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底片跟數位的差異....這麼大!?

我沒有 DSLR, 只有高階 DC
如果是套用EV值的觀念
或是使用專業測光錶
理論上測光值不應該有差別
如果用Minolta測光錶跟灰卡, 測光值很少出差錯
我朋友用NIKON DSLR差距有比較小
不過結論一樣是DSLR的測光值用到底片機會過曝一些
而我的DC誤差更大(沒有一格至少也有2/3格), 各機型也許不同
原因我認為很簡單, 廠商對於ISO值有灌水之嫌
底片時代的不同機身都有可能有不同的測光值 ,數位跟底片會有不同更沒什麼好奇怪的
另外底片也不像數位 ,曝光差幾格可以很明顯的一目了然 ,肉眼觀片或掃描也是會有誤差的環節
還有不同底片跟 CCD/CMOS 的感光曲線也有差異 ,也可能只在某個 range 內的 EV 值比較接近

如果機身是有測光功能的底片機 ,最好還是先用一捲正片去測試各種測光與曝光狀態的組合 ,這樣比較能夠確實掌握曝光條件
Taipei 101 wrote: ...(恕刪)

不過結論一樣是DSLR的測光值用到底片機會過曝一些
而我的DC誤差更大(沒有一格至少也有2/3格), 各機型也許不同
原因我認為很簡單, 廠商對於ISO值有灌水之嫌


我自己的DSLR和Minolta 4F 點測約略差0.7EV
說約略,是因為這數值不包括螢幕校正這類色彩管理的部分
要100%精確,也太搞缸了

Fox_huang wrote:
.....(恕刪)
到底拍攝者要追求美麗還是真實 ,有時看風景的大作 ,感覺很震撼........為什麼現場沒這樣的顏色,居然也能拍出來

這到底要贊歎呢 .還是要反思呢

一個皮膚顏色不好的女生拍出來變粉嫩,白裏透紅..那是好還不好呢


Fox_huang兄說的太好了

這就是"再現"與"表現"中的抉擇阿

一樣是正片,有人喜歡它能還原"真實色彩",再現一切
有人卻喜歡拿它拍黃昏色溫,嘗試色彩"表現"

攝影的擬真特質,讓它既是紀錄又是創造,既是再現又是表現,看似很客觀其實也很主觀

重點在你自己的選擇了

套具別人說的話
"真,或許存在,假,純屬人為"

離題太遠,到此打住
謝謝!
九份老街 wrote:
以上說法,到是第一次...(恕刪)


Nikon好幾台ISO200起跳的
實測其實是ISO160左右
同樣快圈快門去拍
同ISO值的底片會過曝一點沒錯

然後就是像FM2這類機械式相機在測光多半是中央重點
沒有點測和矩陣測光
在拍攝時也是要注意

像這種比較
應該還是要另以測光表為準
才能得到正確曝光來比較
My Bolg: http://jumpman2013.pixnet.net/blog
jumpman wrote:
Nikon好幾台ISO200起跳的...(恕刪)


所以這說明了...真的..底片跟數位真的不要再比了 ,我認為發展至今 .數位跟底片二者方向己經分離了
早期還能說數位相機是以底片的思維在開發 ,但數位影像至今超過10年了,技術上早就脫離底片思考模式
我並不是說數位好還是不好 ,而是應該把數位相機當成是另一個時代的產品而不要跟底片機應用上做相對的比較

就像拍電影還有膠捲(現在有的改數位) ,但拍電影的就用磁帶 意思是一樣 ,二者同樣呈現影像 .但由於製作方式不同 ,機器研發方向也不同

所以每種相機都有每種不同測光方法 ,點測,中央重點,平均...那個好....要看現場光線....最準的測光表並不代表就是正確的曝光值 ,加上有的鏡頭鏡片透光率 ,當然不可能每種相機都可套用同一個曝光值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jumpman wrote:
Nikon好幾台ISO200起跳的
實測其實是ISO160左右
同樣快圈快門去拍
同ISO值的底片會過曝一點沒錯

我用的是Canon PowerShot G7
ISO200我估計只有ISO125的感光度
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通常不可換
所以給了廠商在其中動手腳的機會
數位機消費者所在意的噪訊
只要在ISO值上面動手腳即可產生抗噪訊能力提升的假象
反正CCD又不像底片可以換, 不容易被抓包

G7在ISO200的噪訊明顯比ISO100多
但實際上它的ISO200約等於ISO125
它的ISO100恐怕只有ISO64的水準
這是很高明的騙術
我較常使用的是寬容度低的正片
第一次拿G7當測光錶時
整捲都過曝, 所以現在學乖ISO都調成兩倍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