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原來...這叫正片...(更新:翻拍請用背照式...)


Lanxlot5475 wrote:
投影片當然不等於幻燈...(恕刪)


兄臺糾正的是!!
我發完文出門才想到
投影片應該是那種用放描圖紙的之類的...

我太疏忽了!!太直線思考了

也跟我前面引言回文的那位朋友說聲不好意思!!

小彭新城 wrote:
也跟我前面引言回文的那位朋友說聲不好意思!!
...(恕刪)


勇於認錯有勇者風範

不像那位每次回話都沒營養的大師 ,一個月回的文不及一坨"史"的養份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Pingyic wrote:
其實,我只是想把正片細節表現的能力指出來而已~
數位照片可以裁切看出細節,底片的話,我覺得就要這樣來看了
至於標題,說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下標題...

請愛用LUPE
再不然退而求其次也要用幻燈機
這才是正片的表達方式
連較高級的底掃都不見得能完整表達正片細節
數位相機翻拍結果來評論正片細節表現能力,實在太超過了
小彭新城 wrote:
我發完文出門才想到
投影片應該是那種用放描圖紙的之類的...

怎麼小弟記得以前幫學校或是教官做的投影片是用賽璐珞片製作的呢??

可能是時代進步了吧??
kirisima wrote:
那就"直接看底片"而言是如此沒錯,如果拿去做輸出放相,結果就不是如此...

我個人認為正片是很好玩沒錯,但是它不是像負片一樣有豐富的細節而且適合輸出,這也是為什麼正片一直不是沖印輸出主流的原因.


這個說法有問題

就動態範圍來講

正片的動態範圍至少都3.2起跳

黑白正片甚至可以達到4.0

但一般負片至多只有2.3

所以負片比正片有更豐富的細節是不正確的

你最多只能說負片對於拍攝場景的寬容度較大而已

但是如果曝光條件正確

正片所記載的內容階調性顯然較負片為多

至於說為什麼過去正片在一般沖印店輸出不普遍

那是因為過去在數位機台還沒有出來前

正片沖洗照片的過層較繁複

必須先製作中間負片

再由中間負片沖洗成相片

成本較高,自然就不普遍了

但是現在數位機台出現後

管你是正片還是負片一樣都是經過數位掃描輸出

那就沒差了

至於在印刷界,還是以正片為優先

蓋正片顏色飽和細節豐富而且直接可以可以肉眼校正

不像負片,必須要經過轉換才能取得正常影像

而完全無參考基準值可言全繫諸於美工人員的經驗

其校調過於複雜,自然不易為接受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嗚啦芭樂萬 wrote:
怎麼小弟記得以前幫學...(恕刪)


我記得就是那一台底下有光源的機器 然後上面可以放透明紙張做投影
大部分是白板筆寫在類似壓克力紙(好像就是賽璐璐片)上的
好像還有看過描圖紙也可以(可能是克難用吧.....)
而這一些應該都是即時性的 可以寫一寫就直接放給大家看
查了一下 賽璐璐片有分薄的跟厚的
厚的好像就是您說的 有可影印用的 就可拿來做投影資料用


這方面我真的不甚了解
有錯誤請指正

CUFOX wrote:
原來5N翻拍效果可以...(恕刪)


我一定要先回這個,5N翻拍這個是細節翻拍,跟底掃大不同呀!
我用的是把底片放大可能20X左右的微距蛇復,如果只是直接翻拍的話,肯定大輸底掃的!

另外,我昨晚思索了一下,發現我翻拍犯了個錯誤
由於底片曝光是反相,但是我翻拍的時候是用看正片的方式翻拍。所以,等於是用類似片基感光那樣,透過片基去翻拍。這樣應該是會影響到成像的!
L'important C'est...nous d'agir pour un Monde Meilleur! www.pingyi.url.com.tw

CUFOX wrote:
原來5N翻拍效果可以這好!...(恕刪)

完全看不出好在哪
想請問 樓主如此花費心力
是想告知我們什麼呢
分享是想讓我們體驗什麼呢 謝謝
你是C家 對!我是C家(CONTAX) 你用L鏡 對!我用L鏡(LEICA) XD...

powerslide wrote:
這個說法有問題就動態...(恕刪)


正片沖洗照片不見得要先製作中間負片
先製作中間負片是需要大量用一般相紙沖洗照片才需要這麼做(降低洗相片的成本)
正片沖洗照片有專用的正片印相紙(R3專用相紙,金屬亮麗紙)
價格高昂是因為這些相紙的成本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