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3.的藍天反射
5.很趣味
6.人像階調很柔和
對120 我算是初入門. 不敢說指教. 就是互相交流討論. 高興最重要
mille wrote:
另外雖然文包大寫的很詳細
不過我還是小小補充幾點
1.
使用DSLR不同鏡頭,測光值不同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因為廣角涵蓋到的畫面(視角)本來就跟望遠端不同
因此DSLR不管使用點測光or矩陣測光...
兩種焦段測光結果很有可能不一樣
這是因為一開始取樣畫面就不同了
但如果您很接近主體(譬如貼著美眉的臉頰測臉部光源)
讓測光取樣相同
理論上結果是一樣的
(以上是指相機反射式的測光法)
相對使用專業點測光表而言
因為您使用120為80mm標頭
因此使用FF DSLR 50mm標頭來測光應該是最能準確量測的
1.5X您可以估算一下
當然如果您不介意用200mm以上的小砲點測
那準度應該也不是問題
謝謝您的意見.
為了避免取景視角不同的差異. 點測的時候. 我一定會讓點測面積完全涵蓋目標
20/2.8作點測時. 我甚至貼近到最近對焦距離以內
所以結果應該跟鏡頭視角沒有關係.
起初我本來也以為每一隻鏡頭. 同光圈同快門. 想說有差也不會差太大
在我第一篇裡面測光表所擺的環境. 是刻意統一外在條件. 來對我手上的幾隻鏡頭作比較
而且以測光表為基準來比較
結果在反射式測光裡. 與測光表相同測光值的. 有50macro和85/1.4兩隻.
其他都有出入
文中也提到4/29我在台北奧萬大的時候
也是對著近距離地面水泥磚的灰色部分. 以50macro和125SL對同一位置點測
結果兩者測光值相差達2/3 EV

這差異之大實在不能忽略.
當然如果直接就用135 機身拍的話. 現在機身都是鏡後測光. 機身自己拍是一定沒有問題
但要套到其他機身鏡頭上面用的話
就得有一定的通用準確性才行.
Minolta 50macro一向便以精準無誤著稱
Minolta的專業分光儀. 也使用50macro鏡頭來進光
所以我信的過他.
他也沒有辜負我的信任

mille wrote:
903那顆38mm是因為光學設計的因素
無法容許V系列反光鏡的到底片的距離
因此才單獨有自己機身
也因為設計上不用考慮反光鏡的問題
才可以盡情設計
(好像在說RF超廣角比SLR容易設計的感覺)
3/1000 的變形率有多屌 ?
有前輩說
初看以為是標頭拍的作品
細看才發現畫面裡面的竟然已經包含那麼多引人入勝的畫面
原來如此. 這又多學到一課了
感謝
mille wrote:
5.
至於Bronica的135片夾
其實並不好找
不如買Mamiya 7II+寬幅套件
或者
買xpan
Ps. 如果真的買了xpan,我建議使用Fuji系統的底片唷
XPAN我買不起喔....這二手搞不好比我這組503cx還貴
而且135底片機身. Dynax7我已經是超滿意了
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 還是先以120優先
以後可能會再想辦法補一顆廣角吧. 人生還很長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