質啊, 難道你認為淺景深更重要? 後者得看用的是哪顆鏡頭
碰上了非得縮光圈才拍得好的大片幅鏡頭, 不見得贏得了可以全開光圈的小片幅鏡頭

你知不知道2008年9月, Leica 推出了S系統, 片幅是 45 x 30mm?
依照你的理論, S系統應該可以取代 135 全幅
不過兩年多過去了, S系統的聲勢大概比當年 APS 推出時還要冷
同理, Nikon D3 推出後, 全幅機仍然停留在頂極市場, 沒有向下發展
雖然 Canon 5D2 和 Sony α850 努力往低價位移動, 但仍然遠不及 APS-C 入門機種的銷量

MOUSE73 wrote:
至於片幅較小在景深跟焦長轉換及高iso上的弱勢---這種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就不必再重提了吧?
追求淺景深人像照算是這幾年 DSLR 普及化後的潮流
在 APS 推出之時, 一般的消費機光圈都不大, 除了像喵兔那種特例之外, 定焦機也很多是 f/8 起跳, 變焦機更小
一般人出門都是拍人帶景紀念照, 也用不上大光圈鏡頭

焦長轉換是 APS 底片推出時遇到的問題, 因為那時 135 發展到頂點, 可換鏡頭幾乎都是 135 規格
可是你看看現在市面上「數位專用」的鏡頭比較多還是能用在全幅機身的鏡頭比較多?
DSLR 普及化連帶使得便宜、輕巧的kit鏡成為主流, 反而擠掉了全幅機/鏡的地位

MOUSE73 wrote:
其實長期來看我連aps-c都一起看衰耶XD。
如果明天有人推出能收斜射光的感光元件, 小片幅很快就會被淘汰, 但稍大的片幅 (如S系統) 也佔不到便宜
的確 M4/3 會死的比 APS-C 快, 但這是因為 M4/3 一直沒有站穩腳步的關係
Panasonic 和 Olympus 策略錯誤, 沒料到一般人 (尤其是女性) 寧可犧牲操控性和邊角畫質, 也要有更小的體積與更簡約的外型
今天如果是 Sony 用 APS-C 的片幅出一台 GH1, 而由 Panasonic 用 M4/3 出一台 NEX 大小的機身搭配定焦餅乾鏡, 受歡迎的程度就會倒過來

佔用了達叔的樓說了很多不相干的事, 不好意思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考慮到20年 真的太久了啦
地球都不知道還在不在哩

不過M4/3到時候倒了 也不錯啊
那時候使用M4/3 就變成反骨人士 正合我意

butterdada wrote:
__________...(恕刪)


MIHO 美術館阿~~真是懷念阿~~樓主拍得真不錯...

得意隊友 wrote:
請問那那幾家有在賣呢?我有點心動了



心動就買T3吧! 跟Tix系出同門, 但至少T3用的是135底片, 還有一段未來可走. APS底片大概上個月全台唯一的銷售量就是達叔這幾捲吧! 覺得達叔真是好偉大!
APS底片大概上個月全台唯一的銷售量就是達叔這幾捲吧! 覺得達叔真是好偉大!
===============================

我噗嘖了一聲!

butterdada wrote:
考慮到20年 真的太久了啦 orz
地球都不知道還在不在哩 XD...(恕刪)


抱歉在達叔的場子廢話這麼多,不過所有的假設當然是以地球還沒被人類毀滅為前提啊!

話說,從觀光地區開始看得到幾部數位相機到現在也不過大約20年吧,

這20年之間數位的發展改變了很多事,音樂卡帶被淘汰、VHS被淘汰、DOS介面電腦被淘汰、

底片相機被淘汰(雖然我自己也還在用,但各大廠早就沒出新機了卻是市場事實),

結果是數位時代的產品一個風向不對就可能面臨危機,沒看準趨勢轉型成功就會失去競爭力,

雖然我肯定M4/3必定會比APS-C早死,但是只給它5年、10年的壽命未免囂張了點,

所以20年是比較厚道跟保險的說法啦。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