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已暫時解決】誰說咱高雄沒人才?分享高雄沖掃經驗(內文10/9更新)

flash1985 wrote:
店家調整得好, 拍起來比較沒負擔

反著說也通

相片拍得好,店家調整起來也比較沒負擔
我是Hiroyuki
hiroyuki2243 wrote:
你真厲害海鷗那塊塑膠...(恕刪)


不曉得耶,版本有差?好像有好幾代的樣子
中國也許地利之便吧,整修得很漂亮的機子相當多
淘寶上甚至還有全新的貼皮等零配件可以買

台灣價錢上,與樓上介紹的俄機差不多的樣子
錯過了兩千有找的年代,當今多為四千元了....

我近年來我印象最深的
就是一位很漂亮的森林系女孩
手拿著黑黑大大的TLR出現在照相館內
感覺很有年代的機身,機頂卻寫著時下流行的LOMO(後來查到就是樓上推薦的俄機)
然後她正在詢問老闆如何把底片故意弄變質

我對藝術取向的拍照方式沒太多意見
只是看到女孩拿老相機,覺得畫面衝擊很大
==========================================

富士X-TRA400請佳家沖掃出來了,順便測試整修回來的OM50mm/F1.4

我木眼看不出與柯達ProFotoXL100的色調差異
應該說透過掃描轉數位後,色調最大的差異還是店家吧
鏡頭原本朦朧美的模樣被整修好了,畫質清晰度還不錯






有人說,數位經不起放大去看,那我的方法就是,貼近去拍...


=====================================
這是OM50mm/F1.4洗淨前的模樣
某種角度來說,也別有一番風味吧...





========================================================
我發現把Flickr的圖貼過來01時,用800*530的規格會比較漂亮
用640*424,會比較“糊”一點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生命總是要找到出路的不是?...(恕刪)


拍照自己開心就好,又不想成為大師,

不過有一台得心應手的好機,若再加上好的店家

那才算完完整整享受到銀鹽的浪漫吧…

你總算找到生命的出口…可是我還沒有

以後抱怨惹人怨的事,就讓小弟來吧…科科科科~~
感謝夢大
我和夢大應該算舊鄰居哦,老家在文化中心附近,離佳家騎車大約5分鐘
國小的時候吧,有記憶以來就在那拍大頭照了

上次用底片機的時候,大概是在8年前去埃及旅遊
最近心血來潮,重拾底片機,今天下午剛出去把一捲底片拍完了
上來傳統相機版逛逛,就看到了這篇
等一下拿去沖洗

Level E wrote:
拍照自己開心就好,又...(恕刪)


有啥困難說出來大家一起想方法解決吧
底片各大樓看下來,真的品質有高有低
且低的比率感覺比較高
霧霧的、髒髒的、顆粒偏粗,或是色偏等等
但卻被宣染成“很有味道”

若有人欣賞缺陷美也罷,但有些人透過這些照片
還誤以為底片就是畫質爛才被淘汰呢(冤枉啊~~)

我喔,買老器材也跌過不少次啦!
二三十年的老東西了,除了緣份還要看人品吧
可能我人品不好,老是被騙,被騙後才慢慢學會怎麼挑選

yellowflood wrote:
感謝夢大我和夢大應該...(恕刪)

期帶你的分享囉!喜歡那家店的話,就一起合力多多支持吧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有啥困難說出來大家一起想方法解決吧...(恕刪)


我的問題跟你不太一樣

之前在某談論串有題過,也做過比對

就是我的底片,看起來都像數位相機拍的

說白點就是我的照片沒底片味...

是人品的問題,還是機子的問題啊~~

不浮不行了,不然拍底片是拍心酸的…

現在才要趕下班,明天再跟大家聊聊

Level E wrote:
我的問題跟你不太一樣...(恕刪)

借串請問有沒有網兄可以教教小弟

如何才能拍出底片味?

底片機/Canon eos 3 數位/Canon 500d
同一隻鏡頭FE 28~105 無後製,只縮圖





底片


不好意思舊文了
Level E wrote:
借串請問有沒有網兄可...(恕刪)


都掃成數位了,何來的底片味?
不過我猜下圖是底片?

我上面放的照片,不說的話也沒多少人可以指出那是底片拍的吧

但時下流行的底片味
好像是在指一些畫質減損與色偏的東西

如果我放這種,就會有人知道是底片拍的了






要更潮的話,還要把齒孔掃出來吧...
相比之下,樓上OM-1拍的太過“普通/正常”,看不出底片哪裡好了

或者是發色濃郁的,就會有人說底片好讚了


當然每個人觀點不同,只要底片還能被注意到
不管是哪種角度的讚美,我都覺得是件好事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但時下流行的底片味
好像是在指一些畫質減損與色偏的東西
如果我放這種,就會有人知道是底片拍的了

在台灣習慣的泰國菜,日本菜,到了泰國,日本往往還是會大吃一驚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都掃成數位了,何來的底片味?
不過我猜下圖是底片?...(恕刪)

這種感覺我也說不上來,只覺得畫面太乾淨了

印象中傳統的銀鹽成像質感和層次成像應該不是這個樣


我小時候的照片雖沒現在那乾淨,清晰,

但是那濃濃的底片道就是不一樣,不是lomo那種跟鬼一樣的顏色

也許膠片經數位化,"沖"+"掃"的的過程太多因素參雜著

使得膠片和數碼的畫面已經很難區分,今後這種區別更難…


也許膠片的優勢只有展現在底片和放大的相紙上吧,

其二就是拍幻燈片那種原味的感覺也是數碼帶不來的 …


PS/上圖才是底片,有時連自已都難以分辨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