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fizi_c wrote:
(恕刪)...
不過話說回來.
最近也想回去底片機玩一下.
但要怎樣接回現在的C家EF鏡頭??
有沒有不用接環就可以直接裝的上的底片機?
C家的系統很簡單,只要是EOS機身,都可接EF鏡正常使用.
auxo wrote:
我的理由很簡單,玩底片的負擔小多了。
我先承認, 我的底片SLR自從開始用DC就越來越少用, 開始用DSLR就完全不用底片SLR了, 上個月把底片SLR拿出來"把玩"時竟然發現裡面還有照了一半的底片, 所以... 我算是數位化比較嚴重的...
我非常認同因為畫質以及其他因素還繼續使用底片的人,可是我真的不覺得成本是因素之一... 舉個例子, 先不算鏡頭好了,如果一台NT20,000的DSLR機身可以拍50,000張(NT20,000等級的機身廠商提供的快門壽命應該都不止50,000次吧?), 一張分攤NT0.4, 我想現在不管什麼底片都找不到一張只要NT0.4的吧? 沖洗還不算在內.. 當然啦,這是個很粗略的算法, 因為也有人會說底片要用再買, 不用一口氣買幾萬塊錢.. 也有人會說DSLR要投資軟體和電腦,但是這年頭用的起DSLR事先沒有電腦的人不多了.. 也有人會說DSLR淘汰很快,但是我覺得淘汰是廠商要你覺得你的東西應該淘汰了,但是3~5年前的DSLR現在還是能照出好作品, 而用SLR的人也都是用老機(因為沒什麼新機型了...), 所以說DSLR淘汰快應該是無法克服自己心中的惡魔

總之我很敬佩堅持繼續用底片的人,除了他們對品質的要求,挑剔外,付出的金錢成本也不比數位的少...
youngmth wrote:
我非常認同因為畫質以及其他因素還繼續使用底片的人,可是我真的不覺得成本是因素之一... 舉個例子, 先不算鏡頭好了,如果一台NT20,000的DSLR機身可以拍50,000張恕刪)
其實這麼說好了,
在不考慮出片效果是否相同的前提下,計算拍攝耗材的成本,應該是以:
[同片幅規格機種+實際攝影需求]來計算,而不是以 [不同片幅+機器的能耐]來計算.
(建議以全幅底片機VS 全幅數位機身)
如果你用底片機,一年的拍攝數量,上限是100捲,那當你用FF數位機身時,這100捲(3600張)以外的快門數,
其實都是多餘的,因為這些都不是[實際需求].
也就是每一個人的胃容量有限,在舒適用餐的前提下,一餐只能吃12份的菜色,某天到了無限量供應的餐廳,
一口氣吃了三倍的分量,多吃的部份,只是吃撐了讓自己痛苦難受而已,沒什麼意義.
所以當您已經有一部傳統機身與鏡頭,這些固定成本是0,那你沖加掃的費用一捲65元,底片費以50元計算,
拍攝100捲的費用,大概是100*(65+50)=11500.
所以若您買了一台全幅的機身,如D3或是D700或是5D,一年之內不管按了幾次快門,只要購置儲存媒體
,電池以及價格下跌的幅度,以上加總,每年超過11500,那就是比底片機還貴了.
如果能夠單純到以快門數來計算看,那買Nikon D3 (30萬次保證) 反而是最便宜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