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今天,底片是否只勝在它是底片?

底片 是不是勝在他是底片

拍底片雖然短短沒幾年, 拍了拍 想了想
目前只能說 數位跟底片 已經快沒有差別了
甚至數位在於 解析力及高ISO細緻度 更勝底片

底片我想 大概只贏在 立體感吧 (不過 數位有 X3 啊 !!)
那贏在寬容度 (底片掃描下去 寬容度還不是降低, 只要沒用手工放像 玩底片應該是自High)
底片那份顏色很有味道 (數位後製也可以做到, 只是比較繁雜, 要花時間)

最後最有力的玩底片結論應該是
1.不確定性 (這個玩 Lomo的應該最愛吧 ???)
2.器材相對便宜 (底片式微的情況下, 好鏡頭+好底片機 可以便宜入手 還直接就是FF, 120片幅的底片機甚至比數位的便宜很多很多)
3.有多種底片可選 (數位相對有多種風格可選, 可是套用下去 有的調校對某些場景總是會有怪怪的感覺)
4.紀念價值 (數位拍完 放硬碟燒光碟 拍的量大 丟一旁得更多, 底片拍完 洗洗照片 正片自High)
(不過當越拍越多, 感覺上是比數位還佔空間阿 =.=")
想不出來了 orz

數位方面
幾年前玩數位 是知道 數位 CCD 有對藍色 紫色 演繹錯誤的情形 (這不知道克服了沒)
數位在整體上感覺還是不夠成熟 ?
畢竟 感光原件,都還是需要直射光, 而有刻意把入光校正的 我個人只知道 4/3 系統有這樣做

結論就是, 數位總有一天會完勝底片的,
只是目前在兩個世代的交接
所以 兩邊都是會有人支持的
Sony NEX 都可以是 1萬多了
那麼 DC+APSC 片幅 是不是有一天會開始流行,
5D size 的機身 是不是可以變成平價 數位120片幅 ?
目前這樣一直看下去, 數位是會一直進步下去的 !!

底片能用就用吧
反正終有一天 會玩數位, 那到不如 玩一些少人玩的 比較有趣 XD
不知到大家有沒有把數位掃成附片的經驗
兩個放去燈箱下面看都一模一樣

你把圖片縮小畫質當然會變高
還有底片的特殊感覺都可以用後製或其他軟體達成

Canon 的 picture style也可以讓你拍出lomo或是底片的效果
我會這樣比喻

底片V.S.數位 =
阿凡達裡生物間的連結V.S.人類數位網路通訊
我也問過我做商業攝影的朋友這問題!

他說對他們來說真的只是FU而以!
除非很老派的攝影師!現在也很少看到有人在拍底片了!

一來對商業攝影來說要的就是快!沒空在那邊玩底片洗照片最後可能還要在掃描出來!
二來如果洗出來跟想像中有落差!你想可能再花錢出一次機嗎?
三對商業攝影來說很多時候會做後製做相本等等....也不太可能直接給底片或相片!對現在人來說不方便也不實際!

除非是顧客特別要求或做一些特別攝影幾乎不會用底片了!

最後他直接跟我說!事實上我直接丟相本給你看!你能說得出哪些是底片哪些是數位嗎?
akipics wrote:
不知到大家有沒有把數位掃成附片的經驗
兩個放去燈箱下面看都一模一樣

願聞其詳。
我真的沒看過。

可以詳細說明步驟和使用材料嗎?


讓我開開眼界。


謝謝

akipics wrote:
不知到大家有沒有把數位掃成附片的經驗
兩個放去燈箱下面看都一模一樣


你把圖片縮小畫質當然會變高
還有底片的特殊感覺都可以用後製或其他軟體達成

Canon 的 picture style也可以讓你拍出lomo或是底片的效果



從文句中,我的解讀是您做到了,而且也比較過了,不知我有誤會嗎?
平安、健康最重要

p12460 wrote:
一來對商業攝影來說要的就是快!沒空在那邊玩底片洗照片最後可能還要在掃描出來!
二來如果洗出來跟想像中有落差!你想可能再花錢出一次機嗎?
三對商業攝影來說很多時候會做後製做相本等等....也不太可能直接給底片或相片!對現在人來說不方便也不實際!

除非是顧客特別要求或做一些特別攝影幾乎不會用底片了!

從商攝的角度來說,以數位來拍攝是對的。



p12460 wrote:
最後他直接跟我說!事實上我直接丟相本給你看!你能說得出哪些是底片哪些是數位嗎?

我也建議您真的看過、比較過再說吧。



P.S.我也是135數位、120底片都用。但我覺得,各有各的好;各有各長處。
平安、健康最重要
这就好像有人要早期胶唱片,音响要管子,有几个因素造成这些现象

1.喜好者本身的了解跟投入,毕竟一个不同架构也改变了全数的技术理论,会暗房手工格放的老师傅对於数位摄影
有可能一窍不通,於是乎他只能说这不是肯德鸡..因为他恐惧害怕无法适应吸收新知,催眠自己,还是老的好

2. 这优缺好坏没有科学的客观量化比较,我就是喜欢,你咬我啊

你看数位av(不是日本av 喔)进步到hdmi full hd,mobile cinema 音响还是一堆人听管子,现代科技虽能表现出管子的效果,他就是喜欢看那管子发光发热,没有底片的摄影在某些人心里是永远不会被接受的,除非他死了

分不出哪个数位哪个是传统他就跟你说我不接受数位,类似喜欢apple 的和 ms 的对立也是

最後很多人说数位哪可能让你看不出来,熟不知很多人用的设备器材都只是堪用等级,看过百万的 pro back 吗
当你看到那等级最後的东西,你会很吃惊的



shaozhuohong wrote:
沒有什么勝負不同的介...(恕刪)

並不全然,而是用途與成本問題
這個問題是個思考題,對答案的態度必須開放,因為目的不同認知不同答案各異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必跟別人相同,也不需要別人認同(這個很重要)

從目的面來說
銀湯匙好用還是不鏽鋼湯匙好用?設計師設計的湯匙好用還是菜市場賣的湯匙好用?還是現在用的最好用?
同樣的討論方式來討論數位底片與膠捲底片,一樣只是各自表述各說各話的結果罷了

從認知面來說
美國生活最讚?還是印度生活最讚?真實的情況一定是兩邊都有活得很讚,或是活得很辛苦的人,差別只在你個人的感受
這樣討論只在提出對生活的自我感受,這時候自我感受好就好,不能要求別人非跟你的感受一樣,非爭個結果不可

從差異面來討論
這樣最沒意義,因為差異是動態的,十年前討論數位底片與膠捲底片的內容內涵,跟十年後來討論,所有的答案都只能描述目前差異,執著並且針對目前差異的討論,過些時候來看只有哈哈一笑的功能

從學習面來說
小弟覺得這個最有意思,成象表達的是"光情境",這些光的表情達意,或許能啟發自己也啟發別人
無論是討論控制"光情境"的技術問題,或是藝術或是哲學都會讓我們成長
成長的過程我們會不斷的問"我為什麼要拍?"或是"我為什麼要這樣拍?"
這些思考的過程或是訓練,都有助於我們思考"我為什麼活?""我為什麼希望這麼活?"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慢慢的看到自己的心,看到自己是受貪婪控制,不斷的買設備,無止境的投入時間金錢
直到我們學會"攝影原來還是更高一點的東西"
這樣我們才能慢慢的會看出來,自己的照片原來是跟別人一樣碎碎念的戀人絮語,還是真的別出心裁

攝影乃至相機等等成像工具都是讓我們看到我們過去經歷或是正在經歷的人生
面對人生,拿相機的我是來幹甚麼的?
雪使貓女管家 wrote:
影像穩定度 (化學物與 CCD CMOS)
儲存方式
後制能力
動態 DYNAMIC RANGE
解析度 (要找大片幅對 135 就無話可說)



我是從數位回到底片
目前是D700+FM2雙機流...


在動態、解析度上...我只能說沒用過kodak ektar100還有正片們 這真的就是見仁見智了...

但是用了之後,我現在超不想帶D700出門,
只期待照片出來的那一刻...超細膩的畫面啊啊啊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