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說到掃描的品質...

正片真的只能 .... 放燈箱 or 投影機看 ....

正片底掃,就是很差,跟直接看底片差異千里
正片掃描很差?



kodak 100D 5285
全彩沖掃
無庸至疑 .......

eduvii 兄可以拿出這張相片沖洗後的正片,放到燈箱 or 幻燈機來檢視一下,
看看正片上的色彩、立體感、光澤、細節 .... 在底掃後的數位檔上,還剩多少 ?

此點可以參考一下之前眾多討論

正片除了滾筒,真的沒有能接受的數位化作法 ....
但滾筒實在不是一般人負擔的起的
blues_chen wrote:
正片除了滾筒,真的沒有能接受的數位化作法 ....
但滾筒實在不是一般人負擔的起的


在我的認知裡. 只要乘載影像的媒材不同. 那麼影像在轉換的過程中就必定有取捨
從底片到相片
從底片到掃描檔
從數位檔到輸出

只要有轉換. 就一定有不同. 就一定要針對媒材特性作適當調整

掃描也是一樣.


通常覺得掃滾筒效果好. 並不是因為細節比較清晰(這通常要格放到100%才看的出差異)
而是滾筒出來的顏色和對比令人滿意

而顏色和對比滿意. 都是需要靠調整的.

所以事實上... 並不僅僅是滾筒機器好. 而是滾筒師父調整的好
畢竟他們都是老經驗了
即使是經驗老道的分色師傅,也沒有辦法保證百分之百跟原稿一模一樣,一旦變成數位,變數就大了。
要看到原色,無非就是印樣,手工洗相,燈箱幻燈機
分享一些自己掃的正片。底掃為 Nikon Coolscan 5000ED。(我不喜歡太假銳的照片,所以掃描的時候很少動銳化。)











正片的通透是掃不出來的,但可以比店家逼近。

問題出在花費的時間。自己可以花兩個小時掃一卷,店家哪有可能?這個是無可厚非的。

另外就是,既然意識到掃描無法表現正片的通透,那不如把底掃當成另一種表現方式吧!就像數位相機和底片機,有時候就是需要不同的思維一樣。

一點個人淺見。
筆者掃描器是入門型CoolScan V ED,自己掃描過的正片之中,RVP/RAP/RDP/EPR這些專業片,
以及富士Reala & Kodak Portra 160VC這些專業負片,都很好掃,

個人猜測是這些軟片對不同的光源,顏色的差異或變化控制,比消費片來的好很多.
所以使用Nikon原廠的軟體 Nikon Scan,不需常動到ROC或是調整反差以及Color balance等功能,
便能輕鬆掃完一捲,不需張張調顏色.

至於如Xtra 400或是一般的高感度消費片,我是覺得這些片子對色溫過於敏感,張與張之間,顏色變化較明顯,
很不容易掃得好. 對我來說,除非是萬不得已,或要拿來增感,否則我不會想用200度以上的底片.
我亦使用CoolScan V ED掃正片
此款掃描高反差色溫照片 效果較差強人意 暗部會掃不出來
還有e100vs那種通透的藍天 此掃描器掃出來會有點偏色(可能我使用影像軟體功力較差 事後改不過來)
掃描時 張張都得預掃 再調整參數重掃
不過 我還是給它很高的評價
最近掃的....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www.pbase.com/prolineyen/syue_mountain
了解到大大們的經驗分享
搞的也想買台自己掃
不知道有無台北地區的前輩願意帶領一下或簡易教學
對這種要靠軟體的東西,真的些許無能
怕到時候買了也是無用武之地
還有自己的PC都還是
P3 1.2 G4 Ti4600 128ram 及512 ram
的老電腦(硬體資源會吃很大嗎?)

我到現在也頂多是光影魔術手調一調而已PS灌著也很少用

--------------------------------------------------------------------------------------
剛又去爬了不少跟底掃有關的文,看起來除價錢及優劣外,還有後續代理商維修問題

唉!跟底片有關的商品也隨這數位時代慢慢沉寂下去
http://www.flickr.com/photos/cbgreenb/
Beck_tp17 wrote:
還有自己的PC都還是
P3 1.2 G4 Ti4600 128ram 及512 ram
的老電腦(硬體資源會吃很大嗎?)...(恕刪)



依你的配備,做ICE(除塵)的時候,你會懷疑你的電腦是不是當機了

而且底片掃瞄速度不只和掃描器有關,也和電腦配備有關係,因為ICE、ROC、GEM等等都需要電腦CPU的運算,除非你用不到這些功能,否則建議還是升級吧。

而且通常自己底掃的人,都會掃成TIF,TIF在開啟和編輯的時候更是吃記憶體,依你的配備可能以最高解析掃完之後的單張TIF可能都要開很久,建議先升級一下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