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樓上的發文說說我的看法吧彩色沖片不管是C-41或是正片E-6沖片自動機器沖片系統根本是不需要判定底片外殼ISO值因為不管是各感度的底片在沖片機內的沖片時間都是一樣的要是各感度沖片時間不同!那麼店家應該是一天到晚沖壞片(機器轉速不斷變換,藥水溫度忽高忽低)原因為何?早期各種分裝片都是隨便拿個底片鐵殼分裝就上場了哪有在管外表鐵殼ISO值為何?另外自動機器沖片系統的不管是導片式還是吊掛式進行增感都不會有太多問題就延長顯影時間而已可是這也說明影響了前面幾捲沖片後續定影的時間(因為機器轉速變慢)而定影時間延長基本上對底片並不會造成實際上成像上的影響但是當減感卻必須縮減顯影時間因為會影響機器轉速所以連帶後續定影漂白的時間就會縮短這時就會產生定影不足所以根本沒有店家會願意這樣做再來是自動沖片系統溫度的控制當然有人會說增減感利用機器轉速來進行會影響定影那麼利用提高和降低底片顯影溫度不就可以了自動沖片系統的確可以利用溫度的調控來完成增減感沖片但是C-41和E-6系統基本上對於溫度的掌控必須非常精準有時候溫度差了一點點就可能搞壞所有沖洗的底片所以店家基本上也不會冒這樣的風險來拆自己的招牌除非店家是完全利用手工沖片一捲一捲幫你手沖可是這有可能發生在台灣嗎?所以囉!結論是其實在台灣也沒有什麼減感沖洗其實還是照著一般沖印方式來做而已只不過底片的寬容度算還不錯就算沒有減感沖洗其實也能洗出不錯的照片
archer0209 wrote:那可否請問一下畫紅線...(恕刪) 相當於你底片減感一格但是卻硬用減一格EV作為拍攝條件,所以容易曝光不足~就好比你400底片用ISO800做為測光條件,就是相當於-1EV曝光值~黑掉是指曝光不足啦~不是真的會整個變成黑的啦~~~歹勢,表達不清楚~至於樓上德州巴黎塔維斯大所說的,因為我只是就理論上的減感作回答,但是台灣實際上店家對減感的處理方法,我真的沒有試過,所以僅供參考~如果店家根本沒鳥你減感,直接把你當正常底片沖,那就不成立了~~
德州巴黎塔維斯 wrote:看了樓上的發文說說我...(恕刪) 德州前輩小弟有點疑問若拿底片過去請店家沖掃說要"減感"以您的文內容來說 若真是根本沒甚麼處理程序上的改變...那客人說要減感店家還接受此件(不多做說明)這樣不就是店家不應該嘛!?因為我真的還沒想過要減感,無此經驗,誠心發問
小彭新城 wrote:德州前輩小弟有點疑問...(恕刪) 首先我不是前輩然後我並不能說店家並沒有實做減感畢竟過去還是有店家願意用人工沖洗減感那個時候底片沖洗的量大且利潤也夠偶而幾捲減感沖洗(而且那時候知道減感的人真的也不多)所以實際上並不會帶給店家多大的負擔可是反過來想目前軟片沖洗業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是末日產業就我所知很多店家其實都已經自己不沖洗軟片絕大部分都是集中拿去附近統一沖洗基本上已經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做減感了但是增感絕對不會有問題延長顯影時間並不會帶給店家過多的麻煩實作在自動沖片系統上增感是比較容易完成小彭新城 wrote:以您的文內容來說 若真是根本沒甚麼處理程序上的改變...那客人說要減感店家還接受此件(不多做說明) 其實有時候店家也搞不清楚消費者自己所說的減感真正意思(消費者自己一知半解的誤認為)因為減感和增感這兩個名詞常常被一般人誤用通常都一知半解而軟片依照正常沖洗來看寬容度其實很高要不要真的減感其實坦白來說消費者其實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減感只要消費者能夠接受最後端的成品那麼有沒有真的減感其實消費者的心理就不會在乎了
德州巴黎塔維斯 wrote:絕大部分都是集中拿去附近統一沖洗基本上已經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做減感了...(恕刪) 請問.這是你推論的 .還是真的實際上店家是如此做法我希望若這是你推論的 ,還是不要亂講 ,錯誤的訊息比不講還可怕店家明明收了增減感一格20元的費用郤不真的增減感....這種指控很嚴重哦店家真的會以為大家都不會發覺嗎事實上就算現在沖片集中統一一家 .也是可以把增減感放在當天正常程序的片子沖完再另外改時間沖增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