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G1/G2這種電子式機身,AF設計
實在不合小弟的胃口
G系列也勢必禁不起時間的考驗
加上我對Contax的機身向來都不太信任
現在連Contax品牌都玩完了
我更沒有勇氣去玩G Series
Leica的M3/M6/MP就沒有這種問題
很多機齡50年的M3到現在都還能正常工作
M3連測光錶都沒有,完全不需要電池
是20世紀最經典的Leica RF相機
那個年代也是徠卡RF的全盛時期
徠卡對於M3所投注的研發心力可見一斑
在50年後的今天更是令人讚嘆Leica相機製作的嚴謹
怎麼我好像來勸敗的

已經是相機中的勞斯萊斯,
Zeiss跟Leica是競爭對手,講難聽一點是死對頭,
自從Zeiss Ikon,Contax改由日本生產後,價格便宜很多,
但是品牌的價值就無法超越Leica了。
過去買不起Leica,現在更買不起,歐元漲了幾乎一倍,
真的,有一次想要把手上全部的器材出手,換為Leica M,
計算過後,只能買到Leica的一機二鏡,
猶豫一陣子,加上數位化的普及後,反而對Nikon老鏡頭有濃厚興趣,
玩Leica的鏡頭負擔太重,這種玩法不適合自己的能力,
在Nikon大概玩Noct, 28/1.4負擔比較大,其它的鏡頭就不會太離譜,
事實也是玩Nikon老鏡頭的負擔比Leica或是Canon家都容易些。
相機百年來的發展,可以撐到現在保留過去的相容性,
除了Leica的經典,另一個經典的應該是Nikon了。
Contax G1 or G2的機身沒什麼問題,也很少有聽到故障,
跟Contax SLR的品質不一樣,G1/G2快門跟測光,對焦等,問題不多,
常聽到的是LED漏液,不過G1/G2也上市10多年了( from 1994) ,
G1/G2如果能夠再用20年以上,還需要時間的證明。
想請教Taipei 101兄,數位化後,您對器材的玩法有沒有造成影響?
因為鏡頭如果不能上數位機身,我的興趣就不大,
已經沒辦法只拍底片,最好是數位與底片都可以共用一樣的鏡頭,
Leica M8的數位化,也懷疑Leica的專長不在電子的領域,
M8的品質跟畫質,並沒像底片機的水準,
還有把M鏡頭轉接到Canon機身,用這種方式達到數位化,
但總覺得好像是拼裝機,
所以就一直只有留在Nikon了。
慢慢啪 wrote:
網路上高手很多,一般...(恕刪)
沒錯
就是S_AUTO 5.8CM1:1.4這顆
這鏡頭其實也是小小一顆
不過這顆如果品像普通應該不到破萬的價值吧= =++
又不是TOPCOR58F1.4
我那顆品項功能正常 有使用痕跡 一般入塵 無霉
就裝濾鏡的地方有小凹傷痕(鉗子扳一扳應該就可正常使用了)
很像也才80USD上下
至於G系統
就那五顆標準配備G21G28G35G45G90
買G系統很簡單
單純是為了輕便和CP值高
出門上山拍照方便
G1大小和FM2差不了多少 和是鏡頭體積可是差很多
我是偏向實用啦
我也很期待隨著LIVEVIEW進步後
類RF的大片幅可交換鏡頭無反光鏡的相機會出現
這樣選擇就多了
至於ZF如果有收藏考量的話
那當然不囉唆
新的ZF50ZF85ZF35ZF25都來一顆吧
手動鏡NIKON顯然就交給ZEISS了
至於AF定焦部分
隨著D3出現我想這一兩年大改版是必然的事
NIKON不可能看著CANNO那些定焦L群攻城掠地的
台灣山林紀錄
http://www.wretch.cc/album/FloatBird
慢慢啪 wrote:
請問F兄,您爬山為什...(恕刪)
沒辦法
機身重量是差不多
但是FM2用的那幾顆鏡頭.............
AF14F2.8D
AF20_35F2.8D
AF35_70F2.8D
105F2.5
55F2.8
AIS135F2
AIS35F1.4...........
實在不輕
通常我都會帶四顆到五顆底片用鏡
再加上D50用的................
雖然我都騎重型機車上山
都是機車在載
但是那還是很可怕的事(所以F4S現在我還沒帶上山過 有點可怕的傢伙)
所以前陣子才考量改用RF
實用性和CP值還是G系統首選啊
G系統即使一機五鏡全搬上山也還好(不過通常我都帶G21G35G90)
現在除非預計會拍到大景或是特殊拍攝需求
不然 平常改帶G系統和D50出門^^
G系統的鏡頭和機身真是漂亮 質感很好
不過
買了就是要拍啊 哈哈
只要不摔到應該都還OK啦^^
當然
搞了一堆設備
正常還是會常常輪用的
不然東西躺在防潮箱裡是會哭泣的^^
台灣山林紀錄
http://www.wretch.cc/album/FloatBird
第一代的鏡頭,想當的有紀念價值,
這種機會現在幾乎是不可能了。
您的G鏡頭很完整,該有的都有了,
不過我認為G System是精品,做工與用料都太好了,
有一點點的刮傷都會很捨不得,
您把G當成為實用品,我相當的訝異!
Zeiss將G使用鈦金屬的香檳色澤,表現出G的不凡品味。
Nikon哪天出現像RF的數位機身,也不會覺得意外,
RD1, M8已經有了先例,等市場跟技術成熟時候,會掀起RF Digital的大戰。
RF鏡頭後鏡組太接近焦平面,這個是數位化成功的技術關鍵。
有人在01發表過Voigtlander SL 15mm用在DSLR的作品,
SL 15mm是RF版本的鏡頭,變形控制很好,但是暗角嚴重,
個人看法是不如使用12-24mm取代,畫質也比較棒,就是變形嚴重一點,
本來很喜歡Voigtlander的SL 15mm, SL 12mm,有特色也是經典,
但是用在DSLR的問題多多,就解毒了,
收集MF鏡頭也要可以使用,如果不能數位上使用的,就不去碰了。
ZF是好鏡頭,只要保存的好,可以一代傳一代,
這種可靠性高,又可以用在DSLR上的鏡頭,ZF就這麼幾支,
玩鏡頭還可以產出一些作品,比玩其它的東西,多了照片可以欣賞,
就是吸引我收集ZF跟老鏡頭的因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