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人小言微的小小期望,希望熱愛底片的人們多拍多分享

底片菜鳥,
不敢有什麼心得,
只知道按快門,
贊助幾張.................











全部都是Contax T3拍的.
Lost in Lens http://blog.yam.com/buena009 FB/ivan.liu.39
小弟拍數位, 也拍底片, 拍數位除了練構圖,
遇到大景的時候, 可以多拍幾張用量來補技術不足,

至於底片, 小弟週遭玩攝影的朋友幾乎都是玩底片,
所以也漸漸的被底片的fu給毒到, 其實也不需要神話底片有多好!
我純粹只是喜歡那種粒子感, 與顏色的飽和度,
只不過技術不夠好, 只能拍出前面幾位前輩所說的糖水片,

在新竹台北, 都可以找到沖片便宜的店, 可是這次回高雄,
去問了沖片+底掃, 竟然一捲要價150~
請問有南部的前輩, 有價格比較合理的嗎?
新竹沖片+底掃只要85~90元而已~

以下照片都是用FM2 + 35-135mm 拍攝~











haytt wrote: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五、六年前開始使用數位相機,算是早期支持數位相機方便性的用家之一,這期間我換過大約四部數位機身,大約花掉我20幾萬,可是幾乎每一年我都會蠢蠢欲動地想要採購更高階的數位相機,說得好聽點,每一個新版本的數位相機都給我新的期待,但很快地就失望了,如果拿這20萬來拍底片不知道可以拍幾千呎了,有一個醒悟我必須說出來,或許我早就習慣底片機拍出來的味道,也不斷試探高階數位相機的極限,但是高階數位相機除了讓我更方便地拍出能看的片子以外,我幾乎都不太想留下這些作品,因為那種感覺就是在一片互相抄襲拍攝與後製方法的同時,跟別人拍的有什麼區別?

若說有,那得看我的後製能力才能定勝負,但自問我的後製技巧並非無人出其右,就算我很自覺謙卑地學習後製以便確保產出的片子有一定的品質,是我的能力還是很有限,沒法達到一流的水準。

從換位思考出發,試問有多少人真的懂後製?如果同樣以傻瓜相機模式拍攝,我只能說一句話,任何傳統傻瓜相機都是全片幅,只要挑比較ok的機身,遇到好的題材,拍出來的片子都是很棒很驚艷,根本不必懂後製這檔事,就回憶與記錄這個點上來說,傳統輕便機是很多人忽略的事情。最近有很多人在找輕便機,除了新鮮與好奇之外,也算是在輕便與品質的妥協上找一個平衡點吧。

坦白說,很多人沒摸過也沒見過傳統相機拍出來的味道,也認為傳統相機一定要從FM2等全機械式相機入門,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傻瓜相機目前幾乎都只要一兩千塊就能買到,如果只是純粹的紀錄回憶,不是學習,是一個經濟又實惠的選擇,因為拍攝的量並不多,為了品質動則砸下幾萬塊預算買機身還要再花幾萬塊買大家都瞧得起的鏡頭才能動手拍,拍完之後上網請教人家還得矯情地避開砲火,這對很多人來說,簡直是太沈重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對品質要求高一點,那預算就得追加或者在後製上面下功夫,有人說這個好玩,是的,對玩家來說,這一連串的過程的確是趣味所在,但對一般人而言,DSLR的確在價錢、重量、價錢與軟體上來說都是一個負擔。

問題就在於數位你什麼都不懂也可以用,不少用數位的人拍了幾年還是認為相機的平均測光在任何情況下測出來的就是跟你現場看到的一樣,沒有曝光補償的觀念。而後製這件事,其實當拍攝時設定機身的飽和對比等參數時,恐怕大多數人的依據也是「爽」而已吧,那同樣地要如何後製,好像也很少看到坊間有書可以從理論架構教導什麼狀況應該要如何從原理上判斷,並做出對應的處理,網路上時常看到一堆教學文是告訴你這裡要拉到0.0.0,那裡要拉到255.255.255,卻沒說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好像通常也是「爽」。但這樣一樣可以生產影像,很多人一樣用得很快樂,縱使有不少人連自己的相機有沒有移焦,有不少人連要先半按快門對焦才能全按下去也都不知道,但這也都不妨礙數位可以拍。。。

Zeiss Ikon跟日系單眼比入門的門檻較高,會買的大概都是已經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現在的問題就是在於光靠這批人恐怕無法減緩市場的萎縮,而對底片沒什麼認識的人要說服他們來拍也很困難。在這麼不景氣的年代確有很多人可以整套八萬十幾萬直接投入數位,這種M型化的消費取向恐怕我們也無法影響到什麼。
看完以後~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於是決定......
馬上再衝到網拍上......老闆~再來個20捲RAP吧

布萊恩3425 wrote:
小弟拍數....
以下照片都是用FM2 + 35-135mm 拍攝~ (恕刪)


AF 35-135/3.5-4.5 ?

這支我也有也是底片
但是我為什麼你拍的這麼好

底片加油加油

價格下降下降
最近又把放在防潮箱的老相機Contax RTS + 50 F1.4的給拿出來拍,雖然DSLR也還在用

但底片的感覺還是有其特殊的另人想一而再的拍





推~請大家多多推廣底片的好~其實花費不多臘~
小弟常用新台幣7000元在電子海灣網拍到的 Yashica MAT 124 拍攝~ 它已經五十多歲了
試想~與120底片同等級的數位機身要多少錢??!!! 20萬!!30萬!!
這些差價可以讓我有拍不玩的底片~

黑白底片: 上海 GP3 120 一捲60元

獻醜了~









布萊恩3425 wrote:
在新竹台北, 都可以找到沖片便宜的店, 可是這次回高雄,
去問了沖片+底掃, 竟然一捲要價150~


請查詢「金緯」(榮祥),在同盟路上
沖掃有一定的品質

Walt Yu wrote:
問題就在於數位你什...(恕刪)


其實Walt Yu兄點到很多很實際的問題
這就是現況
但我覺得也無須太悲觀
市場才是決定產品的存續的關鍵
想辦法把市場萎縮的速度減慢,也許可以拍久一點

另外讓我投身底片的原因是
相機的質感和做工實在讓我愛不釋手
手上超過40年機齡的機子就有3台
未來還想繼續收藏
就算有那麼一天底片不再存在,這些機子還是很好的收藏品
況且全機械的相機要修理比起數位容易多了
有些料件甚至可以自製(成本不計)

我是Hiroyuki
To EF|芒果,

沒錯就是那隻鏡頭~ 不過, 拍的好是您過獎了~

就是愛拍而已~

To hiroyuki2243,

金緯我知道~ 有朋友去沖過正片, 您知道負片沖掃多少錢嗎?

贊助一下
FM2+Nikon AIS 50 1.2+Fujifilm Reala 100+福田沖掃
不知道為什麼拍起來有暗角
有加保護鏡+遮光罩??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