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TMAX 400顆粒怎麼這麼粗....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只要登出帳號就看得到對方的文章了
就如同您加我黑名單,我依然可以看到您的文章是一樣的道理


黑名單教學

網兄,是您加他黑名單才會看不到文章。
相信我,銀鹽一定比你還長壽。
joeisjoe.tw wrote:
和氣生財,和氣生財剛...(恕刪)


CAT1015 wrote:
黑名單教學網兄,是您...(恕刪)


其實也不意外就是了
夢大很常功課不做足就下結論的


不知道...
夢大這次又要硬凹什麼了


感謝指正,可以看得到了

我還以為勾選允許回應就是解除了
看來是設定錯了

小彭前輩失禮了,日後可以直接看到您的指教了
看起來的確是粗了點,由其是TMY應該算細的狀況下。可能造成的原因很多
1.樓主設1000拍,然後增感一格顯影(400->800),就是在曝光不夠下,顯影不足。

2.樓主設1000拍,然後告訴店家要增感一格顯影,但是店家可能照正常設定顯影(iso400),顯影更不足。

3.樓主的相機在測光時可能並沒有很準確,現場光比就大造成相機誤判然後曝光不足,再加上上頭列的可能的顯影不足。

~不過TMY是一款還蠻容易push的底片,正常沖片iso400->800有些顯影劑甚至建議不用加時間,所以我覺得上述情況應該影響不大。

再來就是可能店家用的本來就是較有粒子感的顯影劑...

店家為了要加速沖片時間溫度用高了一點,不過我自己夏天常沖29度也沒那麼粗。通常來說只要有補償時間,沖20度跟24度沒啥差別的。

或是同前頭有人提過的店家掃瞄時又加強了銳化及反差等等...

因為給別人沖掃就是有那麼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暗袋沖片罐不是太貴的狀況下,其實自己沖是很有樂趣的,又可以掌握很多變數。

至於掃瞄,若是不想花太多錢在上頭只是想看的樣或是網路分享,看看夢大的翻拍教學也不錯了。真的喜歡那張照片,再看要拿去給專業的掃瞄出圖或是拿去用光學放大都可以。

peterc850 wrote:
看起來的確是粗了點,...(恕刪)


我挺想看29度C vs 20度C的照片的。
可否有範例可以看呢?
bearsheep wrote:
我挺想看29度C vs 20度C的照片的。
可否有範例可以看呢?


找了老半天,因為前陣子亂混玩過頭,有些又沒有作好紀錄,所以很難找出同樣底片、拍攝時設同樣、同樣顯影劑(同樣稀釋度)、不同溫度的。

然後很抱歉的是比較常見的400TX, 400TMAX,因為自己沖片時顯影劑常亂用,有push有pull,自己有時又亂加點藥進去的。很難找出比較類似參數的來做比較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我用過最少的Kentmere 400原裝片(只用過五捲),然後加兩張Doulbe X 5222 / HC-110(h) 有較為類似的比較的。不過k400這片子還沒有抓到他的個性,說實在我覺得這樣比不太準。BTW,若是沒有記錯的話,K400除了第二張是Nikon照的,其他應該都是OM XA照的。那hc-110那兩張都是Mju-1照的。

還有其實hc-110應該有29度c跟20度c沖的,可是記錄沒有作好,所以一時也翻不到,請見諒(但是29c沖的應該是有push一格半到兩格,所以拿來比沒有push的也不太恰當)。我已經盡力找了,當然拍的不好,若有傷眼請勿怪罪囉!

由上而下分別為
K400 20c Mytol EI400
K400 29c Mytol EI400
K400 27-29c D23Divied developer EI400
K400 27-29c D23Divied developer EI400
Doulbe X HC-110(H) 24c
Doulbe X HC-110(H) 26c








感謝辛苦分享,雖然不懂第一張的刮片為什麼比之後的嚴重很多很多。
不過看樣子是我功夫不到家,沒辦法掃出一樣的效果。

peterc850 wrote:
找了老半天,因為前陣...(恕刪)
bearsheep wrote:
感謝辛苦分享,雖然不懂第一張的刮片為什麼比之後的嚴重很多很多。
不過看樣子是我功夫不到家,沒辦法掃出一樣的效果。


第一張是沾到一堆灰塵,倒不是刮片。這K400很多人都說容易沾灰塵.....XD
所以後來的底片要晾乾前都還先放熱水用蒸氣除塵外加除濕讓底片減少曝露在空氣中時間,然後快掃快收進底片套中。改天真要放相,我看吹球可能吹到死也吹不乾淨。

小彭新城 wrote:
還有店家底掃通常預設...(恕刪)


同意小彭兄的觀點

店家掃描通常對比+銳利化會比較大,所以貼圖時我反倒覺得粒子較粗(比100度的差很多);
同一店家掃描彩色負片較沒此感覺,可能是因為黑白讓我注意力放在粒子上。

但如果是最後拿來手工放相,會發現粒子其實沒那麼明顯。

兼善天下的心情故事 http://timshea.pixnet.net/blog/

bearsheep wrote:
我挺想看29度C v...(恕刪)


也提供兩張溫度差異比較大的樣本供各位笑笑



原始尺寸


原始尺寸

顯影液:中外寫真 Sheepdol
底片:Kodak 400TX
溫度:40度、3分連續攪拌 與 24度、7分鐘
掃描:Pakon 235

話說為什麼會用那種奇怪的溫度
單純只是想試試看那包顯影液剛調完能不能用

高溫下的確反差會相當激烈 沖完的片子看起來好像正片一樣黑白分明 (笑)
https://medium.com/@kui.chiang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