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好幾個人點出來了...

cupidchen wrote:
因為傳統底片從曝光顯影到最後沖洗成相片的過程..都是類比,自然生成的色彩,先是經過光學作用成像
再透過沖洗化學作用將色彩留在相片之上...
理論上...底片所沖洗的相片的尺寸可以隨意放大..並沒有像素的限制..
之所以會有像素的限制..是因為類比的訊息轉成數位式記錄訊息..而感光板像素多寡就代表其能記錄的訊息極限,
當最後欲輸出的圖像超過其所能記錄的極限時..自然影像就會產生失真模糊的情形..
而這在傳統底片是不會發生的....
cupidchen wrote:
目前傳統底片相機在大尺寸的相片輸出(=數位輸出的高解析度),是目前數位相機仍未能取代的應用,比方說:婚紗照,團體照..基本上,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要超過1200萬像素,仍然有技術上的困擾..(雖說有cmos可以,但雜訊是最大問題),而傳統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質素較數位相機為佳.這些優點在小尺寸的相片輸出時,無法很明顯的分辨,但是若是大尺寸的相片輸出..這些細節將會變得明顯..
只是,由於底片沖洗技術仍有其限制,雖說可以以局部分開沖洗及優異的暗房顯影感光技術去克服障礙,
若是簡單的將底片和感光元件(像素)來做個對比,傳統135底片換算數位相機感光元件的像素至少為2400萬像素以上..而我想這個領域...在這幾年間應該還是.."數位相機止步"(當然是指高品質的成像要求)
索尼阿法 wrote:
照您這麼說~~~13...(恕刪)
真超究極喜憨兒改 wrote:
怎麼mobile的程度跟巴哈一樣==
我還以為這邊的人會比較成熟說 .
字打錯了、有需要吹毛求疵嗎?
你女朋友打注音文給你你會這麼注意這種小細節嗎?
你真的以為賺gp很爽嗎= =
bioer wrote:
您應該也需要去update一下你腦袋的資料庫
彩色底片真的有寬容度超過12EV的(到達15EV)
有一些電影底片就到15EV(一樣是可以在135相機上用)
不過....經過底掃...大概也剩下沒幾個EV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