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rvp50被宣稱有等同五千萬畫素細膩? 為何實際只有五六百萬?

qazasd12345 wrote:
所以,其實是現有的沖洗店底掃、家用掃描機不夠力?
滾筒掃能夠像測量數據般的,把底片存下來嗎?
還是要顯微鏡+CCD+拼接之類的組合??


很抱歉!底片掃描機不是我設計的。
我的掃描機也是有同樣的問題。

現在個人的解決之道是拍 4x5,若網路分享,用 300dpi 掃,再縮圖。有必要時,600dpi 就可以應付大多數需求。偶爾玩玩 1200dpi。

至於保存 ...... 保存好手邊的實體不是比虛像好?! 若真要檔案,將來又打算輸出多大的?8"x12" 頂多 2400x3600=8,640,000 像數就好了。
潛水 ........

infoto wrote:
又開始演內心戲了

你沒問,怎麼知道放6x8不是為了方便分享攜帶?
你沒問,又怎麼斷定作者認為這個影像內容應該展示的尺寸就是6x8?
你沒問,怎麼確認放20x24的裝裱後不想帶出來?


135比不過DSLR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 換大底片就好了
你的城市斷面用8x10底片. 作品放到40"
這放大倍率還比135放8x10小

文包 wrote:
135比不過DSLR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 換大底片就好了
你的城市斷面用8x10底片. 作品放到40"
這放大倍率還比135放8x10小


我就說你很愛演內心戲

我只放到40",是一個人暗房獨立作業的極限

做學問不要為了滿足自己已預設答案而找資料佐證
不倫不類
若不計較體積,或是可以接受645那種體積的話

其實全幅根本不需要X3,可以改由傳統攝影機的菱鏡去把影像折射到3片感光原件上
這缺點就是體積大,但X3把感光原件疊起來的做法也不算太高明(背後問題還是有)

或者是類似DLP投影機的色輪(有色濾鏡),用同一個感光原件,連拍三張,每一張只截取一種顏色
或是把色輪分得更細也可以,可以拍RGB三張外,補充黃色或是無色濾鏡(捕捉光影細節用)

這概念類似萊卡的黑白數位機,它只截取光的亮度,不需與鄰近像素合併還原色彩
所以一樣的感光原件,解析度可以更高

致於廠商不做的原因,我想是因為當下的畫素夠高了,就算是用鄰近像素來還原色彩一樣很優秀
infoto wrote:
我只放到40",是一個人暗房獨立作業的極限

做學問不要為了滿足自己已預設答案而找資料佐證
不倫不類


如果可以放更大依然維持足夠的精細度. 不也可以用4x5拍. 少扛一點重量
放到40"不過是邊長8倍. 跟135放到8x10差不多

這種事情一般對方都不想明說. 但實際上拿出來是如此. 大家心裡知道就好
-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致於廠商不做的原因,我想是因為當下的畫素夠高了,就算是用鄰近像素來還原色彩一樣很優秀


+1
馬賽克CCD/CMOS雖然有一些先天問題
但多數場合插補點還是能算得八九不離十....能大量商業化應用畢竟是有兩下
文包 wrote:
如果可以放更大依然維持足夠的精細度. 不也可以用4x5拍. 少扛一點重量
放到40"不過是邊長8倍. 跟135放到8x10差不多


如果做攝影像你這種差不多的態度,當然無法了解為什麼某些攝影家堅持要用8x10
也無法體會三好更三直接用16x20印樣不放大的意義

算了,浪費時間開導你,還不如用來研讀濕板的技術資料
你繼續演吧!
infoto wrote:
如果做攝影像你這種態度,當然無法了解為什麼某些攝影家堅持要用8x10
也無法體會三好更三直接用16x20印樣不放大的意義


其實我正想提三好耕三的作品
他當時1839展覽的作品主要是8x10"放16x20". 其中一部份是16x20直接放16x20
照理說8x10放16x20應該夠細了
但兩者還是看得出些微差異


想要更好的精細度. 減少放大倍率是個很直接的做法

-
文包 wrote:
如果可以放更大依然維持足夠的精細度. 不也可以用4x5拍. 少扛一點重量
放到40"不過是邊長8倍. 跟135放到8x10差不多


這種事情一般對方都不想明說. 但實際上拿出來是如此. 大家心裡知道就好


這......好像怪怪的?
我是Hiroyuki
hiroyuki2243 wrote:
這......好像怪...(恕刪)


底片2.4x3.6cm. 放到相片長邊10吋約20x25cm
長邊大概7倍多一點
修正一下
感謝指正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