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

FUJIFILM的X-Tra 400底片真的好用


benny wrote:
那是當然,調整方式就...(恕刪)


測光的經驗大家一起來分享吧,機型/測光機構也一併分享
讓現存的底片使用人有更多的參考,也讓初踏入的人減少失敗率

我是用OM-1,除了測光表之外,其餘全機械
我所說的調整EV,並非機身上真的有EV旋鈕
我是看測光表的指針,去轉動光圈/快門,調整指針的高低(EV)

OM-1測光屬性偏向數位機的“偏中央測光”
也就是裂像對焦屏上的中央那一大圈吧

偏中央測光不如點測光的精準,但我一般是這樣拍照的
先對著畫面中間亮度的地方測一下光
再對高亮度、低亮度分別測光
接著再衡量一下我想表現的東西,決定最後的曝光量

類似OM-4的多點平均測光功能吧,只是OM-1沒有電子腦,所以我是自己衡量的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體驗OM-4,感覺好像在玩空戰遊戲,先鎖定多點目標後再發射
很好奇被譽為“光之駕馭者”的OM-4是否真的那麼神奇

底片(不單指FUJI X-TRA 400),我覺得低光時的吸光量會減弱
也就是感光度不像數位那麼的“線性”

所以要比測光表提供的數據,再多增點曝光量,才會類似同ISO下的數位所拍的亮度
有時直接增個1.0EV也僅剛好而已,這多發生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如室內照)
我調整EV不敢幅度太大,一般是1.0EV為上限
另一方面,為了顧及安全快門,老時說也真的無法調太高
尤其是室內,最大光圈下,0EV快門也逼近安全邊緣
我雖知道這光線應該要增0.7~1.0EV,但為了不手震,也實在沒辦法
拍出來也大多鳥鳥的,所以我後來才愛用這捲X-TRA 400
至少可以比我之前慣用的ISO 200底片,多爭取點快門時間
事實上,有時ISO400還是不太夠,所以我敗了更大光圈的f1.4的鏡頭
但也只是剛好實用而已,快門還是只有1/15~1/30左右

還有就是底片在低光的部分顆粒變粗、色調變怪
如果不想表現出這部分,就要想辦法去避免了

高亮度的部分,拍起來容易泛白或是偏藍
我不知道是否應該裝片UV鏡?或是所謂的天光鏡?

數位很容易可以切換白平衡,所以濾鏡的有無不是很重視
但底片無法改變白平衡,等於是都用“日光”模式在拍照了
我還沒有試過濾鏡,這年頭也很少人能介紹底片該如何搭配濾鏡吧

負片的話,我是拿到掃描檔後進電腦調整色偏
不過我的後製功力不是很好,只能微調,偏太多了我就無能為力了

FUJI的X-TRA 400我覺得室內日光燈的色偏比較少
Kodak的底片,室內日光燈下會變很綠
我會後製拉高粉紅/紫紅糾正色偏

秋天到了,與春天一樣,北京開始有很棒的光線與藍天
冬天的時候也不錯,會有很藍的天色出現
不過一般都是霧茫茫的天色,只有大風、雨後才會有好天色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這年頭也很少人能介紹底片該如何搭配濾鏡吧

網路上資源很多,B+W 甚至有一本 Filter Handbook,不過都是全英文
需要的話可以用私訊告知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不好意思 小弟是底片新手 有個笨問題

我之前拍過兩捲Xtra 400 都是用iso 400去拍

現在這捲是用iso 200去拍 那假如我遇到某些昏暗場景

那我是否可以將iso調到400 去拍一張照片

簡單來說 我是不是可以依照場合去微調iso 200 or 400

之後洗底片的話 也是正常洗

那這樣洗出來的照片會不會有什麼誤差 ?
你的觀念有誤

400的底片調整成200
相機會把底片當200的用,所以會增加曝光時間,也就是會增加亮度

所以遇到光線不足的時候,你應該是設定成200,而非400
400的曝光時間比較短,會達不到你想要的提亮效果

但我覺得調整ISO不算是正規的操作手段
實在不建議新手用這種角度去切入學習仿效
這也會搞亂傳統攝影理論的認知

除非是相機功能陽春,無法介入調整光圈快門
調ISO是最沒辦法的辦法時,那麼可以考慮這麼做

但如果光圈快門是可以自訂的,或者是EV值是可以自訂的
我覺得還是回歸手動調整EV值會比較妥當
這樣學習起來的經驗也比較不會混亂

這有點類似學數位攝影,但是ISO設成AUTO的感覺類似
這很方便,但是不利於學習理論的建構

400設成200,同等於EV+1.0的效果
也算是調整EV的手段沒錯,不過依照相機的設計不同
影響的程面可能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好比測光會誤判,除非你已經了解手上的相機預設值為+1.0
所以我把這視為老手的偏方吧...

不過樓上前輩會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認為底片的ISO有虛標
所以設定時刻意降ISO,覺得這樣感覺是剛好的

這其實與我的感想類似,我覺得這底片還是+0.5EV左右比較漂亮
與前輩建議設定ISO成320的結果是類似的

但這不是絕對值,我比較偏向依照現場光線去調整
當然預先設定成低ISO,也是可以依照現場調整
一切都是習慣性的問題,算是殊途同歸吧!

前輩的另一個理由是底片寬容度高,認為差1EV並無差別
不過我的感想是底片寬容度沒想像的高,或許是因為我只會交給店家洗
外加店家的掃描機設定等等的綜合因素吧

與店家磨合了幾捲底片後,我是依照店家的成果在改變拍攝習慣的
換了地方、換了店家,可能又要再重新磨合了

手工暗房可以玩的底片樂趣我暫時無涉入,也有人400當迫沖當1600用的
我覺得大家可以再多多分享經驗

重新整理一下
400設成200拍,有提升亮度的效果,類似用+1.0EV去拍照,至於為何會提升亮度?
因為相機把底片當200拍,快門會比裝400時還要慢,所以提高了曝光量
所以與沖洗的環節無關,沖洗無須改變,當400沖洗就好

需要改變沖洗方式的玩法是這樣的
好比把400當1600去拍
這時快門速度會比設成400時短,直接當400沖洗的話,亮度會變暗
所以要改變沖洗的手段,用迫沖的手法去增強顯影

這是我這陣子在01上學到的知識
有誤的話請前輩指正吧
茶餘飯後閒著沒事,就順手在網上訂購了一台DIY玩具相機
經過一的多小時的組裝奮鬥,裝上了FUJI X-TRA 400~



第一捲測試照片出爐囉~~
微縮效果強烈,暗角、邊緣畫質嚴重劣化、濃色調取向

挺好玩的,比起機械底片機,連測光都不用了(測了也沒用,快門速度做死的)
快門意外的安靜,是另類街拍利器
但是常常忘記過片,多張疊在一起的失敗照片我就不放了

以下都是拆光圈片+FUJI X-TRA 400所拍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你的觀念有誤

400 的底片調整成 200
相機會把底片當 200 的用,所以會增加曝光時間,也就是會增加亮度

所以遇到光線不足的時候,你應該是設定成 200,而非 400
400 的曝光時間比較短,會達不到你想要的提亮效果...(恕刪)


恭喜入手新機,這台的原始版本是"大人的科學 Vol 25"的贈品,雙眼反光相機
我自己手上也有一台,還幫別人組了兩台........
http://otonanokagaku.net/magazine/vol25/photo_cont/index.html

以下提出幾點

#1
一般來說,室內較為昏暗,通常如果想要得到接近現場光線的照片,應該是減少曝光才對。
在這樣的情形下,提高 ISO 值是正確的。

#2
室內提亮我現在能想到的大概只有幾個目的
1. 讓負片的顆粒小一點
2. 矯正低色溫
3. 個人偏好

#3
OM-1 要注意裝的電池的電壓,錯誤的電壓有可能影響測光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5&t=2504887&r=3&p=1

#4
數位相機的 ISO 標示並不是你可能想像的那樣,最好不要拿來給底片機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9&t=2757325&p=11

#5
真的想要確認相機的測光有沒有問題,去弄個測光表吧!很好用的!

#6
我用 FM2、Contaxt G1、Klasse W 等等都試過 xtra-400 降成 ISO 320 或 ISO 200 拍,都沒有問題。

#7
關於一片死白,也許真的是掃描的問題

以上,如果有誤會的請不要在意,我們還是要繼續幫大家分析一下 X-Tra 400 怎麼拍比較好!
http://flickr.com/photos/bennylee/
benny wrote:
恭喜入手新機,這台的...(恕刪)


我認為這問題,最終還是要看整個環節而非單一
如果手上的系統+慣用店家的結果是如此
與其執著理論,不如依據實際狀況調整
甚至有點類似“配合店家”的角度去拍攝
這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長時間磨合出來的經驗
實在沒必要太跳TONE,免得又是廢片一堆浪費金錢

數位ISO虛標那篇也是爭議很大,我沒興趣去執著那種概念
實際上手上的E-P1與OM-1確實有成果是上的誤差
但是偏差不算太大,反倒是底片要多注意曝光的細節
因為暗部的表現底片可輸大了,增點曝光量則是個好作法

用E-P1扮演閃燈測光參考、長曝參考
都可以在OM-1上獲得實質上的助益
省去用大量底片慢慢練功的步驟

好比我最近拍的長曝,超過1秒的場合,機身測光表已經無法參考
過去人是怎樣拍、怎樣算秒數的我是不懂
我的做法是用E-P1打前鋒就好了

E-P1測得曝光30秒


OM-1參考E-P1的數據後拍出來的成果


當然底片還有沖洗、掃描等影響成果的環節
不過總體來說,雖然不是與數位的成果吻合(本來就不可能)
但也相差不遠的,因此參考數位相機當作“測光錶”也是可以的


尤其是廉價的負片,暗部的表現並不是很好
除非你想刻意拍的黑黑的氣氛,不然最好能免則免
室內要表現昏暗,只要曝光不足的照片,幾乎都被我當失敗作了
嚴重色偏、粗顆粒、雜色等樣樣來

你說的掃描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出現前
好比換一家店、自掃...等等等
我嘗試換過幾家了,很累人、很費事,繼續執著下去得話會讓人想放棄的
每換一家跑出來的結果就不同,這樣要怎麼累積經驗?

所以最後固定了一家下來,一段時間磨合後,覺得還能接受
這年頭拍底片我覺得要盡可能的放開心去拍
並了解到“緣份”一詞的意義,得失心不能放太重
因為如果要繼續執著下去得話,我只有兩個答案~

1.拍正片不掃描(貴)
2.用數位,不再有煩惱(底片再見)

OM-1的電壓我有發過一篇文
我想那不是問題的環節了

用見真章的的正片拍過
依然沒問題

我當時有用數位/底片交互比較過彼此測光得出的0EV差多少
後來得出的結果是,我個人習慣的底片曝光量
在E-P1上顯示的結果是+0.3EV
確實,我用數位拍時,也是很愛用+0.3EV

其實交叉比較之下,你我的經驗還是有諸多雷同之處
只是你用的方法與我的不同罷了
你認為ISO虛標所以要增加曝光量
我是認為磨合期拍的成果偏暗所以之後拍攝時會增加曝光量
其實都是只同一個意思,差別就在手段與習慣性等等的問題

觀點不同的部分,也許與很多其他環節也有關係
但如果牽涉到其他環節的問題,那麼這種完全無基準點的討論
也很難有實質上的討論成果

比較柯達E100VS正片與這捲負片的畫質後
我認為正片的細節與純淨度比較有類似數位的質感

X-TRA細看的話其實並不是讓我太滿意
顆粒粗、異色多

但是廉價的400度負片,還是很有它的魅力所在
benny wrote:
恭喜入手新機,這台的...(恕刪)
EOS 1N + Fuji 400

臨時的約拍
地點在家旁邊的河濱公園
一個小時的即興頂光拍攝
雖然很熱但是只要跟MD有默契tone調近拍起來就很有趣
第二次使用fuji的作品
分享給大家^^

全輯 : http://www.wretch.cc/blog/ew168/14504959















ericwen168 wrote:
EOS 1N + F...(恕刪)


這是中正橋河堤嗎?

Model很活潑、可愛,不過,那邊現在應該很髒亂吧 XD 颱風的時候整個淹進來,犧牲很大阿 哈
是的~!!!
MD betty說她一直想來這拍 (就在家附近)
所以那天就跑去了
不過真的是風災過後有點慘 還好已經整理過一些
照片中有許多場景是平常看不到的 哈!


分享MD的感想
From Betty :

其實真的超愛這集的!!!
一半哥 Eric Wen真的有讓人起乩的功力
對於作品我第一次冒出豐富這形容詞
心情不好的人看一看應該會變開心點(我都豁出去了
還有這是在颱風受災地區拍的,其實它原本很美,然後我們去拍的時候我整個傻眼,路燈招牌告示樹都倒光了,但是一半哥卻超興奮的(果然攝影師的眼光就不一樣)
摁~前一晚臨時揪來的拍照什麼也沒討論,正中午超熱,但是拍的超開心

f750319s wrote:
這是中正橋河堤嗎?M...(恕刪)
  • 9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